TXT小说下载网 > 禅观与净土 > 第3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3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我们来看应该怎么生起净土的念想呢?《往生论》的论文就作出总标,昨天我们说过了,今天再复习一下。请同学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观彼世间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建立净土的念想,最重要就是一句话“观彼世间相”。这个地方讲出两件事。第一,能观的心。你应该怎么用功呢?观。观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于境取相;第二个,施设名言。

    首先,你要取到相状,否则没办法观。比方说我取莲花相、宝树相、大地相都没关系。随顺你的善根,喜欢哪一个相状,就取哪个相状。首先你要设定相状。取相以后你要怎么观呢? “施设名言”两个方向:要让你生起信心、会让你生起愿力,叫借相修心。你不能说,极乐世界的宫殿很漂亮,我要把它占为己有,这就不是愿力跟信心。你要思惟极乐世界功德特别的美好、安乐解脱,我一定可以往生,我一定要往生。要往生叫“愿力”,能往生是“信心”。

    总之,名言要合乎两个条件:第一个让你想要往生;第二个让你知道可以做到,其它的你怎么安立都可以。就像天亲菩萨说的:“世尊我一心,皈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以下的相状,你喜欢观哪个,任君选择。极乐世界是不可切割的,你只要能够锁定一个相状就成功了。作为一个法师,不知道你是哪一个相应?师父会全盘地介绍。

    但介绍以后,你锁定一个相状,然后请你做两件事情:想办法把你的生命跟相状产生愿力,就是会让你产生好乐。相状现前的时候,你开始赞美它。用什么话赞美,你看着办。总之赞美它,这个东西超越世间道,不是三界可比的。赞美完要告诉你自己,你做的到。“观彼世间相,胜过三界道”,它不是三界因缘可比的,这就是观的原则。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的果地是“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它是无漏广大的功德,而且是大慈悲的愿力跟无量波罗蜜的善根力所创造出来,可不是有漏的业力所变现。这种是没有过失的快乐。

    所以,整个修观的原则只有两句话,“观彼世间相,胜过三界道。”这个相,借相修心,到底你愿意借哪一个相?那就看你自己的契机了。

    好,我们进入极乐世界的第一个相状,叫大地庄严的相状。

    戊二、别释(分二:己一、水观。己二、地观。)

    己一、水观

    我们看别释,有两种观法:第一个先入水观,再成就地观。水观当中,先看前面两段,请合掌。

    结前启后:

    次作水想:

    总标地体:

    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

    在入大地庄严之前,有一个前方便,叫做次作水想。因为它在十六观里面,前面第一观是落日观。一般修观之前,它是先修落日观。有三个意思,善导大师说:第一个,送想西方。让我们的念头不要一天到晚在娑婆世界打转,告诉自己,我来生要到净土。第二个,消除罪障。你把这个落日放在心中不断的运转,它能够消你杀盗婬妄的罪业。第三个,取光明相。极乐世界到处放光,光明最相近的就是落日。

    我们看太阳一天的变化,最美的是落日,夕阳无限好,当然它也有缺点,可惜近黄昏。早上的太阳亮度不够;中午太阳够,太过刺眼,眼睛不敢看的,会受伤。只有黄昏的太阳几乎没有缺点。你种水果就知道,长在西边的特别甜,它落日特别滋养。一天当中,落日的太阳是最美好的。极乐世界的光明是怎么回事呢?类似太阳,佛陀用落日来做一个比况。落日观完以后就进入主题了,落日观是一个总相。修极乐世界之前,先把极乐世界的光明相建立一个基础。

    次做水想。 水应该怎么观呢?以下有几个次第,先看第一段:“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水是澄清的,澄就是寂静,清就是清澈。古德在注解上说,你可以拿一脸盆的水,水干净一点,放在前面,它必须是寂静、清澈。然后你用心去观脸盆的水,很专注,不要去散乱。寂静的水在心中现前以后,下一个干什么呢?“当起冰想”,你观想水慢慢地凝固变成冰块。接下来做什么想呢? “做琉璃想”,让它更加坚固,变成清澈透明的琉璃地。它是三个阶段,先观想柔软的水,变成冰块,后来变成清澈透明的琉璃地。这是大地观的一个前方便,三个阶段。

    以下就正式进入正观,看下面的地上、地下两种庄严,看两段:

    地下庄严:

    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

    地上庄严:

    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

    琉璃地只是一个前方便。就是极乐世界的大地,它主结构是琉璃地。琉璃地它又分成地下跟地上两种庄严,先看地下。地下有什么呢?金刚七宝的金幢,来承托这个琉璃地。金刚的金幢,有八个方面,有八角具足;每一个面、每一个角,都镶了很多的百宝所成。百宝的宝珠,有千种的光明,每一个光明具足八万四千色,照耀了琉璃地,就好像千亿个太阳,不可加以形容。极乐世界是充满光明,但大地的光明是由下往上照射的,它是下面有一个金幢,金幢上面镶了宝物,宝物就放大光明,它一方面支撑着整个琉璃地,一方面让琉璃地看起来特别的有光明。

    再看地上庄严:在琉璃地上面有黄金绳,杂厕间错。黄金绳是什么意思?就是黄金做的道路。诸位,我们看《阿弥陀经》是黄金为地,其实是略说,我们以为极乐世界大地是黄金,其实不对。极乐世界的大地的主结构是琉璃地,黄金是道路。比方说娑婆世界的大地是泥土,有些地方铺有柏油路,当作道路给车子开。极乐世界也是这样,大地主要的结构是琉璃地,但是你人走路,中山北路、南京东路,它就铺黄金,黄金是干嘛?当作街道。街道跟街道中间的界限呢?用七宝来做界限,使令彼此的道路清楚分明,它地上有很多的黄金跟七宝所形成的道路,这个是地上庄严。

    好,我们再看最后的三段,请合掌。

    空中庄严:

    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

    风乐说法:

    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总结观名:

    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好,我们前面讲到地下、地上的庄严,以下讲空中的庄严。七宝是前面的地上庄严,不是有很多黄金的道路,道路的两边有七宝所成的一个界限。在七宝的界限当中,它有五百种的光明,光明是往空中去照耀,就变出各种的图样。比方说有的图样像花朵,或者说像天上的星星跟月亮,就挂在虚空当中,或者是在地面上形成光明台,楼阁千万,有千万种楼阁跟百宝所成。光明台楼阁的两边有百亿种花幢,有各式各样的乐器就挂在两边的地方,来作为一种楼阁的庄严。

    空中庄严跟大地是没什么关系,因为它属于虚空庄严。为什么把它列入大地呢?因为它这种天上的花朵,天上的星星月亮,它毕竟从地上阶道的七宝发射出去的,所以,也把它列入做大地庄严。以下就说明它的功德,前面讲庄严,以下讲功德。

    “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诸位,光明是极乐世界最微妙的地方,有两种相貌:一种是静态的。静态的光明主要是扮演什么角色呢?是让这个东西更加的庄严。它是衬托庄严用的,比方说阶道的七宝光明往空中一射,就现出花朵,现出星星月亮,让它更加庄严,衬托庄严。静态的光明基本上不说法,它是衬托庄严用的,它本身不是庄严,但它让极乐世界的庄严更加圆满。另有一种光明是属于动态的,就是突然间,叫做放光,可能是风一吹就出现了光明,这种瞬间的。这种放光,只要是极乐世界的动态光明,那肯定是说法的,说什么法呢?说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让我们产生一种出离心。

    是为水想,名第二观。极乐世界的大地庄严,借相修心,它有三种相是可以借。第一种是清净相,体现在琉璃地,你就找没有杂质的水,慢慢观成冰块,变成琉璃地,它是一种清净的相状。第二个,它是庄严相。大地有现出种种的楼阁,七宝庄严。第三个是光明相,它放大光明,极乐世界没有黑暗的地方。所以,大地庄严是由三种相状所构成:清净、庄严、光明,从这个相状去思考、去忆念。

    极乐世界的庄严是具足功德,这个地方很重要。为什么佛陀要强调说法呢?因为要拣别诸天。我们在忆念的时候,特地把庄严相、功德相切开了。你到最后真正修观,庄严相、功德相是要互含互摄。如果你观极乐世界只有庄严相,没有功德相会有问题的。因为你的相状很可能就跟诸天感应道交了,诸天是有庄严,没有功德。诸天没有宫殿吗?没有大地庄严吗?没有七宝吗?诸天也是有这种庄严。关键是诸天的庄严会让我们放逸;而极乐世界的庄严是让你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就是为什么说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包括文殊、普贤,包括五逆十恶带业往生的众生。

    娑婆世界的快乐释放出来的时候,是一种放逸的气氛;极乐世界的快乐有一个特点:它有一种圣道的力量在里面。就是你接触的时候快乐,快乐产生的时候,善根会在快乐当中不断地增长,它庄严跟功德本来就是互含互摄。所以,你观完庄严的时候,要把功德的功能放进去,它会说法。这样子就可以拣别诸天的庄严了,是这个意思,它是一种无漏的庄严。

    己二、地观

    好,我们再往下看地观。前面的观想,主要是把大地的结构三种相状:清净、庄严、光明说出来。这以下做一个总结。

    总共有四段,先看两段。

    正示观法

    渐想: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如此想著,名为粗见极乐国地。

    实观:

    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

    总结观名

    是为地想,名第三观。

    这个观说明它有两个次第,一个叫渐想,一个叫实观。渐想就是说大地“一一观之,极令了了。”一一观之就是你在观的时候,它是由浅入深,次第分明。你先作水想,再作冰想,再作琉璃地想;然后再地下、地上,它有一个次第的。然后,这样子的观想叫做粗见极乐国土。为什么叫粗见呢?这个时候还是你心中的念想,极乐世界没有真实的现前,这是一种单一的想象。我们一开始,没有这种忆持力,比方说清净相、庄严相、光明相。我们第六意识的特点,不像佛陀的心叫做妙观察智,他能够同时缘无量的所缘境,叫“普门示现”。

    我们第六意识有所得的攀缘心,基本上一次只能够缘一种相状。你重点放在清净的时候,可能就忽略了庄严;当你注意庄严的时候,可能就忽略了光明;正常。刚开始就是渐想,就是你一个、一个这样往上加。但是等到他成就的时候,“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我们前面是用加法的,先把清净相观起来,再把庄严相加上去,再把光明相加上去,是累积的;等到三昧现前的时候,它是同时现前,不可思议。它是这样的次第。

    好,我们看它的功德,最后两段。

    结益劝修

    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

    辨观邪正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观无量寿佛经》—

    好,这以下两段的结劝。第一段先赞叹功德,佛告阿难,你必须受持佛语,为未来一切凡夫众生、为了脱离三界生死痛苦者,观大地法,就是水观、冰观、琉璃地等等。这个相状在心中不断的运转有什么好处呢?有两种,第一个讲现世的安乐,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过去所造的杀盗婬妄的生死重罪,慢慢在观的时候就消除。

    为什么呢?因为染净二法不两立,光明跟黑暗不可能同时存在。你观这个可不是一般的相状,“观彼世间相,超越三界道”。这个相状是怎么来的?那是极乐国土的清净庄严、弥陀本愿功德所创造出来的。说句古德的话“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你是娑婆世界的凡夫,生死妄想的心那叫浊水,你把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放进去,浊水就有变化了。什么变化呢? 现世消除罪障,临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佛陀知道我们心中很喜欢相状,我们搜集了很多娑婆世界的相状,弄得自己很被动,“心有千千结”。凡夫的心要有相状才能够施设名言,佛陀也创造一个相状送给你。这个不是娑婆世界的相状,你这样慢慢观这个相状,它叫做净法熏习,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能够消罪障,创造往生的力量。

    这个总结很重要。“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个是昭告所有净土宗的人。净土宗的很多人最没有章法,最不尊重传承,最喜欢自己搞出一套来修学的。他这提醒你:你要观极乐世界,请遵照经典的说法,就叫正观。佛陀叫你怎么观,你就老老实实地怎么观,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如果自己在那边打妄想,对不起,佛陀不敢跟你保证能够消除重罪,成就往生。必须要重视这个次第,这个地方等于提醒我们修行者,一定要重视传承,次第。

    借相修心,我们作一个总结说明一下。我们凡夫的心态要有相状来带动,你说我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很想往生,你心中对极乐世界却没有相状,怎么会想要往生呢?不合乎人性。你想要往生,那是一种名言分别、一种想法,从唯识的角度,所有的想法都要有相状。你很喜欢吃面条,面条的相状不现前,你会想吃吗?“于境取相,施设名言”。很多人对极乐世界是没有概念,他就是说我要往生,你说那极乐世界长什么样?他完全不知道,不合理。你这种往生的概念是不坚定的,叫做人云亦云,别人要你往生,你就想往生。你不是真实的去好乐,因为你心中没有极乐世界的相状。

    诸位,如果你到现在对极乐世界的相状还很陌生,对往生来说是非常不吉祥。因为你熟悉的是娑婆世界的相状,陌生的是极乐世界的相状;从因缘的角度,你跟极乐世界的因缘是薄弱的。

    往生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娑婆世界的念想要慢慢降低,极乐世界的念想要慢慢增加,直到有一天,你对极乐世界的念想力道超过,娑婆世界的念想力道,那叫做强者先牵,你就往生了。如果你对阿弥陀佛很有皈依的心,那是你很会念佛,不表示你会往生。往生的所缘境我说过,那是净土的功德庄严。当然,极乐世界是很精致复杂的相状。那怎么办呢?没关系,他有说过,“一一观之”。

    我举一个例子什么叫“一一观之”。东晋的时候,初祖庐山慧远大师在东林寺创造念佛会,早期的时候很多人是修观的。慧远大师有一个弟子叫刘程之,很有学问;他本来是做官的,做到政府的参军。后来他爸爸往生以后,觉得做官也没啥意思。他也没出家,就住到东林寺,跟大家一起念佛修观,他是修莲花观。有一天,他在念佛过程当中,突然间极乐世界的这种七宝池、八功德水、莲花现前。现前的时候,他在佛堂打坐,八功德水现前,他就很欢喜。空中还有人说,你把前面的八功德水拿来尝一尝,他真的舀一口来尝,特别的甘美。说明他净业成就了,后来他这个相状观想以后,没有多久就往生了。

    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他因地的时候只修莲花观,没有观八功德水,但是他看到的是七宝池、八功德水、莲花,这怎么回事?因为极乐世界本来就不可切割,你只要沾上一点边,就是我们刚开始叫做渐想,凡夫的心量有限,阿弥陀佛可没要求你什么都做到。我们知道佛的功德那叫做法界缘起,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你只要沾上一个,它含摄了无量。不像娑婆世界每一个都是单一的因缘。娑婆世界的因缘是阿赖耶识,一个种子就变现一个果报。极乐世界是法界缘起,它是互含互摄。他因地的时候是菩提心跟空正见,无所得的空正见。

    所以,他这种空正见所招感的因缘是互含互摄的,他没有我、法二执。你不用怕,说我观极乐世界,只观大地,宝树没有观到,莲花也没有观到。没事,只要确定你观想的方法跟经典是相符的就好。想办法告诉你,“我要往生”、“我一定往生”就好。“于境取相,施设名言。”诸位,要注意了,借相修心是两个重点:一个相状,一个心。你们觉得哪一个是重点?当然是心态。你叫有禅定的外道来观,他观琉璃地对他来说很容易,但他不想往生,这也不能构成净业成就。

    诸位,大地还简单,你要看宝树更吓人,八万四千由旬。但不是要你把八万四千由旬观出来,重点是那个意境。不是要你观的很清楚,重点是你的心态要到位。当这个影像现前的时候,你要知道怎么施设名言?你会告诉你,我一定要往生;你要告诉你,我一定可以往生。所以,相状只是一个过程。比方说你坐高铁到台北去,高铁是让你借的,高铁是过程。你觉得坐高铁到台北,重点在台北还是在高铁?当然是台北,但你没有高铁也没有台北,这个叫做什么:借高铁,到台北。

    那么,极乐世界修观的道理亦复如是。不是要你观的多清楚,凡夫你只要尽力而为就好。但你不能对极乐世界一无所知,不可以这样。你一无所知,不可能产生往生的愿力,我不可能对完全陌生的地方而产生好乐,你那个想蕴没办法现前。你说我很喜欢去澳洲,结果说你为什么喜欢澳洲?你不知道,完了;澳洲长什么样子?你不知道,那你就没办法于境取相,施设名言。

    临命终的时候,你一定要有极乐世界的相状引导你,才能够在诸天现前诱惑你的时候,很多中阴身现前的时候,你能够如如不动,因为你心中有一个极乐世界的相状作依靠。如果你临命终的时候完全没有极乐世界的相状,那叫六神无主,可能什么东西一来,我们一般凡夫得少为足,就跟它去了,那就完了。所以,不在清楚分明,重点是你的心态要到位。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