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42章:吐蕃的野望

第442章:吐蕃的野望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怛罗斯河的硝烟尚未散尽,唐军的战旗已插遍昭武九国的城头。

    康国的金顶王宫前,郭瑾正接过石国苏丹石拂延啜献上的王印,那枚雕刻着骆驼纹的金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却再无往日的威严。

    自今日起,昭武九国的王族头衔,将永远成为历史。

    “传太子教令!”郭瑾展开李承乾亲授的诏书,声音透过传令兵传遍广场。

    “昭武九国历代附唐,却首鼠两端,私通大食引火烧身。今大唐天兵平定叛乱,为固边疆、安民生,即日起废九国旧制,统划为安西都护府下辖州县!”

    诏书宣读的瞬间,康国国王的脸色惨白如纸,他身后的贵族们窃窃私语,有人攥紧了拳头,却在唐军火炮的威慑下不敢妄动。

    广场外围,程知节带着骑铳手巡逻,甲胄上的血迹尚未擦干,火铳的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寒光,无声地警告着任何反抗的企图。

    处置旧贵族的行动在三日内雷霆展开。

    唐军按稽查司提前掌握的私通大食黑账,逐一上门收缴各国王印、符节。

    康国国王被摘去王冠时,还试图争辩:“我康国世代向大唐纳贡,为何废我王位?”

    郭瑾将黑账拍在他面前,上面清晰记录着他去年向阿拉伯输送铁器的交易:“纳贡是本分,通敌是叛逆。太子殿下有令,凡私通大食者,无论王族贵族,一律贬为庶民,家产充公!”

    安国的贵族们更惨。

    他们中不少人曾参与阿拉伯的伪册封,唐军直接将其押往长安问罪,沿途百姓拍手称快。

    这些贵族平日里强占良田、盘剥商队,早已民怨沸腾。

    石国因反复叛附罪加一等,王族男子被流放岭南修海鹘舰,女子编入县户部的纺织工坊,昔日富丽堂皇的王宫被改造成安西州县实务学堂。

    为彻底铲除旧势力根基,郭瑾下令“清查田亩,分户定税”。

    稽查司的小吏带着算学册子,丈量贵族的庄园,将土地按人口分给平民和佃户,旧贵族的特权文书被当众烧毁,浓烟滚滚中,有人哭嚎,有人咒骂,却挡不住新政的铁腕推进。

    程知节看着那些昔日作威作福的贵族如今扛着锄头下地,忍不住大笑:“早该如此!让他们也尝尝百姓的苦,才知道谁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废旧制的同时,新政的种子迅速在昭武九国落地生根。

    李承乾从长安派来的实务科进士接管州县事务,按县六部制度设立民部、兵部、商部等机构:民部管救灾、农桑,兵部管城防、户籍,商部管商路、税赋,每个部门的考绩都与农桑增产,商税增长挂钩,由安西都护府直接考核。

    第一个推行的新政是均田新册。

    在康国故地,县民部的小吏用三维单登记土地,给每户平民发了田契,上面注明垦荒三年免税。

    曾是贵族佃户的粟特人阿罗憾捧着田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祖祖辈辈租种贵族的地,如今终于有自己的田了!”

    他当天就带着家人开垦荒地,县民部还派来工匠教他用新式水车灌溉,预计秋收就能增产三成。

    商路治理更是立竿见影。

    汇通司在怛罗斯、康国设立分号,推行唐票结算,稽查司严查商路走私,昔日被贵族盘剥的波斯商人、粟特商队,如今只需按三维单报关纳税,就能畅通无阻。

    西市的阿拉伯商人也闻风而来,他们看着唐军火炮下的秩序,再不敢耍花样,乖乖在商部登记,用唐票购买蜀锦、瓷器。

    教育上,劝学馆取代了旧贵族的私塾,先生们教的不是波斯文或梵文,而是汉字、算学和《农桑要术》。

    石国的俚人孩子第一次走进学堂,看着黑板上的水车图样,眼里闪着好奇的光。

    县礼部的小吏说:“太子殿下有令,西域的孩子也要读书,懂实务,将来才能守好这疆土。”

    为防旧贵族复辟,唐军在各州要害处筑城驻军,五十门火炮分驻康国、怛罗斯等重镇,炮口直指沙漠方向。

    程知节带着骑铳手定期巡逻商路,遇到零星叛乱的贵族残部,直接用火铳镇压,首级挂在城头示众,告示上写着:“叛唐者,虽远必诛”。

    但铁腕之外,更有怀柔。

    李承乾下令给西域州县拨发救灾贷款,免息三年,鼓励百姓种植从江南引进的耐旱稻种。

    工部派来的工匠教当地人冶铁、制瓷,改良农具。

    汇通司还组织商队,带着西域的香料、良马去长安交易,让百姓尝到通商的甜头。

    然而就在昭武九国轰轰烈烈改革之际,吐蕃却有些不太平。

    逻些城的红山宫笼罩在盛夏的热风里,殿堂外的青稞田泛着青绿,文成公主带来的蚕桑图挂在殿柱上,丝线绣的桑叶在光影中微微晃动。

    松赞干布端坐于黄金王座上,指尖摩挲着一块汉白玉佩。

    那是文成公主成婚时所赠,玉佩上雕刻的“和同为一家”字样被摩挲得温润发亮。

    “赞普!再犹豫下去,吐蕃的商路就要被大唐堵死了!”

    大相禄东赞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静,他手里的商路账册上,红笔标注的税银激增三成刺得人眼疼:“昭武九国归唐后,咱们去西域换铁器、买丝绸,都要经过大唐的税卡!那些税吏拿着‘三维单’一笔笔核账,连公主带来的织锦样本,都要算税钱!”

    贵族赤松德赞猛地起身,腰间的弯刀撞在案几上发出脆响:“大相说得对!大唐垄断西域,明着是设州县,实则是要断咱们的臂膀!他们的火炮能轰碎康国的城墙,火铳能在马上杀人,如今又占了昭武,下一步就是青海!难道要等他们的铁蹄踩到逻些城,咱们才动手吗?”

    殿堂内的贵族纷纷附和,有人指着殿外的桑田:“就算公主带来了蚕桑,可商路被卡,咱们的牛羊换不来盐铁,百姓迟早要饿肚子!大唐的好处是公主带来的,可坏处是他们的军队逼来的!”

    松赞干布缓缓抬手,殿内的喧嚣渐渐平息。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蚕桑图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你们忘了?文成公主入藏时,大唐皇帝送了多少农技书籍?去年雪域闹瘟疫,是公主带来的大唐医官熬药救人。”

    “现在逻些城的织工,都是公主教出来的。与大唐为敌,这些好处都要化为乌有。”

    “可好处填不满国库!”禄东赞上前一步,语气带着急切。

    “赞普,您与文成公主的情谊,吐蕃上下都敬服。可贵族的封地要养部众,雪域的铁器要靠西域输入,大唐垄断昭武,断的是吐蕃的生路啊!难道要让咱们的骑兵放下弯刀,去学唐人种桑养蚕吗?”

    赤松德赞跟着道:“赞普,咱们不是要与大唐开战,只是要夺回商路!派一支骑兵去青海边缘施压,让大唐知道吐蕃不好惹,他们自然会放宽税卡!总不能让公主的情谊,成了咱们忍气吞声的枷锁!”

    松赞干布的手指在玉佩上停住,他何尝不知贵族的焦虑?吐蕃的铁器大半来自西域,盐茶商路是贵族封地的重要财源,大唐垄断昭武,确实掐住了吐蕃的软肋。

    可他更清楚,与大唐开战意味着什么。

    文成公主在逻些城教百姓种桑养蚕的桑苗刚成活,大唐的医官还在为雪域孩童接种痘苗,那些“和同为一家”的誓言,不能被战火烧成灰烬。

    “与大唐开战,就是断了公主的心血。”松赞干布的声音低沉下来,目光落在赤松德赞身上。

    “你可知大唐的火炮射程有多远?怛罗斯之战,阿拉伯两万骑兵连唐军阵地都没摸到就溃散了。吐蕃的骑兵再勇,能挡得住铁弹轰吗?真要打起来,公主在逻些城如何自处?百姓会说,赞普为了商路,忘了‘和同为一家’的盟誓。”

    殿内陷入沉默,贵族们面面相觑。禄东赞的语气软了些,却仍不甘:“可商路被卡,贵族怨声载道,再不想办法,只怕……”

    “办法要想,但不是动刀兵。”松赞干布站起身,汉白玉佩在腰间轻轻晃动,“派使者去长安,不是去宣战,是去见文成公主的兄长,告诉他们吐蕃愿增派商队护卫,协助大唐稽查走私,只求降低商税,开通两条专用商路。”

    他顿了顿,看向禄东赞:“让使者带上公主教百姓织的蜀锦,告诉大唐皇帝,吐蕃记得联姻的情谊,但也需生路。另外,传我令,让山南的工匠跟着大唐医官学冶铁,公主带来的农技书里,或许有不用依赖西域铁器的法子。”

    赤松德赞仍有不甘:“若大唐不肯让步呢?”

    “那就等。”松赞干布的目光望向东方,那里是长安的方向,热风里仿佛飘来文成公主的笑声,“大唐太子李承乾推行新政,要的是商路安稳,不是与吐蕃为敌。只要咱们不先动刀,他不会轻易撕毁与公主的盟约。至于贵族的损失……从赞普的封地拨出三百匹良马、五十箱盐,先补商队的亏空。”

    殿堂内的气氛渐渐缓和,贵族们虽仍有疑虑,却无人再提开战二字。

    眼看大家都情绪稳定下来,松赞干布这才笑着说道:“其实我们不一定要把目光都放在大唐那边。”

    赤松德赞眼睛一亮:“赞普的意思是……”

    松赞干布笑道:“西域商路虽被卡,但天竺有更肥的肉。”

    “戒日王在世时,天竺统一强盛,咱们插不进手。如今他死了,天竺北边的小国互相攻伐,正是吐蕃南下的机会。”

    “那里有咱们缺的稻米,有比西域更丰富的宝石,还有能与大唐交易的香料。”

    “与其跟大唐争西域商路,不如去天竺拓土!”

    禄东赞眉头微皱:“可天竺离逻些城千里之遥,咱们的骑兵能适应南亚的湿热吗?再说,大唐若趁机从青海出兵……”

    松赞干布打断他,目光落在蚕桑图上:“所以才不能与大唐为敌。”

    “文成公主在逻些城,大唐就不会轻易动兵。咱们派使者去长安,说吐蕃愿协助大唐稳定西域商路,只求大唐默许咱们南下天竺。”

    “用一个‘不捣乱’的承诺,换南下的安稳,这才是划算的买卖。”

    说完,松赞干布转向赤松德赞:“你觉得大唐的火炮厉害,可天竺连像样的城墙都没有,咱们的骑兵去了,就是猛虎入羊群。”

    “拿下天竺的更多疆域,还愁百姓饿肚子?得了宝石香料,再去跟大唐通商,他们还会在乎那点商税吗?”

    殿内的贵族们低声议论起来,脸上的焦虑渐渐被兴奋取代。

    有人说:“天竺的稻米一年两熟,比雪域的青稞产量高多了!”

    有人附和:“听说那里的宝石能换十车铁器,要是能抢过来……”

    松赞干布看着众人的神色,继续道:“文成公主带来的农技,咱们用在雪域。”

    “天竺的领地,咱们用来壮大吐蕃。”

    “既不辜负公主的情谊,又能填满贵族的腰包,这比跟大唐硬拼强十倍。”

    “至于西域的商税,先忍一忍,等咱们在天竺站稳脚跟,有的是办法让大唐放宽条件。”

    禄东赞躬身行礼:“赞普英明!是臣目光短浅了。南下天竺既能避大唐锋芒,又能拓土获利,确实比争西域商路更稳妥。”

    赤松德赞也抱拳:“臣愿率骑兵南下!定把天竺的稻米、宝石都给赞普抢回来!”

    松赞干布的指尖再次抚过汉白玉佩,嘴角露出一丝浅笑。

    他知道,贵族的野心需要宣泄口,天竺的混乱正好成了这个出口。

    只要吐蕃的目光转向南亚,就不会再盯着西域与大唐死磕,文成公主带来的和平与农技,就能在雪域继续生根发芽。

    而吐蕃,将会越来越壮大。

    当然,在松赞干布的心里,最主要的是大唐火炮。

    如果能够得到大唐火炮的制造法,吐蕃有自己的火炮,那么未来,吐蕃定会更加雄伟。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