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元始元年,一月初一。
未央宫中一派喜气景象。宫灯高高挂起,花瓶中换上了新的红梅花。宫女太监们虽是行色匆匆,却满脸喜庆。他们忙活着伺候皇上斋戒沐浴,更换新袍。年号元始,取的就是崭新之意,一切从新开始。
准备停当之后,汉平帝刘衎便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上殿堂最高处的那张龙椅,等待百官朝贺。身边摆了张凤榻,刘衎未敢自己坐下,先随众人恭请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殿。老态龙钟的王政君虽是满头白发,精神却极为矍铄,由贴身宫女欢喜搀扶着,走上殿来。坐定之后,殿下百官纷纷跪倒,恭贺新年,恭贺新帝登基,也祝福太皇太后福寿延年。
王政君笑眯眯的示意百官平身,靠在凤榻上回想过去的一年,跌宕起伏,如今一切回归正轨,她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在长乐宫中安养晚年。
晨光穿越深宫大殿,浅浅的笼在这位老妇人的身上,犹如一团幸福的光晕将她包裹其中。她眯起眼,迎着阳光,望着大殿之上,群臣百官一个接一个,祝辞说得动听,王政君也颇感欣慰。
正在这时,刘公公跑上殿来。他跪倒殿前,高声回禀:“禀皇上、太皇太后,有两位越裳国使者,呈上国书,请求觐见。”
“越裳国?”王政君问,“地处何处?怎么没听说过?”
大司徒孔光上前一步回话:“回太皇太后,越裳国地处西南蛮夷之地,与我大汉相去甚远,久与中原没有往来了。”
“哦,既然是千里迢迢而来,那就宣吧。”
不一会儿,就听见殿外传来清脆的叮叮当当,似是配饰撞击之声。声音越来越近,眨眼间,两个男子一前一后走进大殿。前面一个肤色古铜,宝蓝色阔角衣裤,花纹繁复、色彩艳丽,宝蓝色长巾包头,插一支彩色翎羽,全身挂满银质配饰,左耳还坠了个大大的纯银耳环。后面一个皮肤黝黑,穿明黄色衣裤、头巾,同样是花样繁复艳丽,同样是银饰缀满全身。前面一人手中提着个金丝笼,在阳光中金光闪闪,甚是耀眼。笼中一只雉鸟,全身雪白,无一丝杂毛。后面那人也提着两个同样的金丝笼,只不过笼中雉鸟为黑色,毛色如同缎子一般光亮顺滑。
两人走到大殿中央,跪倒在地。前面那人口音古怪,声音倒是格外清朗,他叩头之后,高声说:“参见大汉□□的皇上和太皇太后!恭祝皇上万岁,太皇太后千岁千千岁!”
“免礼平身吧。”王政君微微抬手,看着下面跪倒的两人,一身缭乱的花衣,倒是显得格外喜庆,她不由得露出笑容。“你们是从越裳国来的?”
为首男子抬起头,面容俊秀、眼眸晶亮,满面如春风般的笑容。“回太皇太后,小人乃越裳氏格桑。”
“越裳氏阿洛。”另外一个男子抬头时也是一副清俊面容,多了几分英武,眼中精光乍现。
“听说越裳国距离大汉千里之遥?”
格桑抱拳回答:“回太皇太后,越裳国地处西南,距离大汉边境何止千里之遥,若是以长安来算,要再加一千里。”
王政君吸了口气,点点头,又问:“如此千山万水,你们来长安,所为何事?”
“回太皇太后,越裳氏虽地处西南偏僻之地,也听闻汉朝天子登基,又得贤德高洁之臣辅政,乃周公在世,实在可喜可贺。特来献上白雉一只,黑雉一对,恭贺汉朝国运昌隆,皇上英明神武,太皇太后福寿安康!”说完,格桑与阿洛双手在胸前合十,一齐虔诚的深鞠一躬。
王莽上前一步,颇为激动:“启禀太皇太后,据史书记载,昔日周公辅政,越裳氏曾献雉,雉鸟象征祥瑞,如今越裳氏再献雉,是为我大汉带来无尽祥瑞啊!”
王政君满意的笑着点头。
下面百官中有人出列朗声说:“越裳氏说得明白,献雉是因为我大汉江山有周公在世之臣辅佐。依臣所见,这在世周公,指的就是大司马王莽大人!”
王莽一听,急忙笑着摆手:“不敢当,王莽怎敢比拟周公?”
“原来这位就是王莽王大人。”格桑激动的望向王莽,“远在越裳国时已久仰王大人的美名,今日得见,真是……”格桑摇了摇头,无奈的笑着说,“格桑不够精通汉朝语言,不知该用何词汇形容我现在的心情才算恰当。”
王莽朝格桑颔首示意,笑着对众人说:“王某惭愧。”他深深低下头,双手抱拳高举过头顶。
“王大人切莫过谦。”丞相孔光捻着垂及胸前的白须,“迎立皇上登基一事论功行赏,你功劳最大。皇上登基这数月来,你身兼大司马之职,协助皇上处理国事无不尽心尽力。为人又谦和简朴,民间早有颂扬。越裳氏将你比作在世周公,绝非过誉。”
“王大人美名远播,功绩卓著,理应封赏!”百官中有人大声道,随即附和之声四起。
王舜出列:“太皇太后,皇上登基一事,大司马功不可没,的确应该封赏。”
太皇太后看了眼王舜,脸色淡然,还没表态,王莽已率先开口:“迎立皇上登基,并非王莽一人之力,孔光大人、甄丰、甄邯将军以及王舜将军皆有功。若论功行赏,理应先封赏他们四人。”
“王大人此言差矣。”丞相孔光一捋长须,笑眯眯的说:“拥立皇上登基一事,王大人你功劳最大,若是封赏,也应当先封赏你才是。”
王莽谦恭的低头行礼:“孔大人厚爱,王莽乃太皇太后家侄,即使有功也应隐去不提。”
孔光一摆手,刚要开口,洛桑往前跨了一步,朗声道:“我并不精通汉话,可也明白论功行赏四个字的含义,不□□份地位,只论功劳高与低。既然大人有功,又怎能隐去不提呢?”他不屑的看着一脸惶恐的王莽,阿洛在他身后悄悄拉了拉他的袖子,示意他噤声。
孔光点了点头:“洛桑使臣所言极是。”
“王莽你叫哀家与皇上封赏四位大人,又将你的功劳隐去不提,岂不是叫天下人耻笑我们大汉皇家赏罚不明?”
等了许久,终于等到太皇太后出声,王莽心中窃喜,急忙低下头:“臣不敢。”
“好了,孔大人、甄丰、甄邯两位将军以及王舜听封吧。”王政君正襟危坐,神情肃穆,将这四人一一加官封侯,又封赏金钱食邑若干。
“至于王莽……”王政君停了停,看着低头跪在地上的王莽,不动声色的舒了口气。作为辅政之臣,他已经做得很好,身位姑姑,她这个太皇太后确实可以给他更多,但总是隐约有些担忧,或许是他身上的霸气和野心隐藏得太深,他越是谨慎,她的担忧越是与日俱增。皇上登基这些日子以来,看着他在朝堂上所做的一切,听欢喜每每回禀他毕恭毕敬的跪在长信殿外想求见探望,王政君也有些疑惑,是不是真的过虑了?也许是这个太皇太后的高位,让自己变得过分敏感、谨小慎微,才误解了王莽谨慎为人为官的良苦用心,也许他只是不想被人戳脊梁骨,说所有的晋升都来自于在宫里当太皇太后的姑姑。对于朝堂之上的这些真真假假、尔虞我诈,王政君有些力不从心。目光又一次扫到洛桑和阿洛的花衣裳时,她打定主意,就算为了自己宽心,为了这样一个喜庆的新年,她决定封赏王莽。
王政君看向百官队尾,抬高声音:“尚书令平晏。”
“臣在。”平晏忙出列行礼,对于太皇太后叫他名字,颇感意外。
“你曾为五经博士,连皇上听了你的一堂课后,都夸赞你学识渊博。哀家想听听你的见解,该封个什么样的赏给王莽才好?”王政君想,平晏乃是前任丞相平当之子,为人儒雅恭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立场中立,该给王莽什么样的封赏,由这样一个人决定,再公平不过。
“太皇太后和皇上谬赞了。”平晏微微一笑,正言答道,“大司马辅政,贤名远扬。当年越裳国献雉之后,几百年来,再没有来过中原,而今白雉再现汉朝,乃大司马的贤德堪比周公。依臣拙见,应封大司马,”他顿了顿,朗声说出三个字,“安汉公。”
王政君愣了片刻,她没想到平晏能想出如此之重的封号给王莽,但话已出口,落到这朝堂之上,就再无反悔的道理。她在群臣的交头接耳声中,提高声音:“王莽在迎立皇上登基一事上,功不可没,皇上登基之后,尽心尽力辅佐,安定我大汉江山,的确有功。就封王莽为安汉公,另封两千食邑……”
话未说完,王莽突然跪倒在地:“太皇太后,王莽何德何能,实在不堪‘安汉公’这三个字的分量!还请太皇太后收回成命。”
“大司马若再推辞,方才封赏我的那些,王舜也统统不能受了。”王舜跪倒在地,“奏请太皇太后撤销方才对王舜的封赏吧!大司马尚不敢受封,王舜这点作为更不能受封了。”
王舜若不肯受封,皇家颜面何存?王政君犯了难,她知道他从小一根筋,若是他认了真,事情就再无反转的余地。她瞥了眼扑倒在地的王莽,在心底暗暗叹了口气。朝堂,又怎么能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能左右得了的?王莽,他恭顺惶恐的背后,藏着的是野心还是忠心,她实在看不清。事情僵在这里,她也只好劝说王莽:“大司马,如今皇上尚未亲政,哀家代皇上封赏于你,既然懿旨已下,就万无随意更改之理。是否非要皇上下道圣旨,你才肯受封?”
“那朕就下此圣旨。”太皇太后身旁的刘衎突然冷冷出声。
格桑猛地抬起头,小皇帝的脸远远的隐在阴影里看不清楚,只觉得声音有些耳熟,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臣惶恐!”王莽叩了个头,“谢皇上恩典,谢太皇太后恩典。”他抬起头,神情悲戚,“求太皇太后收回两千食邑的封赏。如今我汉朝疆域之内还有因为饥荒而送命之人,王莽怎敢接受这些钱财?臣恳请太皇太后将封赏给王莽的这些钱分给那些受饥荒的穷苦百姓吧。”
“王大人心系百姓,真乃周公在世啊!”格桑跪倒在地,高呼,“大汉□□万岁!”
“万岁!”百官跪倒一地,激昂高呼。
“好了,都平身吧。”王政君挥了挥手,“王莽,你的奏请,哀家准了。”
王莽跪扑在地:“太皇太后英明,皇上英明!臣代天下苍生万民谢恩了!”
王政君朝王莽甩了甩手,示意他起身。“这两位远道而来的使臣就由你来安置,务必替皇上和哀家好好招待。”
“是!臣遵旨。”
对着一群喜笑颜开的官员们,王政君已经没什么精神再听他们说些冠冕堂皇的新年祝辞了,于是长出了口气,说:“都下去吧,哀家累了,你们也早日回去同家人团聚,过个好年。”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