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屯田与人口重查五策》
好狠的一篇策论。
这是张兆看到的。
看着看着,他逐渐的有些红温了。
因为,这是在革自己的命。
作为唯一从寒门上来的一位大学士,还是恩科状元,他多为天下读书人所诟病的一点是——置办田亩比谁都猛。
此篇文章,几乎是处处都在直指一个要义:人口普查。
去年的屯田之策,宋时安还比较柔和,想着是和世家争夺人口,而非是公开世家财产。
本质上,是有所和缓保留的变革。
可此篇文章一出手,就相当揭底裤了。
当然,这种文章没有任何的革新性。
历朝历代,哪位皇帝不想要彻底清楚,治下到底有多少人?
因为知道这些的意义太大了,户籍就是古代王朝的根基,‘失地存人’也是战争失败后亏损最小化的常用手段。
但,绝大多数皇帝都做不到知晓真实人口数量,尤其是割据政权的。
同样,这一篇文章哪怕出来,推举为状元的策论,也依旧改变不了世家隐匿人口的局面。
点出问题,谁都能够做到。
哪怕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也能够说出大虞到底多少问题。
可是点出了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吗?
而且,你的问题如若是别人造成的,那在对方的立场上,这就不是问题,而是利益。
当然,别的大学士看这种文,或许还能够装聋作哑,姑且公平公正的给个甲等,唯有落在置田比谁都猛的张兆手上,打到了他的七寸,就不可能有高分了——乙等。
下去沉淀沉淀吧。
甲等,在陆续的评定之中。
大学士们将上呈誊抄的试卷,尽快的择优推选。
终于,《国富论》出现了。
还是落在了张兆的手上。
这个名字,就相当的霸气。
只是看了三段之后,他就看了出来,这是宋时安的。
《洛神赋》之所以看不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辞赋的创作,习惯性的遣词很少,需要符合韵律节奏,以达到美感。这就经常导致有些人会惊讶,这首诗是他的?这首诗也是他的?
孙谦的辞赋能一眼看出,那也是因为他创作的辞赋、诗歌量比较大,有大量参照,加之质量极高,大学士们都私下做足了功课,因此才能一言定真。
可策论是藏不住的,篇幅太大,主要内容是键政,书写习惯,措辞,句读,加上风格质量等等,很轻松的就能锚定。
依旧是犀利,依旧是直击扼要。
并且相比起去年《屯田策》里,相当谨慎的政治博弈,此篇《国富论》似乎是以首辅的姿态,指导全国经济建设,那种至上而下统筹的意味,极其明显。
它点了出来,一切的根源:人口,土地,财富。
清查人口一句话带过,而且是一种下达指令的口吻,要求彻查。
土地,重新开辟,实行军民一体的屯田,类似于籍田(皇帝的田亩),但收入不进内库,与籍田彻底区分。
这点指出来,真有些大逆不道。
古代皇帝,再精明能干,再一心为国,也难以避免挥霍。
就像是魏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也带头节俭,但还是有一笔巨额支出——皇陵。
但这个,真的无可厚非。
作为帝王,总是要有一些能够称得上‘精神支柱’的东西,去砥砺他做得更好。
为什么要把《永乐大典》修成古今第一奇书?
Judy他也有不安,他也有恐惧,他太怕后世名了。
对于魏烨来说,他的心理阴影就是,继位之后杀兄弟,立储的时候杀儿子。
他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开辟科举,试图发展民生,除了加强皇权,给下一任一个好摊子以外,就是想要一些好评价。
倘若现在就死,他的评价不会差,因为朔风没丢,天下还算是安稳,至少有个中上了。倘若还能够把晚年安排好,甚至能坐三望二。
宋时安的这一点举措,核心观点:国财并非魏氏家财。
国家的钱,宗室不可随意挪用。
张兆当然觉得好。
古往今来,内库和外库都是混淆的,难以立规矩。
有时候朝廷的财政困难,就是因为修皇陵,养宗室,挪用了资金。
可如若只有这两点,那宋时安就是圣人了。
但他,是要搞政治。
最后,在扬州开设江南织造署。
由宫里的人,以承包给商户的手段,亲自管理。
毫无疑问的,这会滋养腐败。
但财富必定会带来腐败。
视腐败为虎,是天真。
说到底,就是要在不伤民的情况下敛财。
只从大明王朝电视剧出发,改稻为桑是‘烂活’的本质是因为,侵占了耕地红线。
嘉靖朝人口1.2亿,耕地数量有限,所以稻和桑有冲突。
而今大虞人口,哪怕算上可能的隐匿,也就两千万到两千二百万之间。
顶多顶多,不超过两千五百万。
这里鼓励纺织,更加类似于‘诸葛亮治蜀’中,发展蜀锦这一项。
是集中发挥妇孺老者生产力,形成聚集力,减少损耗,并且小部分的垄断高端纺织业。
世家,齐国,还有南越,北燕,总会有需求。
产量更大,质量更高的官锦,便成了上层社会的主流。
也不用太担心所谓的资敌,或者财产流失。
诸葛亮主动向孙吴提出的通商,就是靠蜀锦赚经费。
可以说,北伐的钱,大头都是来自于蜀锦出口。
哪怕北伐是打曹魏,但曹魏依旧是诸葛亮的最大客户。
我们看古代地图,千万不要将所谓的疆域,理解成‘面’。
如若是严格划分的面,那么飞地就成了笑话。
应当是块与点的结合。
点与块之外,可以看做有强宣称的‘无主之地’。
庄园主的通商经营,断绝不了。
除非像近代那样,陆地时代迈入海洋时代,强政府出现,闭关锁国能够做到实质有效,才可能施行有效的经济制裁。
所以搞江南织造署,只要做成了,是绝对能够搞到钱的。
搞到钱了,就能够换粮,木,矿。
说了这么多,无非道理就是——《国富论》真的可行。
这宋时安,是个天才。
张兆毫不犹豫的,打上了甲等。
揭榜前一日的上午,所有的试卷便都完成初步定等。
然后在晋王驾到后,开始排名——
昨日的《洛神赋》,就已经让晋王有点难受了。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出题这么利好于孙谦,他还能够输!
不过他也清楚,实在是宋时安太强了。
“策论与辞赋不同,篇幅较长,所以我们这些大学士,在评定甲等上时,都是自主决定的。然后现在,再一起的定出排名。”古易新对晋王解释道。
“诸位大学士皆国子监的肱骨老臣,自然是能够为人信服。”晋王道。
辞赋文章那是大家一起看看,商讨后再推崇出来。
但策论太长了,不可能一篇篇决定。
因此,阅卷大学士的自主性就更强了。
当然,最终具体一二三,还得是投票。
“策论甲等上,总计八篇。”张兆介绍道,“全在于此。”
张兆一个个的将标题报出来,然后由晋王来决定,先讨论哪一篇。
果不其然,他就挑出了最感兴趣的:“这个《国富论》,主旨颇为精炼啊。”
张兆有点服了。
这宋时安是真的厉害。
别的不说,他是真的知道别人想看什么。
取名是真的辛辣。
一本书,书名为先。
遥记当年有人拿着一本《丰乳肥臀》吐槽:标题欺诈!
其余大学士也相当的好奇,什么样的内容能够担得起这个名字?
而伴随着伴读学士开口朗读。
大家也都能够理解。
是宋时安啊,那没事了。
在听到那相当有革新举措的内容后,也纷纷点首认可。
读完后。
大家伙想要说的话,那可是太多了。
“江南织造署,这个想法,可有谁提出过?”有人问道。
“应当是没有的,这太具体了。”张兆说,“而且,类似的集中发展江南扬锦的建议,都不曾有过。”
“那这宋…”孙康字还没说完,连忙的改口,“这就是给朝廷送钱啊。”
别扭。
大家伙基本上都看出来了,这是宋时安的手笔。
但昨天的洛神赋,就已经终结了科考的悬念。
所以再去搞什么黑幕,完全没有意义。
只能,公事公办了。
而对这篇《国富论》晋王也觉得,是真的好极了。
完全的把他说服了。
此篇文章,没有太大的立场,可以说是平等的冒犯了所有人,包括皇室。
但他并不觉得有问题。
晋王是庸,但不昏,甚至连他爹修皇陵,心底里都并不赞同。
跟历代差不多就得了,稍微差一点也行,真没必要花太多。
他只从这篇文章里,看到了来财之道。
那个江南织造署,更是个好东西!
倘若皇帝要督建此署,他绝对想要在这方面替父分忧……
反正,不能够落入吴王之手。
要到他手上了,他现在就是既有名,又有权,还有兵,虽说是忤生的,最后再加上这个钱。
那就彻底输了。
“古师以为如何?”张兆问道。
众人都看向他,看看这首席大学士,有何见地。
“我看行文风格,很像宋时安啊。”
他这话说出来,众人在短暂一愣后,便陆续点了点头,假模假样的做出思索。
自从被敲打之后,大家都很紧张,生怕有点失格。
所以这种傻子都看得出来的东西,还要装作藏着掖着。
可有一人,才是刚意识到。
晋王完全的傻眼了。
这也是宋时安的?!
突然,他想到了皇帝让自己在宋时安出狱前去看望一下……
现在,他还没有出狱。
我可以硬着头皮去看看吗?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