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08章 高拱的前置任务

第308章 高拱的前置任务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高拱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放下苏泽的奏疏放在桌上,他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想的竟然是国子监预科?老夫还以为你会将精力放在科举上。”

    苏泽一惊,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激进了,没想到高拱比自己还要激进,现在就想着改科举制度?

    但是仔细想想,高拱这么想也正常。

    苏泽这么年轻,当然可以从蒙学预科入手,但是对于高拱来说,他这个内阁阁老还不知道能做几年。

    特别是他曾经经历过一次罢相,深知皇权的喜怒无常。

    这也是为什么高拱对于推广实学非常上心,甚至要比苏泽还激进的原因。

    苏泽说道:

    “师相,您是要效法王荆公吗?”

    高拱反过来问道:

    “有何不可?今日老夫就在聚集弟子,也准备效法王荆公编纂一本实学典籍出来。”

    苏泽愣一下,他也没想到,高拱这段时间在朝堂上一改咄咄逼人的态度,原来是在私下里憋了这么一个大招。

    “师相能给弟子看看吗?”

    高拱老脸一红,不过他的脸比较黑,在烛火下没能让苏泽看出来。

    自从上次苏泽提出了以“做实业、禁空谈”来倡导实学的方针后,高拱还是想要完成实学理论突破。

    于是他背着苏泽,召集门徒弟子讨论实学典籍。

    这也是效法王安石,想要搞一本《三经新义》出来,作为实学的指导典籍。

    然后再学王安石,将实学典籍列为科举的必考书目,从而让读书人都学习实学。

    可一群人鼓捣了近半年的时间,一直没什么像样的成本。

    原因也很简单,经过儒学千年发展,能走的路前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心学是儒学最后的一次理论突破,苏泽原时空的清代儒学,几乎没有什么突破性的理论出现了。

    这也是苏泽之前一直没有搞实学理论突破的原因。

    搞起来太麻烦,推广起来阻力也太大。

    弟子都这么问了,高拱也只能拿来一些草稿。

    苏泽在鲸油灯下,简单翻看了这些稿子,果然和自己所料的那样,高拱领着弟子也没弄出什么有新意的东西。

    苏泽放下这些稿子说道:

    “师相,王荆公能推广王学,那是因为他是真宰相,您能如王荆公那样,顶着天下士人谩骂推广实学吗?”

    高拱最后还是摇头。

    宋代的宰相和明代的阁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王安石这个宰相也和其他宋代宰相不一样,他在推行变法的时候,权力是独一份儿的。

    那时候的王安石,行政、司法、教育、军事诸权合一,对全国所有领域都下达了变法的政令。

    就是原时空的张居正,也没办法和王安石相比。

    苏泽又说道:

    “再说了,王荆公的王学,其实不过是在宋学的基础上发微,搞了一个四不像的东西出来。所谓推广王学,不过是党同伐异罢了,弟子不认同他的做法。”

    王安石的学说叫做王学,王学在宋代一众学术里影响力也是很小的。

    说白了,王学还是政治学派,是为了筛选出“自己人”,专门编纂出来的学说。

    在经义上靠着官方支持才推广开来,钻研的人很多都是投机者。

    和其他宋学学派相比,王学在王安石罢相后,很快就失去了影响力。

    苏泽又说道:

    “王荆公以王学取士,最后取的都是投机之士,两宋之际那些教训,师相难道还不清楚吗?”

    这下子高拱终于说道:

    “子霖说的对。”

    高拱也暂时放下了编纂实学典籍的想法,再次开始思考苏泽的提议。

    正如苏泽说的那样,国子监预科可以成为实学的阵地,先培养一批人才出来,日后再想着改革科举就是了。

    实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人才阵地。

    心学有书院,理学是官方意识形态,是科举考试的考纲。

    当年王阳明推广心学,也是办阳明书院讲学,发展了一个甲子,才有阳明心学如今的局面。

    自己还是太着急了。

    但是看到苏泽,高拱还是有些生气。

    实学就是这小子弄出来的,但是这半年来他心思都没放在实学上,一直忙着乱七八糟的事情。

    虽然这些事情也都是国家大事,但是如果苏泽不扛起实学的旗帜,如何继承自己的衣钵?继承自己的政治财产?

    于是高拱说道:

    “若是要老夫支持你这份奏疏,还要有个条件。”

    “请师相示下。”

    高拱说道:

    “你既然要办学,总要有一个教学纲要吧?既然这国子监预科要以实学为纲,那你就先弄个纲要出来,老夫才能和礼部那帮家伙理论。”

    苏泽没想到,高拱竟然用这种办法来催着自己干活。

    难道这不是高阁老报复自己?

    想到刚刚自己否定掉了高拱半年的学术成果,也难怪高拱给自己出难题。

    还真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啊。

    面对高拱的要求,苏泽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

    高拱也不是让自己搞出一个实学的理论巨著出来,国子监预科的教学大纲而已,简单的说就是中小学教材大纲罢了。

    ——

    正月二十三日。

    “子霖兄又在看书?”

    罗万化挡住进门的沈一贯,防止他打扰苏泽读书。

    沈一贯看向屋内,苏泽桌案上放着一堆书,为了完成高拱的任务,他这些日子都在苦读。

    第一次见到苏泽这个样子,沈一贯也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

    沈一贯问道:“子霖兄已经这个样子好几天了吧?”

    “是啊,从他见过高阁老之后就这样了。”

    “看来高阁老给子霖兄出了难题啊。”

    罗万化也赞同的点头:“应该是的,肩吾兄今日来,是有什么大新闻吗?”

    沈一贯摇头说道:

    “最近朝廷无事,我是来看看子霖兄是不是要搞事的,看这样子他是要憋个大的啊。”

    罗万化一阵无语。

    不过这些日子朝中无事,罗万化为了凑足《乐府新报》的版面也头疼不已。

    他拉着沈一贯说道:

    “肩吾兄,你再想想,朝中还有什么大事。”

    沈一贯看向罗万化道:

    “是报纸新闻不够了?”

    罗万化无奈的点头。

    沈一贯叹气说道:

    “一甫兄,不是我说你,报社的事情都是你这样亲力亲为,怎么可能办得好?”

    罗万化也叹气。

    自从张位和王家屏馆选外任之后,报社实际上的编辑就剩下罗万化一人。

    这些日子他忙里忙外,但是《乐府新报》的销量增长放缓了。

    从报童那边的得到的消息,很多读者也认为《乐府新报》的前面版面越来越枯燥乏味,就是转发朝廷要闻。

    沈一贯说道:

    “一甫兄听说了吗?这《商报》可是雇佣了十五名编辑,还有专门的采访局,就给《商报》专门写稿子。”

    罗万化说道:

    “《乐府新报》也有采风使。”

    “那他们每个月都能稳定供稿吗?”

    罗万化摇头。

    沈一贯说道:

    “要我说,一甫兄这报社也该扩编了。”

    罗万化想了想,最后还是认同了沈一贯的说法。

    报纸竞争日趋激烈。

    《乐府新报》占了先发优势,又有《西游记》连载积累的读者。

    如今《西游记》虽然完结,但是苏泽偶尔会写上一个《聊斋》的小故事。

    再加上《乐府新报》的新闻算是官方新闻,拥有可信度,所以销量一直保持在稳定。

    但也只是稳定而已。

    《商报》设在直沽,另辟蹊径,正好为了满足大明读书人对海外的好奇心,专门搜集各类的海外新闻。

    而且比起《乐府新报》的海国图志这类的严肃科普版面,《商报》更喜欢刊登的是海外异闻。

    比如奥斯曼国主的养蛊继承法,又比如欧陆王室之间的近亲**。

    这些新闻迎合了读书人对于海外蛮夷的“刻板印象”,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商报》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采访局,招募能说番邦语言的读书人,守着直沽港的外国船员采访,专门刊登这类的新闻。

    《商报》有自己的路子,别的报纸也有新路。

    《新君子报》立足于江南大本营,充分利用了江南文风昌盛的优势,在松江府的上海县设立编辑部。

    《新君子报》拿出丰厚的稿酬,向江南的读书人征稿。

    重赏之下,自然也出现了优秀作品。

    乌程凌氏的家主凌迪知,是嘉靖丙辰科的进士,初授工部主事。后得罪权贵,一路被贬官,因性刚直,与僚友多不和,最后辞官回家。

    乌程凌氏是湖州有名的望族,家中有一座藏书楼,凌迪知结合楼中的宋代民间书籍,最后汇编创作了一系列的中短篇故事。

    《新君子报》以《拍案惊奇》为名,连载了这些作品,其中包含了古代传说、僧道俗事,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艳情故事,刊发之后广受欢迎。

    当然,这些故事也遭到读书人的反对,说《新君子报》以君子为名,却刊登有伤风化的文章。

    《新君子报》于是又作删改,将艳情的细节删去,但是又额外将《拍案惊奇》作为文集出版,江南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虽然遭遇一些保守读书人的抵制,但是《新君子报》以此拓展了民间市场,特别是江南的识字市民阶层,竞相订阅《新君子报》。

    删节版虽然素了点,但有时候让人冲动的也不是那些细节描写啊!

    最后是《新乐府报》,这份原本靠着盗版《乐府新报》起家的报纸,也在苏泽的《聊斋》上找到了灵感。

    《新乐府报》干脆主攻民俗志怪的领域,专门刊登一些民俗传说的恐怖故事,而且多用白话文来写,同样获得了销量的增长。

    而且这三家民报共享发行渠道,在内陆的中心城市也铺设印刷馆,开始和《乐府新报》抢占市场。

    等到苏泽放下笔,两人这才进入报馆。

    “肩吾兄什么时候来的?”

    沈一贯笑着说道:“来了好一会儿,刚才和一甫兄谈报纸的事情。”

    罗万化下了决心,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自从你将《乐府新报》交到我手里之后,报社的发展就放缓了。”

    “还请子霖兄帮帮我,怎么把报纸销量提上去。”

    苏泽看向罗万化,如果是别人苏泽大概还会拒绝,毕竟自己还在为了教学大纲的事情头疼。

    但是罗万化是个兢兢业业的老实人,自己将报社交给他后,《乐府新报》也都维持得不错。

    如今三大民报发力,这也不能怪罗万化。

    没办法,这个世界上最无聊的新闻,就是政治新闻。

    而作为官报,《乐府新报》的一大工作就是宣传朝廷的要闻,这才是《乐府新报》的本职工作。

    作为官报,《乐府新报》的尺度也是最严格的。

    苏泽手里还有王世贞的《金瓶梅》,但是这肯定不可能刊登在《乐府新报》上。

    苏泽搞格物致知,就是要破除迷信,自然也不能刊登恐怖志怪的。

    《西游记》连载结束后,暂时也没有现象级的作品连载,《聊斋》也被苏泽抄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怎么办?

    抄红楼?

    这是一个思路,但是也不是长久的办法。

    苏泽看向罗万化,思考了一下说道:

    “一甫兄,官报也不是不能精彩,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罗万化连忙问道:

    “子霖兄请赐教。”

    “写调查新闻。”

    “调查新闻?”

    苏泽解释说道:

    “就比如这次诱拐案的新闻,《乐府新报》只是刊登了案件的处理结果吧?”

    “为什么不让采风使采访办案的人,将案件的过程都刊登上去呢?再比如采访一下有过丢失孩子的百姓,让读者知道失去孩子家庭的痛苦。”

    “采访还可以深入一点,甚至还可以采访大牢里的从犯,问问他们为什么要走上这条路,他们拐来的孩子卖给谁,被拐孩童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就是官方新闻,也可以深入报道,而不是简单转发朝廷政令。”

    听到这里,罗万化的眼睛亮了。

    苏泽的办法果然不错,这样的新闻要比朝廷冷冰冰的政令好看多了,也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罗万化急着就去办,苏泽拉着他说道:

    “一甫兄,你是本科的状元,帮我看看这文章。”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