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124章 真武汤配针灸,你当得如此大礼(二合一章)

第1124章 真武汤配针灸,你当得如此大礼(二合一章)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和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方言开的方子一点都不复杂,众人见他写道:

    白术50g,茯苓50g,白芍50,生附子15g(先煎2小时),干姜10g,党参20g,枳实10g,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蜈蚣一条。

    水煎服,日两次。

    其他人都看的出来,这就是真武汤加党参、枳实、龙骨、牡蛎、蜈蚣。

    以《伤寒论》真武汤原来方子里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为基础进行重大加减。

    保留了其温肾助阳、健脾利水、敛阴柔肝的核心框架。

    去生姜因已有干姜,且干姜温里散寒力量更强于生姜(针对背部冷如冰),所以去掉生姜。

    加干姜是增强温中散寒之力,针对腰背冷痛甚。

    加党参加强补益脾气,因其病程日久,正气已虚。

    加枳实行气消痞导滞,助水湿下行。

    加龙骨牡蛎安神定悸,兼潜阳固涩。

    至于最后加蜈蚣,是为了针对顽固的、广泛的无定处肌肉跳动,增强祛风通络、止痉定抽的效验药力。

    按照方言前面的医案信息来看,这个方子的核心思想完全遵循刚才辨证得出的“脾肾阳虚(火力不足),三焦失运,寒湿内停”以及“水湿聚为寒饮,停于肌肉则肉瞤,停于心则心悸,停于腰背则寒如覆冰”的病机分析。

    生附子、干姜、白术、党参温阳补脾肾;

    白术、茯苓、枳实利水行气;

    白芍、党参佐助调和。

    这方子没有用来的制附子而用生附子,大猜测应该是方言的习惯问题。

    当然也可能是为了更快的温肾阳治肾火衰。

    而大剂量白术、茯苓加党参健脾助运利水治脾失运,是为了从根本上恢复脾肾对水液的代谢功能。

    很好看懂,甚至半吊子的金无病都能看明白个七七八八,毕竟真武汤确实是很有名。

    而这次方言写起来方解就相对简单多了,写完了药剂的作用后,他又写了注解:

    此方的重点是温补脾和肾的阳气,党参、附子、生姜能增强脾和肾的根本阳气,让水液代谢有了主持和控制的力量。

    茯苓、白术能健运脾胃、渗除湿气,在控制水液的同时兼顾利水的作用。

    白芍、龙骨、牡蛎既能利水,又能收敛阳气,使阳气依附于阴分。

    用枳实来行气行水,蜈蚣疏通经络,让这些药物共同发挥促进气化、生成津液的作用,使水液没有停滞积蓄的能力。

    写完过后,方言顿了顿,又在大家的注视下,在原来的方剂上加了一味“磁石”。

    方解上则是补充道:

    磁石,能进入心、肾二经,收敛散失的心神,消除心悸。

    看到这里,周围观看的众人点头,这下算是把所有的问题都照顾到了。

    而这边写完过后,方言他放下笔,思索了一下后,抬头看向患者,对着她说:

    “光靠汤药还不够,我再给你配合针灸,内外同治才能更快见效。”

    “好!”患者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答应下来过后,她才对着方言问道:

    “不知道方大夫要我怎么配合?”

    方言指了指诊室角落的治疗床:“你先躺上去,侧着躺就好,放松些,不用紧张。”

    患者依言走到床边,家属帮忙掀开她后背的衣衫,露出瘦削却紧绷的腰背。

    众人见到她的皮肤在灯光下泛着冷白,尤其是肾俞穴附近,像蒙着一层青色的霜。

    方言这边有赵庆凯帮忙,开始准备针灸的工具,针自然是海龙针了。

    方言拿上消毒的棉花和酒精,到了床边开始在患者腰部,仔细擦拭要下针的部位,冰凉的酒精让患者微微瑟缩了一下。

    “别紧张!待会儿你可能会感觉有股子气从这里冒起来,忍一下,不要动。”方言提前给患者打预防针。

    “今天我们针灸的思路和汤药一致,先通肾阳,再调脾胃,最后散经络里的寒瘀。”

    “可能?”患者疑问到。

    “嗯,看你的气感。”方言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自己的海龙针,捏住针尾,拇指抵住针身,目光首先落在肾俞穴上。

    接着他手腕微沉,针尖斜向脊柱方向,以“舒张进针法”快速刺入。

    患者皮肤只轻轻一颤,海龙针就已经没入三分,患者甚至没来得及皱眉,只觉皮下传来一丝极轻的酸胀。

    何经纬还有和何东是第一次看到海龙针,不过他们在黄启明嘴里听过这玩意儿,看起来确实和普通的盘龙柄银针完全不一样,甚至还能闻到一股香气。

    何经纬动了动鼻子,然后又看向海龙针周围快速出现的一圈红晕,这得气速度简直有点超过他的想象,第一是方言刺的准,第二就是这针好。

    他也忍不住有些眼热方言手里的宝贝了。

    “这针通肾阳,让你腰里的‘冰块’能化开些。”另外一边,方言没有关注何家父子,而是挣扎专心行针。

    一边说着,他一边拇指与食指捏住针尾,轻轻捻转,幅度极小,却带着一股韧劲。

    患者忽然“嗯”了一声。

    然后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我后腰部像是有团温水在慢慢冲,不像是你说的气。”

    方言听到这里说道:

    “那就是你本身气感比较弱。”

    患者赶忙问道:

    “那我这个影响治疗吗?”

    方言说道:

    “每个人气感都不太一样,有些人就感觉是一股气,稍微弱点的就感觉是热流,你感觉是温水,我想应该是和你十年病程有关系。”

    “治疗的话,影响不大。”方言斟酌着回应道。

    患者恍然。

    等到行针到位,接着方言对着她问道:

    “现在什么感觉?”

    患者说道:

    “刚才那种刺骨的凉意竟退了大半,连呼吸都顺畅了些。

    接着,方言拿出两根海龙针。

    分别在脊柱区命门穴、下腹部关元穴各下一针,手法如出一辙,快、准、稳,针尾微微颤动,却不见偏移。

    两针过后,方言同时行针。

    一前一后在患者正面背面转动行针。

    不一会儿患者后背泛起细密的热感,一波一波的,她忍不住说:

    “方大夫,我后背……有点烫烫的,这次像是气了。”

    “这是阳气在动。”方言点头,继续不停的动作。

    接着行针完毕,他让患者坐起来,撩起裤腿。

    他拿着海龙针在足三里穴处,用“指切进针法”左手食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针尖贴着指甲缘快速刺入。

    这一针刚下去,患者就觉小腿肚子一阵酸麻,顺着经络往上窜,直达胃脘,原本发闷的胸口像是一些被捅开了似的。

    “嗝!”患者直接打了个饱嗝!

    一旁的金无病问道:

    “啊?这是刺饱了?怎么打嗝了?”

    方言无语,一边行针,一边说道:

    “足三里是脾胃的关口,通了,水湿才能往下走。”

    金无病一副“好神奇”的表情。

    方言说着,又在三阴交、阳陵泉施针。

    三阴交进针时,他特意放缓了捻转的速度,让酸胀感慢慢渗进皮肉,患者自己说:

    “我感觉脚踝这里有点热。”

    “正常的,忍住。”方言回应道。

    阳陵泉的针则稍深些,针尾轻提轻插,患者又自述忽然觉得膝盖以下有股子酥麻感。

    最后,方言拿起一枚海龙针,对准刚才肌肉跳动最厉害的后腰左侧。

    那里的皮肤还好像还有感觉,方言还没下针,它的肌肉就跳动了两下。

    方言他盯着跳动的中心点,手腕发力,针尖直刺入皮下,手法换成“提插补法”快速上下提插三次,幅度不大,却带着一股穿透力。

    患者刚要说话,只觉一阵强烈的酸胀顺着脊椎蔓延,像有一股热流在肉里串,刚才还隐隐跳动的肌肉竟“唰”地一下被这股热流压制,一下安定下来,连带着腹内的“蠕动感”也消失了。

    “诶!好厉害!这针比之前的还管用。”患者对着方言说道。

    她终于感受到方言说的气感了。

    “这针专门对付肌肉跳动,把经络里乱窜的寒瘀压住。”方言说着,又在太冲穴补了一针,手法轻柔,像在“安抚”肝气。

    患者感觉自己呼吸都缓慢悠长了下来。

    手脚都有热流了。

    接下来方言检查了一遍针位,确认无误后说:

    “现在开始留针二十分钟,期间要是觉得心慌或者哪里不舒服,随时告诉我。”

    “好!”患者坐在在床上,起初还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每根针的位置都在发热,不是灼痛,而是像阳光晒透的感觉,顺着经络往四肢淌。

    手腕、脚踝那些常年冰凉的地方,竟自然也泛起了热意,像冻僵的冬天在洗热水。

    最让她惊喜的是,刚才还在乱窜的肌肉居然真的像是彻底“服气”一下安静了,腹内也平平顺顺,连后背那十年如一日的“冰块感”,都只剩下淡淡的凉意。

    “主任,艾灸盒和艾条,还有姜片来了。”赵庆凯对着方言提醒到。

    “行,我来吧。”方言接过赵庆凯递来的艾灸盒与艾条,拿起一片切好的新鲜姜片,对着患者说道:

    “刚扎完针,经络正通着,这会儿艾灸最能把阳气往下沉。”

    他先将艾条剪成寸许长的小段,放进艾灸盒的铜网中,火柴擦燃艾绒,很快化作袅袅青烟,带着艾草的特殊味道在房间里散开来。

    “你别动,我来给你弄。”方言说罢开始操作。

    他把将燃着艾段的艾灸盒轻轻扣在后腰穴位上面,用松紧带绕腰一圈固定好。

    大概过了几分钟。

    “嗯……”患者低吟一声,后腰像是被暖气裹住,那股热度不像是针感那般,而是像热风在一个劲的对着吹,一点点往皮肉里渗。

    起初只是表皮发烫,片刻后竟顺着脊椎往下淌,连带着臀部和大腿后侧都泛起淡淡的热意,十年如一日的“冰块感”像是被这股热流凿开了道缝,正往下化。

    “有点……有点意思……”

    方言听到她这话,蹲在床边调整艾灸盒高度:“姜片打孔能让艾火的力道透得更深,这温度是不是有点烫?”

    患者连忙摇头:

    “不烫不烫,舒服得很。”

    患者声音里带着笑意:

    “就像后背有人在吹热风,连骨头缝里都暖烘烘的。”

    接下来方言又在其他几个地方都绑上了艾灸盒子。

    “这玩意儿有意思啊?居然可以这么操作,真是太方便了。”看着方言手里的艾灸盒,一旁没见过这玩意儿的众人惊讶道。

    “方主任发明的。”赵庆凯对着众人说道。

    众人惊讶,好家伙!方言这也太会玩了,居然还有空搞中医小发明?

    不过该说不说,确实能节约时间。

    留灸十分钟后,方言取下后腰的艾灸盒,又取了片新的姜片,在关元穴处铺好。

    这隔姜灸就是这点麻烦,姜片水分就只能管这么久。

    这次他换了半段艾条,看着患者腹部有些发红,解释道:

    “这地腹部皮薄,火力得轻点,免得烫着,不舒服随时说。”

    患者摇头,意思是没感觉到烫。

    艾火又燃烧了一会儿,患者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我现在感觉有股一股暖流从肚脐下方涌上来,顺着正中前往上窜,后腰的热流也来了,在胸口汇合了。”

    “这股气在我身体里跑呢!”患者又惊又喜。

    方言闻言,抬手摸了摸患者小腹,那里的皮肤烫得发红。

    “不烫?”他问到。

    患者说道:

    “却一点不觉得,反而像有热水热风,连带着腹内的坠胀感都消了。”

    方言点点头,继续站在一旁观察着她的神色,见她眉心的褶皱渐渐舒展开,脸色也好了不少,就知道艾灸起效了。

    他说道:

    “关元是元气的根,灸透了能帮你把阳气存住,往后手脚就不容易凉了。”

    二十分钟后,艾条终于燃尽成灰,方言小心地取下艾灸盒,姜片已被烤得焦黄,贴过姜片的皮肤红扑扑的。

    方言确认了没有被烫伤,这才摸了摸患者的脉搏。

    然后他发现患者手腕脚腕的凉意彻底没了,抬手摸后背,和腿上同样也出现了正常的温热。

    切脉后方言发现,脉象转为较前有力、沉取不弱,缓象减轻,尺关二脉渐充。

    沉主里,缓主湿;阳气复则脉势充实,湿邪散则脉道流畅。

    在针灸前脉象为沉缓,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特征。

    这个脉相代表针灸后因阳气通达、寒湿暂退。

    患者这会儿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她试着活动了下腰肢,那捣乱了十年的肌肉安安静静的,连一丝颤动的迹象都没有。

    “方大夫,我……我真是浑身都松快了!”患者站起身,脚步都比来时稳了些,“后背不冰了,心里也不慌了,这十年啊,头回这么舒坦!”

    家属在一旁又惊又喜的,刚想道谢,却见方言正抵过来手里塞个小布包:

    “这里面是晒干的艾叶,住院的时候给她兑温水泡脚,能帮着把下焦的寒气往外引。”

    患者家属赶忙点头。

    方言接着对正在体验自己身体变化的患者说道:

    “好了,先别动,我把针取了。”

    接下来,方言开始起针。

    捏住针尾,轻轻旋转半圈,再快速拔出,随即用消毒棉片按住针孔。

    弄完过后,方言收拾着针具,叮嘱道:

    “接下来针灸每天一次,配合汤药,别吃生冷,晚上用艾叶水泡脚,一周时间再看看变化。”

    患者点了点头,方言的针灸都这么厉害,这药得多厉害啊?

    她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你真是太厉害了,我感觉再来几次针灸我都快好了。”

    方言摆摆手,对着她说道:

    “十年痼疾肯定不可能几次针灸可以根除的,还是必须要吃药才行。”

    “针灸只是给药打配合用的。”

    说罢方言对着患者说道:

    “行了,现在办理入院吧,药熬好了会有人带过来的。”

    患者对着方言躬身一礼,感激的说道:

    “好,谢谢方大夫!您是有真本事的。”

    这时候她对着那个年轻姑娘说道:

    “小悦,把给方大夫的礼物拿过来。”

    接着那个叫小悦的姑娘从一个包里,直接拿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子出来,里面装着黑乎乎的半瓶子东西。

    患者双手接过玻璃瓶子,双手捧着递向方言,语气里满是诚恳:

    “方大夫,这东西不值什么钱,但却是我们家一点心意。”

    “知道您是中医,这玩意儿或许能派上用场。”

    其他人都凑了进来,看着那团泥巴似的东西。

    方言看了看里面的东西,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

    “这是……麝香?”

    他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太多了。

    其他人也不确定,也是因为看起来太多了。

    “您不愧是行家,这是去年托人在好几个地方弄来的麝香,纯天然的,本来是我自己打算用的,不过现在用不着了,来……您瞧瞧。”

    所有人目光再次一下子都落在那玻璃瓶上。

    只见瓶中装着半瓶黑褐色的颗粒,大小不一,表面泛着油润的光泽。

    等到小悦把玻璃瓶上的塞子打开,一股浓烈却不刺鼻的异香飘了出来,像是草木的清苦里裹着一丝腥,一股子说不上来的味道钻进鼻腔,竟让人精神一振。

    “这……太贵重了。”方言看着瓶子,半瓶子呢,好家伙,差不多是协和的库存了。

    而且麝香在中医里是珍品,尤其是纯天然的野生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效力极强,寻常人家很难弄到,更别说这样满满半瓶。

    用起来大家都是几克几克的用,她这太多了。

    方言想到她之前一直在治病,恐怕这东西就是那时候弄到的。

    听到方言的话,患者说道:

    “方大夫您别推辞。十年了,我跑遍了大医院,吃了无数药,钱花了不少罪也受够了,今天是您让我看到了好起来的希望。这点东西跟您的医术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

    旁边的小悦也帮腔:

    “方大夫,我妈说这麝香放家里也是闲着,您是能让它发挥大用处的人。您要是不收,她心里该不安了。”

    方言看了看患者,又看了看那瓶麝香,颗粒饱满,香气纯正,确实是上等货。

    中医里许多急症都用得上麝香,比如中风昏迷、心腹剧痛,关键时刻能救命。

    沉吟片刻,他接过瓶子,认真道:

    “那我就收下了。这麝香往后遇到需要的病人,能用上,也算替你们积份功德。”

    患者闻言,这才露出笑容:

    “这就对了,方大夫您是大医,该用这样的好药。”

    方言把瓶子放到抽屉里收好,又叮嘱了几句入院后的注意事项,看着患者和家属被人领着离开去办理入院了,才转身继续整理医案。

    等到人一走,一旁的金无病咂舌道:“好家伙,这麝香可是宝贝啊,这么多也不知道是怎么收集到的!”

    金无病话音刚落,一旁的药师林素心忍不住接口,语气里带着惊叹:

    “这可不是普通宝贝。天然麝香的珍贵,在于它来得太不容易了。”

    她看向众人说道:

    “麝香是雄麝的香囊分泌物,一只成年雄麝一年也就能产个十几克,还得是健康壮实的野麝。过去采麝香,要么等麝自然脱落,要么就得动手猎杀,而且猎杀的时候如果野麝没死,它还会自己咬掉麝香囊。”

    “而且这东西娇气得很。”林素心继续说,“刚取出来的麝香带着腥气,得阴干才能用,还得防潮防虫,稍有不慎就坏了。”

    “真正能入药的‘当门子’也就是这麝香中颗粒饱满、油润光亮的核心部分,我听人说了,十斤粗香里未必能挑出一两。”

    “刚才那瓶里的颗粒,个个油亮饱满,一看就是上好的当门子,关键是这半瓶可太多了,我都不敢想这得攒多少只麝的香囊才够?”

    “刚才我认出来是麝香,但是真是不敢确认居然有这么多。”

    陈麦克也凑过来补充:

    “更别说现在野麝是一些国家的保护动物,严禁捕猎,市面上的天然麝香早就断了供。”

    “医院里能用的,不是早年的库存,就是人工养殖麝少量取的香,价格比黄金还贵,半瓶,说是‘一两麝香一两金’都不为过,关键是有钱都未必能买到。”

    金无病听得咋舌:“难怪方哥说贵重,这哪是送礼,简直是送黄金啊!”

    一旁听着的何家父子对视一眼,感觉自己在国外看了那么多病人,都没有方言这一天赚钱。

    妈的,这些人国外看不好,回国就死命砸钱。

    真是便宜方言这小子了。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晚点还有加更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