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古往今来的帝王,没人主动在自己的登基大典上搞事的。
赵孝骞算是开了先例了。
大典的仪式完全被破坏,礼部尚书站在一旁不知所措,也不敢劝谏,群臣惊愕哗然,有人开心有人不满。
一切都无所谓,赵孝骞的眼里只明晃晃写着俩字,“还钱!”
大典仪式什么的,并不重要,赵孝骞从来不看重这个,他更喜欢做务实的事,比如真金白银。
今日的登基大典,汴京城里的朝臣来了数千人,官职品阶高的站在大庆殿内,品阶低的站在殿外的广场上。
其实殿内发生了什么事,外面的朝臣都不清楚,他们只是安静地站着,听从张沂的摆布,让他们行揖就行揖,让他们跪就跪。
现在殿外的朝臣们等了半天,发现很久没传出指令了,这显然不合大典仪式的规矩,于是朝臣们也纷纷议论起来。
大庆殿内,群臣的议论声更大。
赵孝骞竟公然在登基大典上讨债,就很神奇,群臣的表情都很复杂。
唯独一些武将,却笑得很开心,如种建中,宗泽,折可适这些人,他们与赵孝骞相处时间最长,自然了解赵孝骞的脾气。
当年跟着殿下征战辽夏,他们没少干这种扬眉吐气的事儿,没想到殿下登基当了皇帝,脾气也不减当年。
“跟着殿下就是解气!没错,咱大宋就该要回曾经送出去的岁币,一文不少给老子还回来,他们不给,老子带兵去取!”折可适笑完后恶狠狠地道。
头上的梁冠被人狠狠拍了一记,种建中朝他投去警告的眼神。
“官家!官家!今日开始,他便是官家了,还叫什么‘殿下’,你皮厚不怕被参么?”种建中咬着牙道。
折可适如梦初醒:“啊对,官家!没错,官家,官家……”
默默念叨,巩固记忆,生怕自己再失言。
群臣议论纷纷之时,宗泽站了出来,躬身道:“臣宗泽,以为陛下所言甚是,所谓的‘和平相处’,不能嘴上说说,辽夏两国还是把曾经的旧账算清楚了再说。”
宗泽出了声,许多朝臣更是交头接耳,互相询问此人是谁。
毕竟种建中宗泽这批将领,常年跟随赵孝骞戍边征战,汴京的朝臣认识他们的很少。
直到有知情人说出了宗泽的身份,以及常年跟随官家征战,今日登基大典册封群臣,宗泽可能被封为新任的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后,群臣这才恍然。
原来是官家曾经帐下的一员心腹虎将。
而且他是即将上任的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燕云边帅,他说出来的话,更带了几分威胁的意思,毕竟他随时可下令北伐辽国,挑起一场新的宋辽之战。
赵孝骞对宗泽的表现颇为满意,果真还是自己人用着放心,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站出来支持自己。
辽夏两国的使臣此刻已下不了台了,脸色难看地互相对视一眼。
良久,辽国使臣躬身道:“禀大宋皇帝陛下,外臣不过是辽国使节,无权决定这件大事,容外臣遣快马将陛下的要求送往大辽上京,请我国陛下商议定夺。”
西夏使臣也急忙道:“臣也一样。”
赵孝骞点头,他当然也不指望今日能拍板,两国使臣没那么大的权力。
他只是要向群臣和各国使臣表达一个态度,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如今的大宋今非昔比,新登基的皇帝更是强势,大宋周边的邻国藩属最好夹着腚,别在边境上挑事儿。
当然,曾经送出去的岁币,对国库来说不大不小也是一笔横财。
以前每年送给辽国的岁币,折合银锭铜钱以及折价的丝帛瓷器等各种物品,每年大约是五十万两之数。
而大宋就这样每年坚持,风雨无阻,送了数十年。
现在要他们一文不少地还回来,国库岂能不发?
至于吃相难看,坏了规矩等等非议,赵孝骞表示并不在乎。
世事难两全,“搞钱”和“要脸”之间很难共存,不如效孟子所说,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舍脸皮而取钱……
“那便如此吧,我等两国国主的答复,别让我等太久哦。”赵孝骞含笑道。
说完赵孝骞的目光扫过其他的使臣,其中包括大理,吐蕃诸部,回纥,交趾等国。
脑海里渐渐浮现前世中国的秋海棠形状,一股蓬勃的野心逐渐从心底里生出。
这些邻国藩属,未来都将划为大宋的版图,否则怎么称得起“华夏统一”?
被赵孝骞的目光扫过,他的眼神里明明带着笑意,可各国的使臣却只觉得浑身汗毛倒竖,不寒而栗。
那种笑意里带着极具侵略性的眼神,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大宋,终究已不是曾经那个积弱的大宋了,使臣们暗暗做了决定,今日登基大典后,立马给本国的国主送去急信,告诉他今日大宋汴京发生的一切,劝谏国主未来必须愈发恭顺对待大宋,否则恐有亡国之危。
不用怀疑,在今日登基大典之前,各国使臣已把赵孝骞的生平事迹研究透了。
他们很清楚这位年轻人是大宋历代帝王里独树一帜的,尤其是他还曾经有过征战辽国的经历,率军把世上最强的辽国多次打趴在地,逼得他们不得不拱手让出燕云十六州。
最强的辽国都不被他放在眼里,更何况他们这些小卡拉米。
仪式进行到现在,流程什么的已经没人关注了,所有人关注的是今日登基大典上的信息量。
这位看似温和儒雅的大宋新君,登基大典都没结束,便向世人展现了他极其强势的一面。
那种沉甸甸的压迫感,就连大宋本国的朝臣都感觉心里堵得慌,很难想象各国使臣面对这位新君的压迫时,那将是怎样窒息的感觉。
说完了正事,赵孝骞也不再跟各国使臣较劲了,扭头望向礼部尚书张沂。
“张尚书,大典结束了吗?”
张沂已经绝望到完全摆烂了,毁灭吧,累了……
“禀官家,接下来是册封皇后和功臣,大赦天下……”
话没说完,赵孝骞摆摆手:“快点吧,我还有事。”
张沂:“…………”
不知多大的事,比登基大典还重要,此生官至礼部尚书,眼界终究还是浅薄了。
接下来的册封皇后和嫔妃,由于狄莹等女还在日本,无法当面册封。
于是跳过,册封功臣。
昨日章惇重新整理了名单,这份名单得到了赵孝骞的赞许。
名单已经比较公平了,章惇甚至破天荒地列了几名旧党官员,这个强烈的信号大约又能狠狠震惊朝臣。
从龙首功者大多是武将,种建中,宗泽,折可适,狄谘,张嵘,郭成等将领皆在列。
种建中被封为殿前司都指挥使,爵封“宁朔县侯”。
宗泽被封为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爵封“长泽县侯”。
折可适被封为河北西路经略安抚副使,爵封“蓟县伯”。
狄谘被封为禁宫诸班直都指挥使,爵封“西河伯”。
张嵘郭成等将领皆有加封。
同时还加封了西北边帅章楶,官职不变,赐爵“南平县侯”。
至此,大宋新一代的军事班底大致成型,他们成了赵孝骞最坚实的军事基础和底气。
至于章惇送来的文官名单,赵孝骞也很给面子地全数通过,各有加封。
最后刑部尚书邢恕呈上一份奏疏,赵孝骞提起朱笔,在上面批复了一个“准”字。
新君登基,天下大赦。
在张沂的唱喝声中,群臣伏首叩拜,山呼万岁。
登基大典正式结束。
群臣还站在朝班中,赵孝骞便急不可待地起身,道:“着政事堂,枢密院等诸公,福宁殿议事。”
张沂站在殿首,长叹了口气。
今日的登基大典,是他平生主持的所有大典仪式里最失败的一场,羞愧无地,无颜见大宋历代帝王于九泉之下,也不知道明日会不会有御史参劾他,毕竟这场仪式搞得一塌糊涂。
不过对赵孝骞来说,仪式已经很完美了。
一个仪式而已,搞得那么花里胡哨的干啥,大宋这么多问题急待解决,还洋洋得意于皇权在握呢?
再不行动起来,皇权能握多久?
后宫,福宁殿。
赵孝骞将它定为自己的寝殿,尽管太后和郑春和都委婉地劝过,请他换一间寝殿,毕竟先帝赵煦是在这座殿里驾崩的,有点不妥。
赵孝骞却很坚持,他没那么多忌讳,当初赵佶即将登基时,将后宫的延和殿作为他的寝殿,里面其实早已装潢一新,赵孝骞却根本没考虑过。
赵佶定下的寝殿他更嫌弃,相比之下还不如住在赵煦曾经的寝殿里。
心中坦荡,何惧鬼神?
福宁殿内,虽然赵孝骞坚持,但郑春和还是把殿内的一切摆设都换了新的。
包括床榻,桌案,香炉,字画,瓷器等,里面基本已经找不到赵煦曾经生活的痕迹了。
回到福宁殿,郑春和服侍他换下正式的皇帝冕服和帝冠,给他换上舒适宽松的居家黄袍便服,很快章惇等重臣到来。
君臣见礼,赵孝骞含笑请众人落座。
见面寒暄,赵孝骞的开场白便是赞不绝口:“今日的登基大典不错,礼部张尚书用心了,我觉得很完美。”
章惇叹了口气,道:“官家,臣有两件事禀奏。”
“其一,登基大典结束,官家已是天下共主,该自称‘朕’了,其二,适才臣在大庆殿外遇到礼部张尚书,他说……他想死。”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