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聪明人懂得进退。
赵孝骞争位,章惇可以算是出力最大的功臣,二人之间属于同盟关系。
赵孝骞要的是皇位,章惇要的是新政继续推行,新党继续存在,而他这个宰相,自然也要继续当下去。
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所以同盟成立。
但同盟归同盟,章惇想要试探赵孝骞的心理底线,那是另一码事。
不是说因为同盟我就要让着你,事事向你妥协。
赵孝骞既然已代入了皇帝这个角色,那么看待章惇的目光就不再是同盟,而是君臣。
你一个臣子,在皇帝面前玩这种心眼儿,你觉得合适吗?
于是在被赵孝骞含蓄地打了脸后,章惇立马懂事了。
事实上,他已试探出了赵孝骞的心理底线。
尽管赵孝骞还没登基即位,可皇权这东西已成了他的逆鳞。
比如册封功臣名单这件事,其实已算是章惇僭越了。
你一个宰相,当着皇帝的面大肆册封党羽,屁股歪得这么彻底,居然还好意思把这份名单拿出来给皇帝看,是在把皇帝当傻子糊弄吗?
赵孝骞不软不硬,话里已将这份名单彻底作废,并且提出了自己觉得应该封赏的人。
值得玩味的是,赵孝骞亲自决定封赏的人里,有一大部分是燕云边军里的将领。
这无疑是新朝的一个明显信号,皇帝要渐渐改变大宋重文轻武的国策,慢慢提拔武将和士卒的地位和待遇。
一个怯懦,心虚,没有自信的帝王,才会如此害怕和提防武将和军队。
赵孝骞不害怕,可以说,军队是他维护统治的基本盘,未来的岁月里,他还要靠军队北伐,灭亡辽夏,完成华夏统一。
不把将士们的心焐热了,人家肯为你卖命吗?
这便是赵孝骞决定封赏一大批武将的用意。
别喊什么忠君报国的虚伪口号,当老板的直接上干货,要么给钱,要么给官职地位。
至于章惇呈上来的册封名单,赵孝骞终究还是给了他面子,允许他挑十个新党朝臣出来册封。
这是纯粹的人情,并不是说这十个人对他夺位成功做了多大的贡献,只是新老板刚上任,给手下的高管一个客气的见面礼,仅此而已。
此举既维护了宰相的颜面,同时又敲打了他,恩威并施之下,章惇在散了朝会后才老老实实私下向赵孝骞主动道歉。
赵孝骞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一脸的迷茫。
彼此心里有数,这件事过去了,以后仍然可能还会产生矛盾。
因为皇帝和宰相的关系,自古以来十分复杂。
两者既要互相合作,维护共同的利益,又有明里暗里的争斗,为了权力,为了党羽,为了朝局平衡而冲突。
当初赵煦尚在时,也经常与章惇争吵,二人闹得面红耳赤,赵煦几次生了罢相的念头,可为了朝局平衡还是忍了下来。
赵孝骞的性格与赵煦不一样,他外表温和儒雅,但骨子里却更强势,将来即位后,他与章惇的矛盾恐怕会更激烈。
既合作又对立的关系,赵孝骞自然也要维护自己和宰相双方的体面。
政事堂外,赵孝骞含笑指了指前方的御街,道:“子厚先生可否与我漫步一程?”
章惇会心一笑,道:“臣愿追随殿下。”
二人一齐从政事堂走向御街,章惇这老货今日被敲打后,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他终于懂事了,与赵孝骞并肩而行时,身子自觉地隐隐落后赵孝骞半步,以示尊卑。
赵孝骞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老货虽然心眼小,报复心强,对外的人设是嫉恶如仇,百无禁忌,可实际上如果他真是这种性格,怎么可能当上宰相?
强势铁血之类的形象,糊弄一下外人就好,皇帝面前就别装了,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不知道谁。
走了一段路,赵孝骞突然问道:“子厚先生觉得,我即位后,当如何治理天下?”
章惇精神一振,神情立马变得谨慎且凝重,他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以当初参加科举的认真态度,沉思了许久。
赵孝骞的话不是闲聊,对章惇来说,这是一道考题,考他这个宰相是否合格,是否能长久地当下去,是否能与皇帝的心思和利益诉求保持一致,君臣是否能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简单一个问题,却关乎章惇未来的前程,不由得他不小心谨慎。
思考了许久,章惇缓缓道:“臣以为,殿下即位后,首先要解决新政修正的问题,此事关乎天下民生,关乎朝廷国库税赋,宜当速决,不宜缓行。”
赵孝骞点点头,也不做任何评价,表情更是平淡如水,看不出任何端倪。
这下章惇的心情愈发忐忑了,沉默了一会儿后,章惇接着道:“臣知道殿下的志向,是灭掉辽夏,社稷一统,但事有轻重缓急,有些事情迫切想做,可现实并不允许……”
迟疑了一下,章惇道:“这几年殿下率军抗击辽国,虽说每战皆捷,鼓舞大宋臣民人心,也为大宋开拓了疆土,臣固然为殿下的雄才伟略高兴,可是作为宰相,臣不得不提醒殿下……”
“大宋这几年用兵频繁,抗击辽国动辄十万大军,还不包括间接辅助的各地厢军,乡军团练,调动的民夫徭役辎重等等,可以说,殿下前方兵马一动,臣在后方就要支应数十万人马的吃喝。”
“大宋国库岁入过亿,这一点不假,可国库的支出也不能全部给前线的将士,偌大的疆域,每天发生那么多的意外和预订支出,说实话,如今大宋的国库,已经快空了。”
赵孝骞的脚步突然一顿,神情终于出现了一丝变化。
实话确实不好听,但章惇既然开了口,只能硬着头皮道:“殿下若欲即位后立马便发起灭辽灭夏之国战,请恕臣直言,国库支应不起一场大战了,如今才五月,等今年的秋赋入库尚需数月……”
“秋赋入库后,同样也支应不起,很多固定的支出其实已经提前预支出去了,一场灭国大战至少耗时一两年,国库拿不出这么多粮食供将士们吃喝。”
赵孝骞微微动容,沉默许久,叹了口气道:“看来首先还是要与民休养,让大宋慢慢恢复和积攒元气,之后才能发起国战。”
章惇欣悦长揖道:“殿下能这么想,大宋之幸也,苍生之幸也。”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道:“别把我当作穷兵黩武的暴君,我做事之前必然要想到后果的,实力允许的话,自然无所顾忌出去浪一浪,实力不允许,就老老实实蛰伏,不给自己惹麻烦。”
章惇笑道:“是这个道理,殿下说得通俗易懂。”
赵孝骞继续沉默地往前走着,章惇则小心翼翼地跟随。
良久,赵孝骞又道:“子厚先生,我做事喜欢务实,不喜欢搞那些虚的东西,明白我的意思吗?”
章惇顿了顿,道:“臣以前不明白,但现在明白了。”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既然与民休养,咱们朝堂君臣就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首先解决修正新政条款的问题,这件事牵扯了太多的人和事,还望子厚先生与我齐心协力,咱们劲儿往一处使。”
“登基大典后,我会与政事堂的诸公一同商议新政的修正,另外,还是那句话,朝中一些官员要下放,要深入民间,参与劳作,了解百姓疾苦,再回京述职,把百姓需要的东西真正体现在新政的条款里。”
章惇面露难色,道:“臣个人非常赞同殿下的做法,但此事恐难落实,朝中官员养尊处优,面对百姓时常年高高在上,若让他们下放到民间,他们多半是不乐意的……”
赵孝骞面色渐冷,道:“这个时候,咱们君臣就该拿出态度了,不愿意下放的官员就地罢免,无论牵扯到汴京的任何权贵功勋,皆不讲情面,若有胆敢闹事,公然违命者,我也不介意杀一儆百。”
“一手握玉玺,一手握刀兵,这才是一国君主该有的模样。”
“大宋多年积弊,原因就在这些官员身上,科举皆是寒门取士,凭什么当了官儿就忘本了?”
“子厚先生,你自问这些年推行新政,它真的成功吗?难道你不觉得新政已成了各方势力为己谋利,朝堂党争的工具?它原本不是为了造福苍生而存在的吗?为何变成了今日的模样?”
一番话如洪钟大吕,震得章惇脑子嗡嗡作响,冷汗禁不住从额头滑落。
“臣,臣有罪……”
“不忙着请罪,我说过,我做事务实,无论官员还是新政本身,哪里出了毛病,咱们就掰正哪里,让一切回到本来应该有的模样,但这一点需要子厚先生和政事堂的诸公全力配合。”
赵孝骞盯着章惇的眼睛,语气渐重:“这个时候,所谓的阵营党系,恩怨什么的先抛到一边,咱们先做事,事情做好了,做完美了,旧党也能主动归到新党里来,这就是人心所向。”
“子厚先生,新政不能再成为党系争斗,牵扯各方利益的工具了,受苦的只能是治下的百姓,当年介甫先生提出变法,耗费毕生的心血,难道就是用来让你们各方势力利用和争斗的吗?”
“你一直说要继承介甫先生的遗志,你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可你这几年的行事,果真是一心推行新政吗?你扪心自问,是不是同样也把新政当成了攻击政敌的武器?”
“这样下去,所谓的新政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赵孝骞的话锋芒毕露,字字诛心,说得很直白。
此时的章惇已是大汗淋漓,身子微微发颤,几乎快瘫软下去。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