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直升机的用途和应用场景,远比赫尔穆特少尉和保罗两人想的还要多样,在军事领域,直升机的出现甚至不逊色于坦克。
在民用领域,直升机的用途和市场同样十分广泛,比如草原,森林、高层建筑灭火;医疗救援、灾民转移;边境巡逻,稽查走私,反恐等等。
东非本土对直升机的需求就很大,作为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的国家,东非整体气候偏干旱,每年都有野火在草原地带发生。
而直升机可以快速发现火情,搭配特殊装备后,还可以参与人员转移,以及灭火行动。
不过,目前直升机在东非的制造还没有推广开来,别说民用,就是军事领域的推广也相对滞后。
否则的话,赫尔穆特少尉也不至于在见到这架直升机后,如此惊讶。
保罗说道:“这架最新型号的直升机,应该还处于保密状态,就算我们试验场的人,也很难近距离接触,有专门团队负责。”
“所以,赫尔穆特少尉,还请你牢记,离开以后不要多嘴。”
作为一名军人,赫尔穆特少尉也知道这个道理,他说道:“那是自然,我可不会给自己找麻烦,要是被请去喝茶,那就什么都晚了。”
聊完了这个话题,保罗这时才开口问道:“赫尔穆特少尉,这次你给我们试验场送过来的是什么东西?”
赫尔穆特少尉笑呵呵的把船上的防雨布掀开,一件类似背携式农药喷雾桶的东西出现在眼前。
保罗一眼就认出了这件物品,恍然大悟着说:“原来是喷火器。”
喷火器,也可以称之为“火焰喷射器”,这同样是东非研发出来的装备,当然,喷火器在人类历史上早就已经出现,就比如远东帝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就有一种“喷火”装置,并且应用于战争中,宋代更是出现了十分成熟的“猛火油柜”,在西方也有“希腊火”,被东罗马帝国装备。
一战时期,火焰喷射器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作用,尤其是针对一战战场上大量的堑壕和坑道作战,火焰喷射器有奇效。
英国人甚至在此期间研发了四门重达两吨的火焰喷射器,部署在索姆河战场,不过,很显然,这种异想天开的设计没有取得实际效果,被德国人的炮兵轻易摧毁。
既然在欧洲战场上火焰喷射器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而然的这种武器,在一战后,也被其他国家学习并且加以改良。
东非对于这种武器就比较重视,实际上保罗所在的3207所,重点研发的武器装备类型中,火焰喷射器就是重要的一项。
赫尔穆特少尉说道:“这是你们单位,最新改良的29式火焰喷射器,我想你对此并不陌生,这次我们一次带过来了四台。”
保罗对于29式火焰喷射器当然不陌生,在卡尔斯试验场,这一个月以来,不知道对29式火焰喷射器进行了多少次实验。
在卡尔斯试验场周边有多处区域,可以见到烧焦的痕迹,那些都是29式火焰喷射器的杰作,在试验场外围,还有专门修建的堑壕,坑道和堡垒,进而模拟热带环境下29式火焰喷射器的破坏和杀伤力。
卡尔斯试验场作为3207所下的试验场,再将实验结果,通过电报反馈到三马林达市的3207所分部,进行改良。
同时,该试验场还要针对火焰喷射器,摸索应对这种特殊装备的手段,就比如如何修建防火墙,布置坑道,预防敌人同类型武器的危害。
这些数据,最终都会汇总到东非国防军总参谋部下的热带雨林海岛作战研究小组,为东非国防军在南洋地区的作战提供参考数据。
所谓的热带雨林海岛作战小组,是参谋部下属的一个比较独立的单位。
它产生的原因,则是东非本土和南洋地区的差异太大,就比如气候,交通,地形等等,南洋和东非本土都有很大区别。
但是,东非国防军主体上的组织形式,还有战术,武器装备基本和欧美国家相似,更重视大兵团作战,还有本土防御。
这也很好理解,任何国家的军队,他们的首要目标都是保证国土安全,是为了保家卫国,然后才是侵略扩张,殖民,外部干预,海外维和等等任务。
所以,东非国防军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护东非本土的国防安全,这样一来,东非国防军在组织,战术,武器装备上,自然要依据本土的实际情况为核心进行布置。
而东非本土面积广阔,几乎和欧洲一般大小,多高原地形,土地平坦,植被以稀树草原为主,人口相对稠密,交通发达,气候上,得益于高原较多,东非绝大部分区域,也更类似于温带那些国家和地区。
这从降水上还有温度就可以看出来,东非大部分区域的降水,维持在六百到一千二百毫米左右,温度内陆平均气温多为二三十度左右。
南洋地区就完全不同,大部分区域的降水都能达到两千毫米以上,甚至超过三千毫米也不足为奇,一些山区甚至超过五千毫米,就比如缅甸北部,世界雨极乞拉朋齐更是直接过万。
整体而言,南洋地区的平均降水量,至少是东非本土的两倍,温度也比东非更加炎热。
地形上,南洋地区也比东非更加复杂,东非高原比较突出,除了高原外围地形起伏相对较大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开阔平坦。
而南洋山河相间,地势崎岖,且地形非常破碎,加上密林环境,还有火山地震等等,情况更加复杂。
换句话说,东非和欧美,亦或者其他温带国家跑到南洋地区,都很难适应,军事上也是同样如此,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
过去,南洋地区因为和欧洲文明差距过大,就比如以冷兵器对抗热武器,所以欧洲殖民者可以在南洋耀武扬威,但是随着南洋地区国家的发展,他们和世界的差距,实际上是在缩小的,再配合地形环境,未来就有可能让外部势力狠狠翻个跟头。
而东非把南洋地区,视作自己的半个地盘,自然不可能放弃在南洋的利益,所以,在军事层面,为了应对南洋地区的特殊情况。
总参谋部的热带雨林海岛作战小组也就应运而生,这个小组的权力极大,他们可以插手南洋地区的大部分军事问题,不限于兵力部署,基地选址建设,武器装备改良和采购等等。
之前提到的3207所,就可以看做热带雨林海岛作战小组管理下的特殊研发部门。
通过这些消息,其实都可以看出,东非在南洋地区下了一盘大棋,在军事层面,一直在为南洋地区的战争做些准备。
热带雨林海岛作战小组的成立,就像德国为了对付苏联,专门成立一个特殊部门,从而对苏联的气候,地形,交通等等领域进行摸查。
当然,现实里德国显然没有这种部门存在,否则的话,前世德国在二战中,也不可能被苏联击败,一些德军甚至连合格的棉服都没有,就冻死在苏联的冰天雨地里。
说到底还是太轻敌了,而恩斯特对于南洋这种比苏联要落后的多的地区,就不敢有一丝小觑,至于原因,还是前世美国在南洋吃的亏太多。
前世美国可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在南洋地区被日本教育了一番,同样的还有英国人,在南洋更是丢盔弃甲,再后面,美国更是在越南战争里甩了一个大跟头。
同样的例子,还有远东帝国和越南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远东帝国收益更大,可也整整打了十年之久。
时间就很能说明问题,对于绝大部分战争而言,拖的太久都不是一件好事。
恩斯特不希望未来东非国防军在南洋也遭遇这种情况,那就必须把所有不利因素都提前找出来,并且寻找解决的办法。总参谋部热带雨林海岛作战小组就是恩斯特主持建立。
回到29式火焰喷射器上,保罗说道:“最新改良的29式火焰喷射器,听说这次所里对其燃料配比进行了优化,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不过,在南洋地区,29式火焰喷射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南洋不太可能发生世界大战那样的堑壕战,但29式火焰喷射器对付当地的雨林,也有很大作用。”
在南洋当然会出现堑壕和坑道作战,不过这种情况发生在未来,而不是现在,至少现在为止,东非军队在南洋地区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对手。
过去,东非在南洋的扩张过程中,土著更倾向于游击作战,在雨林中游荡,而不是构筑工事,借助地形优势和东非对抗。
不过,土著的作战模式在现阶段,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因为即便他们构筑工事借助地形优势和东非军队对抗,东非也不缺乏重火力压制对方,反而更害怕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想要构筑工事和东非这种现代化军队对抗,除非敌人的武器和东非的代差不大,否则很难发挥作用。
赫尔穆特少尉说道:“29式火焰喷射器,具体效果还是你们清楚,我们军队里装备的还是21式火焰喷射器。”
“以前,我最喜欢用21式火焰喷射器烧林子,不过21式火焰喷射器,太过笨重,也不耐用,29式火焰喷射器就轻便的多了。”
保罗说道:“这也是我们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通过材料,结构还有配方上的不断进步,以后火焰喷射器只会更加轻便,威力也更大。”
“当然,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这次29式火焰喷射器的威力,既然他们说改良了燃料配比,那应该在射程还有单范围上有所进步。”
赫尔穆特少尉说道:“这次我带来的新染料就不少,都在油桶里装着,放在船的后面。”
之后,卡尔斯试验场和赫尔穆特少尉的人,就将这次的货物依次卸下船,除了29式火焰喷射器之外,赫尔穆特少尉同样带来了大量食品,药品还有驱蚊虫的东西。
在东加里曼丹,蚊虫比东非本土还要多得多,东非本土的蚊虫,尤其是湖区比较泛滥,而东加里曼丹是全境都深受其害。
因此,这里对驱蚊产品还有一些药物的需求比东非本土都更加旺盛。
不过,东加里曼丹移民幸运的地方在于,它们的宗主国是东非,东非是唯一一个热带强国,在针对热带蚊虫还有疾病的手段上,无出其右。
上个世纪,东非本土从东非高原往内陆殖民的时候,背后可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持,各种物资,尤其是药品更是极其缺乏。
等到东非彻底占领并准备对东加里曼丹进行开发的时候,一战都快打完了,而同时期东非已经成为了所谓的“初级工业强国”,初级更像是调侃,后面的工业强国才是关键。
前世的远东帝国,或许也可以这样自称,比如发展中的制造业强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制造业强国,这两者本来就有一定的冲突,但偏偏又都不算错。
不过,放在20世纪前期,东非提所谓的初级工业强国概念,基本就没有什么国际认同了,毕竟前世发展中国家是有实打实标准的。
20世纪前期,强国就是强国,一些民生和经济质量问题,国际社会根本就不重视,就像日本后世戏称贫穷帝国主义,这个时候就根本没有这种说法,不说在亚洲,即便欧美国家一样会把日本看做同一级别的对手。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苏联,完成两个工业计划以后的苏联,就成为了所谓的“工业化国家”,但是,后世人就很清楚,苏联的工业化有很大的跛脚问题,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都能达到一流水平,轻工业和民用工业和其他列强对比就显得比较落后,甚至勉强达到二流水平。
苏联在轻工业和民用工业达到世界二流水平,一定程度上不是苏联有多出色,而是世界上还有太多的国家和地区,过于落后,还处于农业社会,因此,哪怕苏联的轻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远不及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比它周边国家也很先进。
这个周边,同样包括东欧,比如波兰,西乌克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等,他们的发展水平就很低,只有少量的工业,且这些工业还不一定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德国,奥匈帝国这些国家商人进行投资的,可是一旦外部资本撤走资金,技术还有人员,原本就少的可怜的工业,就有崩塌的风险。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