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5
“它正向我们高速飞来,时速20万公里!高浓缩核弹对其无法捕捉!防御系统已失去作用……”
“它来了!一个巨大火球在向地面俯冲……撤离!撤离!大地正强烈震动、空气已变得灼热,立即撤入掩体!”
随着由远而近的轰鸣声,讯号戛然而止。
剑豚母舰的中央大厅礼堂里,正播放着这段尼萨星浩劫时传出的地面声音信号。
本次航程只剩下了4天时间,目的地尼萨星即将抵达。最后一次全体人员准备会正于礼堂召开。
录音播放完毕,任务总指挥上到主席台开始了讲话:
“感谢在座的所有队员,为拯救尼萨文明,你们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来到这里,但这同时也是诸位同仁的理想。现在,我们就要航抵尼萨星了。”
总指挥环视一下会场,接着说道:
“不过,这只是本次任务的第一步,而在座的每一位队员,虽然早在登上母舰前便基本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但毕竟那已是两年多之前的事情,而且,还有一个对我们非常不利的因素:我星球制造的尼萨人造卫星,在传回浩劫画面不多日后信号突然中断,至今没有任何反应,‘剑豚’早已和它失去联系。分析信号中断原因,也是由于尼萨灾变的缘故——粉尘不仅混入大气,而且飞入太空,加之撞击使得尼萨星磁场发生改变,所以造成卫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有可能已‘光荣就义’。而少数浩劫时在太空航道上赶往尼萨星的艾融飞船,在接到灾变讯息后均已返航,所以自卫星信号中断后,我们对尼萨星的观测已一片空白。在母舰航行的这16年间,那里到底变成了什么模样,又发生过何种状况,今后的营救调查工作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甚至凶险,目前已很难预计。
因此,很有必要在到达尼萨星前召集这次准备会,再次将任务的计划部署、具体实施方案等向大家重申,并随机考察队员们目前的状态。那好,我们先从搜寻营救队开始吧。”
搜救队长走到屏幕控制台前,按下按钮,大屏幕立刻显示出尼萨星球的太空全景立体画面,队长边控制着画面边向大家讲解道:
“黄金人生物带宽度虽然不足250公里,却环绕了尼萨星整整一圈,长度基本就是尼萨星的周长,大概3.8万公里,而生物带总面积为958万平方公里,根地球上中国的面积差不多。”
星球画面随着队长的控制开始滚动,并突显出黄金人生物带的位置。队长接着讲道:
“我队仅有200位成员,要在如此大的范围内进行搜救工作,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我们固然可以乘坐子舰在空中寻找地上目标,但搜寻是一项细致耐心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将目标错过。”
“大家看,”屏幕上显示出尼萨星的城市分布、地理情况等立体画面,队长边用红色光点笔指点着画面边继续讲解道,“黄金人生物带共分布着五十多座城市,这些城市自然是搜寻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在制定营救方案时,确定了以下三个重点目标:
其一,撞击直接破坏半径14000公里以外的区域。撞击所带来的破坏方式,包括了强震、冲击波、光热、辐射及持续数月的黑暗与寒冷,而直接破坏方式为前4种,所以我们将遭受直接破坏的,撞击中心扩展半径14000公里的范围划定为直接破坏区,这个区域约占四分之三面积的黄金人生物带;但还有四分之一地区,受直接破坏影响较小,那里的灾难,主要是由粉尘包裹大气层所带来的连续黑暗与寒冷所造成的,我们把这四分之一区域称作间接破坏地区。无需解释,间接破坏地区生物生还机率要大大高于直接破坏地区,是我们搜救的重点。
其二,尼萨星茂密的原始森林。可以想象,若真有少数幸存者,他们在失去家园又无力重建时,会寻找更加适合自身生存的地方。那么,从尼萨星特有的自然环境及尼萨人的生活习惯看,他们势必会前往原始森林,那里可以遮蔽织女星如火的强光、可提供基本饮食,甚至还能修建住所。虽然条件也很恶劣,但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了。所以原始森林是我们搜救的又一重点,并且,间接破坏地区的原始森林,是重中之重!
其三,地面声音讯号发送点。此处位于库谷城郊区,也是我们为尼萨人所建造的导弹发射场所在地。那里与控制中心、发射塔等建筑同时修建的地下掩体十分坚固,而且声音讯号明确提示了受灾人员在向掩体中撤离。基于此,虽然库谷城发射基地距撞击中心仅300公里,对于撞击直接破坏半径达14000公里的范围来讲属于绝对的重灾区,但我们依然把它列为了重点搜寻的目标之一。”
队长喝了一口糖水,继续说:
“通过以上确定的搜救地点看,我们的任务非常复杂。不可能只依靠子舰的空中探查,有些地点还须徒步而行,在原始大森林里,甚至要长途跋涉,而在建筑废墟、地下掩体内若发现线索,还要动用工程机械进行挖掘、搬运等工作。
所以,除了需要工程队配合外,我们将200人的搜救队分成了14个小组,每组约15人。我队拥有14艇子舰,将分别去往不同地点以尽量争取营救时间。其中一些重点但又危险的地区,将同时派出至少2个小组执行任务,而且,如有必要,在其它小组完成自身任务后,应前去支援。
我还想特别提一下图胡大森林。它的方圆约70000平方公里,横跨赤道覆盖着光明及黑暗生物带,是间接破坏地区最大的原始森林;浩劫前,这里的边缘地带为自然风景区,而腹地则是人迹罕至。本次营救我们把这片林海列为重点地区,派遣了3个组分别从不同方向深入森林,沿途查寻并直插腹地。那里的条件非常恶劣,执行此任务的队员们,也许会比其它组成员面临更大的困难、承受更多的艰辛。
阿芮娜,妳作为图胡大森林搜救组成员,在进入林海执行任务前,都需要做些什么?请回答。”
阿芮娜正听得入神,对突如其来的发问有些措手不及,她的一双大眼睛忽闪了两下,定了定神,开始一字一句地答道:
“进入森林的搜救任务,应在踏上尼萨星土地的10天后开始实施,因为我们艾融人到达尼萨星后,需要用10天时间适应那里的环境。首先,我组每人身上将装备呼吸、引力及温度调节器,在尼萨星自然条件下生活8天,调节系统会利用这8天的时间逐步调整,把我们的生理感应由艾融星环境逐渐转化为尼萨星环境;经过几天身体适应的缓冲后,子舰将把我们运送到距图胡大森林步程还有2天的地点,在那里,队员们将卸去调节系统,真实感受尼萨星环境,然后徒步行走2天,进一步适应后进入林海,开始实施搜救……”
“可以了阿芮娜,回答得不错。不过要记住,虽然妳已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营救队员,但那只是模拟训练,尼萨星的实地任务才是真正的考验。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请坐下吧。”总指挥予以肯定的同时,将赞许的目光投向了阿芮那。在团队400名成员中,许多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阿芮那便是其中之一,不仅是因为她的美丽,更是由于她的敬业精神。
救援队长又分别抽查了几名队员,在他们陆续精彩地回答了问题后,总指挥满意地说道:“好的,看来搜救队不愧为我们艾融人的精英,他们准备得相当充分。下面,再来看看事件调查队的表现吧。”
与阿芮娜所在的青春勃发的搜救队所不同,事件调查队是由40位平均年龄65岁(艾融年龄)的高科技人员组成,调查人员们刚刚步入艾融人一生中的壮年时段,工作状态正值巅峰。
事件调查队长走上主席台,同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开始了讲解:
“毋庸置疑,我们调查的重点地区为昆达小行星撞击中心,它是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调查范围由中心逐步向外扩展。而对于搜救队在任务过程中所发现的有价值的线索,我队也会立即派人员前往调查。
从‘昆达’撞击前所发生的情况看,小行星极有可能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操控。就目前所认知的世界,能够驱使小行星达到这种异常状态的,不可能是不借助物质力量的超自然现象,所以我们应抱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对事件进行调查。
任何事情发生后都会留有证明它发生前情况的证据,而取证的准确与多少取决于科技水平。物质是不灭的,即使‘昆达’被爆炸后强烈的高温所熔化,甚至灰飞烟灭,它自身的物质也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且这些物质爆裂时也会相对有规律地遵循一定的运动轨迹来分散。通过计算机模拟爆炸过程演示,可以得出小行星固态飞溅物应散落在不超过撞击中心半径400公里范围内的结论,所以这个区域应是我们调查的重点,若有操纵‘昆达’的物体存在且未被熔融,它的残留物应飞落在这个区域内,我们将对此区域着力搜寻……”
还有,在对小行星撞击过程的分析、研究后,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当年拦击‘昆达’所采取的行动,并非一无是处,发射的第2枚核弹改变了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在这枚核弹发射前,小行星几乎是垂直撞向尼萨星的,而第2枚核弹却使它发生转向,改变了撞击的入射角,从而减缓了对尼萨星的冲击力。如果‘昆达’垂直撞向尼萨星,那么灾难便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情景了,它甚至会使尼萨星的公转轨道、自转轴向及转动速度均发生改变,从而彻底破坏星球原有的生物生存规则。倘若垂直撞击变成现实,即便在‘星共体’各个角落还有幸存的尼萨人,他们也无法再回到自己的家园,而重振尼萨文明也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这说明我们的努力并未白白付出,也会给救援团尤其是营救队员们以很大的鼓舞,只要尼萨星能够大体上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我们就有能力使它获得新生!”
在场的队员被这段讲话所振奋,有些甚至摩拳擦掌起来,而总指挥依旧保持着冷静,并提示道:
“我还要着重说一下横跨光明与黑暗地带的尼萨星森林。诸位都知道,尼萨星特殊的生态环境,令森林树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了不再过份依赖光合作用的特征,微弱的光亮便能使树木生长。所以,即使浩劫造成了星球长时间的黑暗,但我们依然应该相信,间接破坏地区的森林不可能完全消亡。只要森林存在,就意味着生物链不会完全崩解,依然有重生的可能。”
讲到此,总指挥也显得踌躇满志起来:“艾融文明已长达21000年,现在的我们,正继承着祖先的传承并不断向前发展着,又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我们维护星际和平的步伐呢?我们不会有愧于这漫长的历史,不会愧对于我们的祖先,在场的所有成员,我相信你们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