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终南山传奇 > 第八十八章走出泥峪河

第八十八章走出泥峪河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第八十八章

    走出泥峪河

    等吃完午饭,两位老人送出张光天来到栅栏门外,老人用手指点着前方的路径,让张光天直往上走,从那小梁上再下到沟底,一直往北方向的老君岭山下走。

    张光天听完老人的指引,握住老人粗糙而大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

    老人象送别要出远门的儿子一样,也久久没有放手,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诉张光天说:“不必留恋这里什么,但愿你不要忘记这里的穷苦人们”。

    张光天深深地向老人弯下腰去鞠了个躬,这才松开双手,转身向北大步走去。

    由于老两口所住的地方在殷家坪最南边殷娘娘庙稍微偏南一点,张光天向北走着,前面不远就是殷娘娘庙。

    张光天很早已听到人们对殷娘娘的事情的传说,这时,当他来到庙旁,他没有时间去看这位几千年前的美女,只是报以敬仰的心理向殷娘娘的塑像看上一眼。

    张光天大步流星往北走着。这里是一片北高南低的挂面阳坡,住着二十来户人家。

    大约南北二里见方,东西二里多地。坡下有条小溪,向南流去。

    张光天为了赶路,他不敢停下来,只有边走边看。也不必要去再问及别人路径,只是一个劲的向北方向去的路向上走去。

    当他用了不大时间上到挂面坡顶上,站到那里,去回身向下去看殷家坪时,才真正看到了这里是一块好地方,真正是物丰人美地好地方。

    张光天站在那里,环望了一下周围的群山,当他看见南面遥远的父子岭及东北方不远处的山下时,真正理解了众山之小的涵意。

    当他转身再次起步,顺着挂面坡背后大约半里路上下的斜坡下到沟底,又走了十里地时,这里离北边的煤场还有十里地,离老君岭三十里。

    如果赶天黑前到达老君岭,明天早起的话,赶天黑就可以到达泥峪河后脑了。等翻过火地梁[二亩地],走出泥峪河,就算回到家里去了。

    想到这里,张光天又迈开快步,向煤场方向走了过去。由于是寒冬天气,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路,不但不冷,反而身上流出汗来,以至于内衣也湿漉漉地。

    由于背货的商队长年踏走,这条路也宽畅多了,走起来也很快捷和轻松。

    大约多半下午过后时间,张光天走过煤场,赶到西老君岭下,来到一处不高的土山上,这里住着一户人家。当他敲响木门,老主人拉开大门,见到年青的张光天,将张光天领到火柴堆旁,让他坐了下来。

    原来,山里人整个冬天都是全家围在火堆旁过冬的。张光天坐在父子中间,看到吊在火上的火罐,“咕噜”“咕噜”响动着,从盖子下冒出气来,喷射出二寸远后,散了开来。

    老主人给张光天到了杯水,问了张光天来龙去脉,张光天向父子说了他是从殷家坪过来,要去塔庙,老主人一下感了兴趣,向张光天说了他去过塔庙,在那里还歇了一个晚上。

    张光天问到老主人这里离塔庙大约有多远时,老人说,根据他的看法,大约六七十里上下。张光天叹息一声,自言自语说∶“今天到不了家了!”

    “是啊,”老人看了下张光天说:“是赶不回去了,晚上住下来,明早再走。”

    张光天听了主人的话,理解了主人的好意,点了点头,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因为他很早就知道山里人的厚道,只不过那是听说而已,这次大蟒河之行,他才真正领教了山里人的厚道。

    张光天同主人父子的闲谈中发现,老主人很健谈,在少半下午时间里,他们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当这父子两人说及当今天下时局时,张光天不惜时机,以共产党人的身份向父子俩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及*其人。

    红军已经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陕北,建立中国革命根据地,领导红军,同国民党胡宗兰进行着长期的斗争。为的就是要赶出日本人,消灭国民党蒋介石,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冬天的时间很短,很快,在他们的谈笑中天已慢慢黑了下来。

    女主人婆媳俩见来了客人,开始操持晚饭。等天黑尽时,晚饭也做好了。三个男人围在小饭桌上吃了起来。

    饭如非是连皮的包谷珍子下洋芋,外加黑馍,再就是山里人长年不断的酱水菜。而黑馍在山里人来说是一种优物,一年里也很难吃上几次。

    今天晚上的黑馍是为奶孩子的儿媳妇蒸的,为了故及面子,婆婆才破例为大家每人拿出一个来。张光天对这些很了解,他一直没有动馍馍,而是连续吃了两个小碗珍子。

    酱水菜张光天最爱吃,今晚他吃得特别多。老主人看到张光天对酱水菜特有独衷,笑着让他吃块馍,他只说他爱吃洋芋疙瘩。

    为了张光天明日早起赶路,主人安排好他的睡处,也回到自己和老伴的睡房去了。

    张光天单独睡在一个炕上,久久不能入睡。

    熄灭灯后,他仰卧在炕上,想得很多很多,想到最大的事情是省委交给他说服土匪头子张宗昌的任务他却没有完成,他感到他对不起党,对不起省委领导。慢慢地,张光天朦胧睡了过去。

    虽然是漫漫长夜,但张光天因身体受伤,又加之上一夜的整夜奔逃,白天只睡了几个小时,直到天气微明时,他被老主人从甜睡中叫醒。他很快穿上衣服,来到外间时,老主人已经给他从火罐中倒出热水让他洗脸。

    他蹲在地上,很快抹了几把脸,站起身来,感谢了几句老人的留宿之情。

    当他正要望出走时,老人拉住了他,从火坑边上拿起两个烤得干干的馍递给了他。

    没等张光天开口,老人拉住张光天一支胳膊向门外走去。

    来到外面,主人顺手带上大门,领着张光天顺着小路向山上走去。边走边说,他似乎根本不让张光天有说话的时间和余地。他说∶“我知道你要说啥,要走一天的山路,没一点吃的咋行?”

    这时,跟在后边的张光天才接过老人手中的馍来,放在眼前看了下,小心地装进怀里。

    两人来到梁上,东方己经微微发亮,天已微明。

    老主人站了下来,指着脚下向北的山梁对张光天说∶“你就顺这条梁一直往北走,大约三十里路时,有一道东西向的山梁,你向北翻过去,就到火地梁了。”

    “顺左手下到沟底,就是泥峪河后垴的大石沟了。到那里就算到家了。”

    张光天听完老人的指引,感谢了老人,这才迈开步子向北方向走了开来。他不时回头看一下老人,老人总是挥动右手让他快走。

    张光天顺着老人指点的路线一直往北走去。大约午饭时间,他来到泥峪河后脑的火地梁上,站在那里,向东边脚下的黑水峪望去,那深不可测的狭谷象一条巨大的蛟龙从东北方向一直向西南方向延伸而去。

    站立在火地梁后垴山梁上,张光天一连看了周围的群山两遍,这才向山下走去。由于这里走的人不是很多,路很狭窄,加之辛刺横挡,他走的很慢。

    下到沟底,走不多远就是大石沟的“望杆石”了。

    来到跟前,张光天站在望杆石南面,仰头望去,嘴里自言自语说道∶“很小时听大人说此,今日一见,真是名不虚传。……是个好景致!”

    看到这里,他才感到肚子饥了,这才想起怀里还有一个馍时。伸手掏了出来,看到老主人烤得金黄的外皮,嘴里浸润出口水来。

    张光天瓣开馍来,慢慢吃着,看着。心想,如果解放了,人民过上好日子,国家就可以把泥峪沟作为旅游点,让大家来这里观光赏景。

    这儿有“仙人墓”;

    “石门子”;

    “卧牛石”;

    “望杆石”,多好的景致啊!

    吃完馍后,张光天站了起来,寻找那里有水,他想喝上几口。

    因为走路走得太急,虽在寒冬,他还是有点发热。

    他顺着沟底的小路向下走去,因为寒冬季节,小渠沟里的水早已冻干。

    当他来到石门南面时,从西边崖壁下流出一股很小的水流来。

    他喜出望外,跪下双腿,屁股朝上,将头伸到水潭,“咕嘟”“咕嘟”喝了几口,这才站起身来。

    看了看东边河里冻得严实的冰凌,又老远看了看石门,这才迈步走向石门洞。

    穿过石门洞,来到北边一看,因为北边是阴坡,很难见上太阳。

    向下的脚窝被冰雪冻住了,很难下去。

    张光天顺着脚窝,抓住路边的树枝慢慢走了下去。

    下到沟底,张光天这才放开了步子,向下走去。走过“桦里河”,来到“仙人墓”,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也是第一次观看这神奇的景致。

    “啊,真是太美了!这真是个天设地做的景色。”张光天说了一句。

    他围绕石棺椁看了一遍又一遍,因为时间关系,他不得不离开了。

    临走时,他没有忘记进行一番化妆。

    他蹲在地上,将走山的人们烤火的柴灰向脸上抹了一些。他完全变成了一位谁也不认识的乞儿。

    他边走边拣路边的干树枝杈,等走到“五里庙”的山口时,已经拣了不小一捆来。

    他用路边丢掉的藤条捆绑好柴禾来。他的肚子早已咕咕在叫了,要用这些柴在塔庙街小吃摊换一碗饭吃。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