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第八章
火烧庄农场
第二天,杨县长命令粮库人员给张院长取出一百多斤玉米种子,由两名青年跟随张院长送到马召。
张院长进行详细分工,找来二十把独犁和两块磨来。独犁三人一套,换着拉犁,磨五人一套,十人下种。这样,五十八人,浩浩荡荡种起早玉米来。
由于全部人工拉犁拉磨,速度较之牲畜慢得多,用了四天时间全部种完了二十亩地,大家这才暂时休息下来。
等到第七天时,玉米苗齐发发长出土来了,高兴得大家一起跑到地里去看。也有周围村子里不少老中年人去看,见到绿色的苗子时,有几位老人跪在地上哭了起来。他们边哭边说:“没有想到,在大灾之年,这里长出二十亩玉米来,这是几辈子人从来没见过的事情。
……
张院长张季行坐镇火烧庄农场,带领六七十名青中年男女,在精心呵护三十么早玉米。
看到玉米天天见长,到六月初已经长到人胸膛高低了,人人喜笑颜开。张院长和同志们看到了这种情况:那就是老天虽然杀人,只要想办法,总是有出路的!
这时,也有人提议,终南镇有水源,有土地,也可以在那里建一个分场,疏散这里的饥民。
其实张院长早就想到了这一步,他甚至想到了建更多的农场,好安排更多的饥民。
虽然他天天得到三门什子救济院的消息,统计着那里的人数。他想到要亲自下县城看一看那里的情况,他对粮食的发放看得最紧。跟据每天到场的人数发粮,因为在火烧庄农场的事,他特别把发粮的事交给了老王。
这天早晨,他起来洗了脸后,安排了下农场的事情,单身直下县城。在三门什子救济院里,他看到了不少从河南逃难过来的男女。几位十岁上下的姑娘饿得皮包骨头,作为救济院长的他动了侧隐之心。
他将一个年龄最小,叫作文迎的小女孩叫到跟前,问了她的家境,方才知道她的父母亲全部饿死了,她随着大家逃到陕西,听说周至放饭,就跑过来了。
这件事张院长张季行记在心里,准备将文迎带回家里,一来可以减轻救济院负担,二来因为她太小,太可怜了。或许是缘分的缘故,他对大约只有八九岁的小文迎说了自己的想法,懂事的文迎一下子跪在地上哭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叫着“爷爷”。张季行说让她等几天,回去时带她回去就是了,小文迎才破涕为笑。
夜晚,张院长睡在救济院自己房间,时儿想起建立终南分场的事来。他肯定了这件事后,决定叫人捎话要长子什一用轿车将文迎接回去后,自己亲自去终南考察。他知道那里水多,完全可以利用。他决定多建几个农场,安排下所有饥民。让他们自食其力,达到自给自足,或者有余。根据眼下情况看,这年景不会很快结束的,说不来还要再旱一年两年。他心里明白,一旦自己担当起这个责任,就必须做好,这里面包含着两千人及至两万人的饥饱大事。
虽然接近入伏天气,白天艳阳烈焰直照,燥热难忍,可到了晚上,南面山口的下山风徐徐吹来,扫去了白天的热气,凉爽了许多。张季行张院长拉开房门,走到饭场,他想看看饥民们夜晚是如何度过的。当他走到场子去看时,饥民们横七竖八排满了正正四五么地的地场,那情景真让他心酸。他怕惊扰他〔她〕们,他站立在远处看了一会,便转身回到自己房间去了。
笫二天半上午时间,老四力强和长子什一赶着马拉轿车来到办公室门前,车上顺便又拉来了邻村一位吃舍饭的老人,他很快安排工作人员作好老人的工作,这才让什一和力强两人坐在房间休息,等上午吃过饭后让他们再走。
张院长没有打扰别的工作人员,自己亲自到饭场去找文迎。这里围着五口大锅,每个锅旁早已排着两行望不到头的长队。
张季行还没有走到跟前时,文迎已经看见了他,远远跑到他的跟前,双手拉住张院长的胳膊,叫了声“爷爷”。张季行用手捋了捋文迎蓬松的头发说:“文迎,你要给你们的同伴说一下,免得他〔她〕们为你操心。”
“爷爷,我已经给他们说了,他们说我有福气,碰上了好人!”文迎高兴地说,“爷爷,你不会不要我吧?我啥活都会做的。”
张季行听到文迎的话,心里一下子酸了起来,用手一下子抱住文迎瘦小地肩膀说:“文迎,爷爷说话是算数的。你一会儿吃了饭来我院里,下午坐车回去好吗?”
小文迎抬起头来,眨巴着眼睛看了看张季行,点了点头。
因为救济院对无劳动能力的人每天只供应一餐,所有在三门什子领一碗饭的都是些老、弱、幼方面的男女,有劳动能力的青中年大部分已经抽调到火烧庄农场去了。而这里的饥民们只有等到这里,开饭时间前来到这里,其余时间无事可做,找可以乘凉的地方去休息。
这时快要开饭了,文迎排列在老乡的前面,因为她的年龄在五个老乡里最小,大家都让着她。
等外面饥民吃得差不多了,张院长和其他管理人员及什一、力强才拿上碗去舀饭。他们各自舀好饭,端着饭回到办公室的台阶下凉处,蹲下来吃了起来。这是张院长张季行对所有工作人员所规定的一条戒律,不许工作人员吃在饥民的前面。
这时,文迎已经吃过了饭,走了过来,看到张院长和大家正在吃饭,来到院长跟前,叫了声“爷爷”,张季行说让她先耍一会,等吃完了饭就回去。
什一和力强见文迎很乖,嘴也甜,心里也很高兴。很快吃完了饭,告别了其他人和父亲,抱起文迎坐到车上。力强赶上轿车,进了东城门,向西门而去。
第二天早上,张院长和老王坐上一挂牛车,向东边的终南镇驶去。老王是终南地区人,对本地比较熟悉,车也是他特意找来的。在终南建立农场分场也是老王首先提出来的。那里地下水位高,况且也有从秦岭山里流出的一小河水可以灌溉。
一路上因为道路坑坑洼洼,院长和老王两人摇晃着来到终南镇时已经正午,两人在街上买着吃了一顿饭后,由老王带领张院长在终南西边和南边查看起来。虽然是大旱之年,这里因为水位较高,地面有湿气,地下的潮气能潮上来。跟据这里的情况,张院长认为可以建设农场。因为有的是劳动力,这一点完全可以排除。只是这里的土地面积不象火烧庄那里广扩,地也没有那里平坦。两人决定方案后,张院长和老王在这里找下了几处空房子,作为来人居住的安家之地。
一切准备停当,己是半下午时间,回县城是不可能了。老王领张院长回到终南东边自己家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天麻麻亮时,两人又返回终南镇,挡了辆马车坐上,回到周至县城。
老吴,老刘几人汇报了火烧庄和救济院等各方面的情况。当天晚上,张院长住在救济院。他对老刘做了部署,再将老梁从火烧庄调往终南,配合老王在那里建设农场分场。他决定等几天动工,因为又要用大量的工具,他安排由老王在终南解决。
让老王休息一天,明天动身回终南,大后天由老梁带人过去,以后老王除去汇报,就不必要经常回县城来了。这里离终南六七十里路,来回走路太费时间。
如此部置好后,张季行院长决定暂时不上火烧庄去了,他要住在救济院,以便东边的终南和南边的火烧庄的联系、汇报方便。
晚上,张院长睡在房间床上,思想着几个月来忙得他不可开交,总算在火烧庄搞出了一点名堂。到如今玉米已经挑缨抽穗,他特别叮咛他们一定要把水抓紧,常浇水,保收成。
终南方面,种玉米太迟了,他准备提前动手,在农历八月前,开垦出二十亩地,种上小麦。火烧庄也是一样,在管好玉米的同时,继续开垦土地,赶八月种地前再开二三十亩地,明年救济院就可以完全达到自足,或者少向县上和省上要粮。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