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大梦三国 > 0033 帝国乱

0033 帝国乱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东汉光和七年十一月,广宗城,距离皇甫嵩破广宗已是将近两月。

    “主公,看来您已经痊愈了。”校场中两人正在射箭,其中一人说道。

    “是啊,总算是痊愈了,这身上一道道的,跟地图似的,哈哈。”王猛边射出一箭边说。

    “子义,方才传令兵送来消息,老师那边已经平定,你传令下去,收拾行装,我们即刻启程,与老师汇合。”

    “诺。”

    与王猛对话的正是太史慈,王猛注意到,自从那次任务过后,太史慈对他的称呼就从‘将军’变成了‘主公’,对于这个变化,王猛自然是欣喜。看来自己终于招揽到了这个日后的一代名将。

    由于上次受伤过重,王猛并没有跟随皇甫嵩参加之后的军事行动,而是一直待在广宗养伤。不过黄巾已是大势已去,张角、张梁均已伏诛,主力更是屠杀殆尽,剩下一个张宝,已是无力回天。余下的并没有什么强力对手,皇甫嵩此时威势正盛,更是所向披靡,一切如人意料的顺利。

    不断有传令兵传来前线消息,无一不是胜利的捷报。今日刚刚传来的消息是:皇甫将军与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阳,杀死张宝,斩杀俘虏十余万人。更是听到小道消息说,皇甫嵩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

    一时间,在所有人的心目中,皇甫嵩的凶名更盛,也只有王猛体会到此间该有多少的无奈。

    皇甫嵩命他,即刻出发,与他汇合,共赴京都,觐见皇上。

    ……

    一路上,所过之处,皆是残垣断壁,接二连三的废墟,荒无人烟,王猛自然又少不了一番感慨。

    闲话少言,只是半日功夫,王猛便来到皇甫嵩驻地。两人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王猛热心的恭贺老师的又一次大胜,皇甫嵩嘘寒问暖的关心了一下王猛的伤势。

    “阳明,此间事,都已处理完毕,老夫意欲班师回京,面见皇上。”

    “谨遵师命。”

    正当皇甫嵩要着人传令。

    “圣谕到——”一声尖细的长喊。

    皇甫嵩等人慌忙出的堂门,纷纷跪在了地上。

    只见一个中常侍打扮的宦官,手捧一卷黄绸圣旨。

    “皇上口谕,朕闻知,皇甫将军,肃清张宝,除尽余孽,业已平定黄巾,朕心甚慰,为免将军车马劳顿,特赐不予劳师进京,一应封赏,朕俱以详尽,望诸将官,即刻赴任。”

    “臣等谢恩。”

    宦官宣完了皇上口谕,便把圣旨递于皇甫嵩。

    “好啦,杂家传旨已毕,这就走啦。”

    “公公且慢,这不合祖制啊,怎么不让我等进京面圣?”

    “这个杂家就不知道了,皇甫将军可以上书问问皇上嘛。”

    “这……公公远来劳顿,不妨用完便饭再启程不迟。”

    “吆,吆,杂家可吃不起皇甫将军的饭,还是识相点,早早走了干净。”

    这话说的不阴不阳,一听就知道这人意见不小,说完更不迟疑,转身便带人走了。

    皇甫嵩此刻呆立原地,沉思片刻,也就带着众人重回大堂。

    ……

    “学生看这宦官好像对我等颇有成见,不知我等何处得罪于他?”

    “哼,还不是张让,赵忠那帮……”看了眼众人又止住了话头。

    原来皇甫嵩、朱隽、卢植等人,一直就是官僚士大夫也就是所谓的‘清流名士’党人的代表,而汉末长期以来,士大夫阶层都是被外戚或是宦官集团所打压的。

    而硬汉皇甫嵩更是与现今掌权的十常侍等人素有私怨。就在数月前,皇甫嵩大军途经邺地,发现中常侍赵忠住宅超过了规定,便上奏皇帝予以没收。而几日前,中常侍张让更是派来亲信,向他索要五千万钱,被他严辞呵斥。

    张让、赵忠何许人?那可是当今皇帝刘宏的‘阿父’、‘阿母’。这二人为首的十常侍此时正是把持朝政,如日中天。岂能受这样的窝囊气?想必不让皇甫嵩大军进京正是他们的主意,现在皇甫嵩名声正盛,他们怕他执掌兵权,进京会对他们不利。

    皇甫嵩想明白了此处,心下也就释然。

    ……

    说来此时的汉庭政局也是如此,接连数任皇帝均是幼年登基,最小的甚至只有一百多天就当了皇帝。当然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此时就是太后临朝的时候了。而太后又是妇人,不便频繁与朝臣接触,理政能力又甚为有限。故此,便把自己最为信任的家族兄弟安插在紧要处,授以重权,这就形成了外戚干政。

    待得幼年皇帝长大成人,发现已是大权旁落,自己竟成了傀儡。当然不满,就要收权。而皇家争权,可不比寻常百姓,百姓家里发生类似矛盾,可以坐下来好好聊聊,实在不行可以找找宗族长辈、甚至可以报官打打官司。可是皇权是没的聊的,也无处打官司。那直接就是你死我活的政变、斗争。

    皇帝此时虽名义上是天子,但是大权都在外戚之手,手中无权,怎么争斗?就只能依靠身边最信任的一帮人——宦官。宦官当然也是很乐意的,虽有风险但是收益可不是一般的大!

    经过一番争斗,一般都是宦官得胜,毕竟他们依仗的可是皇帝。在和平时期,只要一道小小的诏书,就能让外戚集团头疼不已。

    宦官集团帮助皇帝夺得大权之后,往往自己就能得到充分的信任,执掌大权。当然,他们可不会跟皇上对着干,往往是欺上瞒下,霍乱朝政,中饱私囊。这就形成了宦官干政。

    而东汉自宣帝后,数任皇帝,要么早夭,要么无子。看来是开国皇帝刘秀这一代雄主的基因不行。只能再立幼主,或是找来血脉较近的藩王子孙继承大统。那么很快就又发展成外戚干政。

    就这么循环往复,朝纲之混乱,可想而知。但是不得不说,不管再怎么混乱,皇权是一直得到了保证,而且会一再加强,震慑官僚士大夫以及地方势力。因为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他们很清楚,自己依赖的还是皇权,没了皇帝,他们其实狗屁不是。所以,不管是这两派谁当权,都会不遗余力的维护皇权的地位,打压士大夫和地方势力。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