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光和七年,四月的一日。
官军又迎来了一场遭遇战,而这次遭遇的对象是黄巾主力波才军的先锋部队。
乌泱泱有五六万之众。
总算是遇见正主,两阵对圆,即将展开厮杀。
……
所谓万人盈野,现在双方共有八万余人,那可真是规模宏大。
此时王猛站在大军前沿,心中颇为激动。这可是他一生之中参加的第一次大战,你死我活的战斗!
紧张而又兴奋,一次次的握紧手中的钢刀,在心里默念着:
娘的,来吧,来吧,杀吧!
后是紧挨着他的大勇,此时双手举着一杆上书‘猛’字的军旗。那是王猛这五百人的军旗!很多老兵告诉王猛,两军冲锋的时候一定要抱团冲。被冲散了,在这乱军之中就很容易被砍死。
两侧分别是阿飞、大壮等人,他们在冲锋的时候要护着王猛两侧,关于这个问题,不用任何人提醒。
站在王猛右侧的是管飞,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少年,已经成长的不比王猛瘦弱。不要小看了这个年轻小子,要单讲个人武力,在王猛这五百人中没人是他的对手。
此时只见他凝视前方,表情冷峻而专注,手里握着自己的战刀。
细看这战刀却是十分怪异,说它是刀却是剑形,说它是剑却又是一侧开刃,寒光闪闪,一看就绝非凡品!
……
说起来还真有一番来历,这是啊飞十六岁行冠礼时,王猛送给他的礼物。
之前他总说武器不称手,向王猛诉苦说:
剑虽灵活但不适合劈砍,不够猛力;刀虽霸道但身宽而厚重,不够灵活。自己想要一把像剑一样的刀!
还画了草图给王猛看。
‘见多识广’的王猛脑中猛然跳出一个词:唐刀!
对阿飞的草图认真的加以改良,真是越看越欣喜。
说来也巧,幽县里正有一个当世一流的铸造大师,尤其善打刀剑。老年因得罪了权贵,举家迁回了这幽县老家。
王猛带着阿飞找到这老人的时候,用尽方法,那老头就是不接这活,说是今生不再打造兵器。
直到王猛对他说:
“你的百炼钢之术并不能打造出绝世宝刀!”
老头大惊!
‘百炼钢’乃是他独步天下的秘术,至今也只收了一名传人。天下人只传他铸剑之名,并无一人知其秘术之精要。
“阁下何人?怎知老夫有百炼钢之术?”
老头眼中,寒芒尽显,凝重而戒备的盯着王猛。
要问为何王猛能一语道破天机,那还要归功于‘阳明’。
阳明前世里一向酷爱刀剑,对于天下名剑,以及锻造之术,尤其痴迷。而对于本国的铸造术历史,更是烂熟于心,如数家珍。
中国汉朝之前,春秋战国以及秦朝时期。锻造刀剑的材料主要是青铜,绝大多数流芳百世、闻名天下的名剑,亦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
但相同的是,几乎全部都已遗失,铸造之术也均是失传于天下。名气虽大,但均是存在于传说之中。
阳明虽然痴迷此道,但理智告诉他,名则名矣,实却未必为实。
他清楚的记得,很多记载之中都有言明。汉朝开始,铁质兵器已普遍得到应用。而自东汉开始,发展出了‘百炼钢’之术。一时间,使得锻造术得到了质的飞跃!
‘百炼钢’秘术,自东汉始,兴盛于魏晋。但是经过晋代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接着又是南北朝,这数百年的战乱,终究遗憾的失传于天下。令后世之人,无不唏嘘感叹。
技术虽是失传,但记载却是通过这种方式流传了下来。阳明对于这些记载当然是烂熟于心。
此时正是东汉末年,面前老者又是盛名于天下的铸剑大师,再观其府中所贡的绝品宝剑,阳明心中早已有了大概。此人必是掌握着失传于历史之中的锻造秘术——百炼钢!
但是这些当然没办法说于老者。
“老前辈不必猜疑,小生不过是偶然听闻过一些散人游道之士说起。得知前辈锻造之术独步天下,一时信口胡说而已。”
“哦?原来如此,老夫尚且听信于你,但若是为秘术而来,老夫奉劝小友,莫要痴心妄想,白费了功夫!老夫年事已高,何惧一死?若是在这秘术之事上,能有丝毫商量,老夫亦不必举家迁回这幽县!”
“老前辈误会,小生绝无此意!绝无此意。”
“嗯,如此便是再好不过。小友所言不虚,老夫这一生也不曾铸造出一把绝世宝剑!”
话说到后来,老者眼中竟是流露出轻蔑之色。或许是对面前的王猛,又或许是……
“敢问小友,何为绝世宝剑?”
“干将、莫邪、鱼肠、泰阿、龙泉、巨阙,诸般名剑,均是锐不可当、削金断石、锋利无比,可称宝剑,却是算不得绝世。”
听着王猛言说,老者脸色先是愈发阴沉,但到了最后竟变成了惊异!更是似有似无的有着一些欣喜。
“哦?这话倒是新鲜,愿闻其详?”
“诸般名剑,均是青铜所铸,至钢至强,宁折不弯,也正是如此,其优势正是其致命弱点!名剑出世,睥睨天下,但终究只存当世,虽有盛名流传后世,但终是不见其实。世人皆说遗失,在小生看来,怕是均难逃断裂命运。故此,算不得绝世。”
“高论!高论!”
“而前辈之百炼钢之术,与之截然不同,乃是取上品精铁,通过秘术千锤百炼而得。但凡绝品问世,必是坚韧无比,任其利刃名剑,不可伤其分毫,即便与上述宝剑相撼,想必必将令其断为两截!此乃一也。更为难能可贵之处是,即便弯曲至首尾相连、压制其百十年,一旦得脱,便可瞬间恢复如初。”
老者听到王猛此言,再也掩藏不住激动之情,眼中迸发出无比灼热的精芒,似是有东西在燃烧一般。
“但亦是可称得上宝剑,算不得绝世。”
“可斩名剑为两段,何以算不得绝世?”
老者并没有愤慨,相反,言语之中颇有些淡然与玩味。
“这一点,恐怕前辈比小生更为清楚。怕也是前辈一生之憾事吧。”
王猛并没有在三人面前道出‘百炼钢’的缺点,但是他与老者心照不宣,彼此心中自是明了。那便是——韧而不锋!
“想不到阁下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敢问阁下,依你看来,怎样才能称得上‘绝世’二字?”
“无坚不摧,而又无坚能摧!”
“好!好!好一个无坚不摧,无坚能摧!老夫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能达到如此境界,今日竟被小友一语道破。敢问小友,可有何高见秘术?”
“秘术不敢当,只是有些想法,前辈何不结合两家之所长,锻造出既锋且韧的绝世之品?”
“呵呵,小友的想法老夫几十年前便有之,奈何老夫均已掌握了两家之精要,但却穷尽一生,也没能使之合二为一。”
老者面露颓色,唏嘘感慨。
“为何要合二为一?”
“……,小友刚才之言,不就是这个意思?”
老者有些不悦,似是在说:叨叨了半天,你小子在玩我不成?
“非也,非也,小生并非此意,至钢与至柔二合为一,只能出废品,庸品,何来绝世?”
“那阁下是何意?”
“前辈可曾想过,合而不同,合而不融?以百炼钢为心,外包一层强而硬的精钢为衣,小生意欲锻刀,前辈可在刃处多包硬钢,而在背处多加百炼钢,必可如愿以偿也。”
似是如梦方醒,似是醍醐灌顶,寥寥数语,说的老者陷入了沉思。
“加之,淬火之时,刀刃为重,刀身为轻,使之做到,刃锋而刀韧,便是小生说的,无坚不摧,无坚能摧!”
老者由沉思变做了极其凝重,虽然不敢确定王猛之言的有效性,但无疑打破了困扰他一生的桎梏。
“听君一席话,令在下如梦方醒,若真能达成所愿,老夫甘愿拜先生为师。”
“……”
从头至尾,王猛并非在胡言乱语,自己杜撰。他说的正是后世‘唐刀’的两大秘术。一个叫做铁包钢,一个叫做局部淬火。是不是听起来有点LOW?但就是这两个名字。后人看着极其平常的每一点点的技术突破,往往是积攒了前人无数代,无数艰辛努力的成果。
可是王猛虽精于理论,但若真要让他拿起铁锤打铁的话,估计只能砸出一堆渣渣。更别提收闻名天下的锻造大师为徒了,那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前辈说的哪里话,这些不过是阳明的一点点想法,而且并无验证,实不相瞒,小生对锻造之事,纯属爱好,知道些秘闻野史,但实实是个门外汉,前辈莫要折煞了晚生。”
老者见王猛说的真切,知其不虚,也就不再坚持,但仍是百般感激。至于锻刀之事,自然不在话下。
……
谁知这一等竟是一年。
一年后,老者亲自奉着一把宝刀前来,无比郑重的呈于王猛面前。
“此刀,可绝世!”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