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 第六十九章 月亮坳

第六十九章 月亮坳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青丫头,能不能再找找别的柳条,”王婶举起红肿的手指:“这金丝柳比绣花还费神。剥皮怕伤芯,浸泡怕过时,编的时候手劲稍大就前功尽弃。”

    柳青看着工作台上废弃的半成品,心沉情沉重。

    这些闪着金光的柳条就像娇贵的公主,稍有不慎就香消玉殒。

    晚上,她整理着近期的账单,月光照在奶奶那本《柳类图谱》上。

    她再一次拿起那本书,一页页翻看,翻到金丝柳那页,目光落到一枚薄如蝉翼的铜书签上。

    书签上刻着几行小字:“金丝畏曝喜阴,以清河白泥兑菖蒲露,浸三辰,柔若绸缎。”

    这是什么意思?

    “爷爷,书签上面有字”柳青把铜书签递给爷爷,字太小爷爷眼睛看不清,听到柳青念完内容,他眼神一凝:“你奶奶的秘方...”。

    第二天清晨,爷带着背篓来到清河源头。

    这个荒废的地方似乎被人遗忘,野柳林的事情爷孙两个也没有像外透漏。

    爷爷在一处泛着白光的河滩蹲下,挖出些细腻的粘土:“这是观音土,遇水发粘。”

    又采了几丛水边的菖蒲,取其肥厚的根茎:“菖蒲根能活络通经,柳条吃了也有韧性。”

    回院后,爷爷将白泥晒干研磨,菖蒲根捣碎取汁,按特定比例调配成糊状。处理金丝柳时,先薄涂一层再浸泡,果然柔韧许多。

    “温度也有讲究。”爷爷指着浸泡缸,“二十度最佳,超二十五度就发脆。”

    柳青赶紧拿来温度计。果然,之前她们在常温下处理,水温常超三十度。“这怎么不早说?”

    “一时没想起来。”爷爷叹口气,突然语气有些伤感,“爷爷老了,脑子没有以前那么灵光了。”

    柳青安慰爷爷:“爷爷一点不老,脑子比电脑都好用。”

    张磊找来恒温棒和保温桶,制作出简易恒温浸泡系统;又根据爷爷口述数据,编了套浸泡时间提醒程序。

    “但剥皮还是太慢。”柳青愁容未消,“周明一天最多剥三十根。”

    一直沉默的王婶突然开口:“我娘家以前做卷烟,有种烟叶划筋器...原理差不多吧?”

    周明眼睛一亮,立即画起草图。三小时后,一台手摇式仿生剥皮机诞生了,滚筒上贴着细砂纸,间距可调,既去皮又不伤芯。

    “试试!”张磊将金丝柳送入机器。摇动手柄,柳条匀速通过,出来时表皮均匀褪去,露出光泽完美的内芯。

    “成功了!“整个院子沸腾起来。剥皮效率提升十倍,且质量稳定。

    张磊激动地拍拍周明的肩膀:“厉害啊明哥!”

    虽然采到的金丝柳可以维持当前关键订单的生产,但还需要继续寻找未被垄断的柳源,建立二级供应链。

    根据奶奶笔记的零星记载和查阅植物学资料,他们锁定了邻省一片偏远的山区,云岭。

    传说那里生长着品质极佳的金丝垂柳,木质坚韧,纤维绵长,是柳编的顶级材料。

    周明和张磊即刻出发。路途遥远颠簸,进入云岭腹地后,更是山道崎岖,信号时有时无。他们拿着模糊的老地图和打印的资料,一路打听,却屡屡碰壁。

    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人也只记得“好像以前是有过老柳树”,具体位置无人知晓。

    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更是让搜寻陷入困境,两人浑身湿透,困在山中一个小招待所,几乎绝望。

    “要不……先回去再想办法?”周明有些动摇。

    “都到这了,不能白跑。”张磊咬着牙,“明天再去最后那个叫月亮坳的村子问问。”

    在月亮坳,他们遇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护林员杨大爷。

    听说他们寻找老柳树做编织,杨大爷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你们说的是金丝柳吧?现在少见咯,跟我来吧。”

    杨大爷带着他们跋涉了两个多小时,穿过几乎无人行走的密林小径,眼前豁然开朗。

    一处清澈溪流环绕的山谷中,静静伫立着数十棵姿态虬劲、皮色深沉的垂柳。树龄显然都已过百年。

    “就是它们!”

    周明抚摸着粗糙的树皮,激动不已。张磊砍下一根枝条试了试韧性,惊喜道:“太好了!这品质绝了!”

    张磊和周明立刻联系月亮坳村的村委会。

    面对惊讶的村干部,张磊拿出江韩开的介绍信。

    提议工坊与村委会合作,成立月亮坳金丝柳协作中心,工坊提供技术指导,教授村民科学间伐、养护柳林的方法,并签订长期保底收购协议,价格优于市场。

    这片柳林位于深山,运输成本极高,将柳条砍伐、剥皮、粗处理环节放在当地,建立简易加工点,由村民完成,工坊支付加工费。

    周明还提议未来时机成熟,还可以协助村里发展柳编体验旅游。

    这个方案一下子点燃了村干部的热情。

    这不仅能为村里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还能保护这片古老的柳林!合作协议很快敲定。

    柳青预付了一笔定金,第一批经过初步处理的、品质超群的金丝柳条,很快被小心翼翼地运回了清河镇工坊。

    用新柳条编织的第一批作品出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那流光溢彩的效果、温润如玉的手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才是六角叠丝本该有的样子!”李阿婆摸着新作品,脸上绽开笑。

    更让人惊喜的是,周明沿途拍摄的寻源素材,被他剪辑成一部十几分钟的纪录片《寻柳记》,发布在了工坊的账号上。

    视频记录了寻源的艰辛、发现古柳林的惊喜、与村民合作的真诚,没有刻意煽情,却无比真实动人。

    视频迅速走红,播放量破百万。“这才是真正做手艺的态度!”“支持匠心!支持乡村振兴!”的评论刷屏。

    工坊“追寻本源、扎根土地”的形象深入人心。

    供应链的危机,以一种超出预期的方式被破解了。工坊不仅找到了稳定高质的原料来源,更讲出了一个动人的品牌故事,无形中粉碎了之前关于“饥饿营销”、“漫天要价”的污蔑。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