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痕语者 > 第73章 盲区测试

第73章 盲区测试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凌晨五点零三分的江堤上,雾未散,烟未消。

    宋昭站在原地,脊背绷成一张拉满的弓。

    那句低语仍在颅骨内回荡——“下一个……是你同事……”像一根烧红的铁丝,缠进神经深处。

    他握紧后视镜碎片,边缘硌进掌心,疼痛让他清醒:这不是幻觉,是警告,也是宣战。

    他们知道他在查。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正在测试他。

    上午九点整,省厅案情研判会准时开始。

    投影屏亮起,一张惨白的尸体面部照片缓缓浮现——流浪汉,五十岁上下,面部扭曲,左颅塌陷,右腿碾碎。

    董岚站在前方,声音冷静如刀:“死者李某,无固定住所,死于昨夜23:17分,G312国道东段,一辆疑似警用车辆擦撞后逃逸。尸检显示,颅骨陈旧性骨折,与三年前‘10·19袭警案’中袭击巡警的凶器伤痕完全吻合。”

    会议室一片寂静。

    三年前那起袭警案至今未破,巡警被钝器击晕,执法记录仪丢失,现场只留下半枚带血鞋印。

    若这流浪汉真是凶手,为何如今死得如此蹊跷?

    一辆“警车”撞他,还逃逸?

    角落里,小林低头记录,笔尖在纸上划出均匀的波纹——一下,两下,三下……规律得不像书写,倒像某种编码。

    宋昭坐在第二排,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那片纸面。

    波纹频率……和《燃灯曲》前奏的鼓点一致。

    他忽然抽出铅笔,轻轻敲击桌面。

    嗒、嗒嗒、嗒——三短一长。

    小林的笔尖猛地一抖,波纹断裂。

    宋昭垂下眼,仿佛只是无意识的小动作。

    但心跳已悄然提速。

    他在赌——赌这个看似普通的实习生,已被“灯奴”系统激活,正通过书写传递监听信号。

    而他的节奏干扰,已让对方短暂失序。

    “逃逸车辆后视镜有明显刮痕,”宋昭开口,声音平稳,“建议优先排查近期汽修记录,尤其是更换后视镜的店铺。”

    众人侧目。

    技术科老张皱眉:“你怎么知道有刮痕?现场没提取到碎片。”

    “轮胎碾压角度偏斜,死者倒地方向与撞击力不符,”宋昭缓缓道,“说明车辆在碰撞后曾试图倒车规避,左后视镜极可能擦到路边石墩。这是典型的肇事逃逸心理反应。”

    逻辑严密,无可反驳。

    只有他自己清楚——那画面早已在他脑中回放三次。

    昨夜23:16,一名穿警服的“灯奴”推着无牌改装车,故意撞向流浪汉,随后用工具伪造轮胎轨迹、洒血、摆放鞋印。

    真正的监控在案发前五分钟被远程切断。

    那辆车,根本不是警车,甚至连正规车辆都不是。

    但他不能说。

    “真相之眼”已用两次,第三次留给了未知危机。

    此刻他必须像个普通刑警一样,用推理站稳脚跟。

    董岚看了他一眼,眼神微不可察地点头。

    会议继续推进。

    而宋昭知道,这只是开始。

    十点十七分,物证实验室。

    冷柜开启,寒气扑面。

    他调出事故现场提取的“逃逸车”模拟图像,顺手在系统内检索“近期后视镜更换记录”。

    一条不起眼的数据跳了出来——

    老李汽修,城西工业区,昨日21:45,更换左后视镜,漆色匹配江城警用涂装。

    宋昭瞳孔微缩。

    “老李汽修”……周老师提供的“灯奴”早期据点清单中,排在第三位。

    老板姓李,曾是殡仪馆火化工,三年前因精神异常离职,此后名下店铺频繁出现在多起伪造案中。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份工单打印,放入公开案卷盒。

    但在原始电子档中,他悄然插入一段加密水印,标记为“一级污染风险——疑似灯奴行为链介入”。

    这是陷阱,也是诱饵。

    如果有人动这份档案,他就能顺藤摸瓜,揪出内鬼。

    下午三点零九分,技术室。

    空调嗡鸣,光线惨白。

    小林突然起身,将一份“补充报告”递给董岚:“根据市局天网系统调取的模糊帧,逃逸车车牌尾号初步判定为‘K9’。”

    全场目光聚焦。

    宋昭缓缓站起,走向主控台:“把原始视频调出来。”

    “已经处理过了,”小林声音平稳,“原始流媒体因存储压缩,存在丢帧。”

    “那就调原始哈希值。”宋昭敲击键盘,调出底层数据流,“视频文件的数字指纹不会说谎。”

    屏幕一闪,两组哈希值并列呈现。

    不一致。

    他放大事故前五分钟的监控画面边缘,逐帧播放。

    在第23:12:03帧,画面右下角的电线杆出现轻微重影,像素层叠,像是后期贴图。

    “这是合成帧。”宋昭声音冷得像冰,“真正的监控,在案发前五分钟就断了。有人用旧素材伪造了‘逃逸车’的影像。”

    会议室死寂。

    小林低头修改报告,笔尖用力过猛,刺穿纸面,留下一个漆黑的孔。

    他没抬头,但喉结轻微滑动了一下。

    宋昭盯着他后颈,那里有一道极细的疤痕,呈环状,像是手术缝合后的痕迹——和“穿服者”植入神经接口的位置一致。

    他缓缓闭眼。

    不是巧合。

    这孩子已经被“唤醒”了。

    而这场会议,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盲区测试——他们在看,他会不会说出不该知道的事,会不会暴露“异常”。

    他用推理挡下了回溯,用痕迹学掩护了超能。

    但他也知道,对方不会善罢甘休。

    四点三十八分,刑侦支队档案室。

    苏晚坐在角落,台灯下摊开一份泛黄的手写笔记——那是周老师悄悄交给她的《灯奴行为对照表》残页,纸面用民国时期档案墨水书写,夹在一本《江城民俗志》中。

    她指尖轻抚纸面,目光停在第三栏:

    “指令激活期行为特征:

    1. 对特定节奏产生无意识响应;

    2. 手部动作呈现周期性重复;

    3. 目光聚焦时……”

    她忽然停住。

    笔尖在“三次眨眼后吞咽”六个字上轻轻画了个圈。

    四点四十一分,档案室。

    空气凝滞得如同浸过水的棉布,压在苏晚的肩头。

    她指尖悬在泛黄纸页上方,不敢再落下一毫。

    那六个字像毒蛇的信子,一寸寸舔过她的神经——“三次眨眼后吞咽”。

    她迅速调出手机中存储的小林今日行为片段:会议开始前,他坐在角落整理笔录,镜头刚好捕捉到侧脸。

    一次眨眼、二次、三次……紧接着喉部肌肉微缩,吞咽动作清晰可辨。

    时间点,正是宋昭敲击桌面打出《燃灯曲》暗码之后。

    她屏住呼吸,继续翻看对照表残页背面,原本空白的纸背竟浮现出一层隐色墨迹——需特定角度与光线才能显现。

    那是用民国时期档案显影技术书写的补充条款,字迹细密如蛛网:

    “指令激活期征兆全现者,进入‘信使’阶段。

    行为特征:

    - 三次眨眼后吞咽(听觉刺激响应)

    - 左手无名指轻敲桌面七下(信息编码准备)

    - 目光聚焦时瞳孔短暂扩张(记忆上传启动)

    职责:识别并上报非常规破案手段使用者。”

    苏晚猛地合上笔记,心脏几乎撞出胸腔。

    他们在用人做探针——用被改造过的“灯奴”,去探测系统外的异常。

    而宋昭,一个本该因脑损伤退出一线的停职警员,却在短短二十分钟内,接连推翻伪造视频、指出监控中断、精准锁定汽修店……这些推理太“顺”,顺得不像巧合,更像某种超常直觉的伪装。

    她立刻打开加密通讯软件,指尖飞速输入:“你已被标记。小林是信使,行为对照全中。他能感知非常规手段使用者——你不能再用‘真相之眼’以外的方式破案,否则就是暴露。”

    发送前,她顿了顿,又补上一句:“他们不是在查案,是在筛人。你在被测试,不是被怀疑,是被确认。”

    按下发送键的瞬间,台灯忽然闪烁了一下。

    她抬头,窗外暮色已沉,玻璃映出她苍白的脸,和身后书架上那一排排静默的卷宗。

    某一册的标签,隐约写着“2021 - 毒 - 047”。

    她没在意。

    此刻,她只想让宋昭知道:他已经站在一张无形的筛网上,而筛子的另一端,正连着某个能修改现实的系统。

    六点零七分,宋昭办公室。

    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像某种低频脉冲。

    他坐在漆黑的屏幕前,手指僵在键盘上。

    会议记录文档不对。

    他清楚记得自己陈述的内容:“监控在案发前五分钟中断,原始数据流已被篡改。”可此刻打开的归档文件,却写着:“天网系统短暂波动后恢复,未捕捉到逃逸车辆影像。”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他立即调取本地备份,比对版本哈希值——被覆盖过。

    修改时间:下午4:58,会议尚未结束。

    IP地址:内网技术室03号终端,正是小林的工位。

    冷汗顺着脊背流了下来。

    他们不仅在监视,还在重构事实。

    把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一点点替换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如果他没有备份习惯,几天后翻出这份记录,连自己都会怀疑——是不是记错了?

    他迅速关机,插入U盘,准备转移全部原始证据链。

    就在系统关闭的最后瞬间,屏幕突然闪出一条未发送的草稿邮件,窗口不知何时被悄然唤醒:

    收件人:灯人联络@警局.gov.cn

    主题:盲区测试 - 73号节点

    正文:

    目标依赖非常规手段。

    盲区测试,通过。

    光标停在“发送”按钮上方,仿佛只等一个指令。

    宋昭缓缓拔出U盘,指节发白。

    但他也知道——它迟早会被发出。

    而现在,他必须赶在系统彻底闭合前,找到那个尚未被篡改的原始证据。

    黑暗中,他站起身,走向物证中心最深处的档案区。

    那里有一扇从不开启的铁门,编号B区,锁着三年来所有被“技术性搁置”的毒品类悬案。

    其中一卷,编号“2021 - 毒 - 047”,曾被父亲在二十年前的日记中提及。

    他不知道为什么,但今晚,他必须再去一次。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