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痕语者 > 第70章 灯下之名

第70章 灯下之名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上午九点十二分,郊区老宅。

    窗外的风穿过斑驳的木窗棂,吹动墙上一张泛黄的舞谱。

    苏晚扶着林素娥缓缓坐下,老人的脊背佝偻如弓,手指却异常稳定,轻轻落在那张从存储卡中恢复出的图像上——那是小舟藏在冰柜夹层里的账册残页,纸面密布着扭曲的符号与数字,像是某种古老咒文。

    “这是‘灯语’。”林素娥声音低哑,像砂纸磨过铁锈,“我们当年练舞,用脚步节奏记数,莲花开几瓣,就代表几级分支……一瓣是地方分会,三瓣是转运站,七瓣……”她指尖猛地一顿,瞳孔微缩,“七瓣,是海外总舵。”

    苏晚屏住呼吸:“B区七号?”

    “不是炉位。”林素娥摇头,枯瘦的手指划过纸面一行焦痕未尽的符号,“是船名——‘往生七号’。明日清晨六点,自南港三号码头离港,载货清单报的是建材,实则……全是人。”

    她抬眼看向苏晚,目光浑浊却锐利:“那孩子没说谎。他们真的在把‘灯奴’运出去,一个接一个,像烧纸钱一样,送进海里。”

    苏晚指尖发凉。

    她想起小舟被救出时蜷缩在冰柜角落的样子,嘴唇发紫,嘴里反复念着:“不能停,灯不能灭……”

    她立刻拨通宋昭的电话,声音压得极低:“‘往生七号’,明日离港。B7是船,不是火化炉。”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随后传来金属摩擦般的呼吸声——宋昭正在疾驰的车上。

    “我知道了。”他说,声音像从地底渗出,“告诉董岚,这不是运输,是仪式。”

    十点零九分,临时指挥中心。

    空气凝滞如铅。

    董岚站在投影屏前,屏幕上滚动着从账册中提取的“灯奴”编号、失踪儿童DNA比对结果,以及一段长达十七秒的录音——那是小舟在冰柜中被唤醒时的嘶喊,声音撕裂,带着哭腔与惊恐:“我不是编号!我叫陈小舟!妈妈……你还记得我吗?”

    录音戛然而止。

    会议室一片死寂。

    几名年轻警员低头避开视线,有人悄悄攥紧了笔,有人喉结上下滚动。

    董岚环视众人,目光如刀:“我们保护不了孩子,还要假装看不见多久?”

    没人回答。

    她猛地按下遥控器,画面切换为“往生七号”的船舶资料:注册地塞浦路斯,挂方便旗,过去五年进出十二个国家港口,每次靠岸后均有三至五名未成年“劳工”登船,无出入境记录。

    “海警已部署两艘巡逻舰待命,海关突击组进入一级响应。”她声音冷峻,“国际刑警协查通报已发,所有‘灯奴’编号纳入红色通缉名单。一旦登船,立即拦截。”

    她顿了顿,看向身旁的技术员:“联系宋昭,问他——许照山会不会在船上?”

    技术员刚接通视频,画面里却只有苏晚摇头:“他不会走。他会看着船启航,像送葬一样,亲手点燃最后一盏灯。”

    下午两点三十六分,港口监控室。

    冷气开得很足,宋昭却额角渗汗。

    他盯着主屏,画面中,七名“灯奴”被黑衣人押送登船,每人手腕戴着黑色电子环,步伐机械,眼神空洞。

    其中一人跌倒,立刻被拖起,无人呼救。

    他从怀中取出那只布偶熊——小舟唯一的私物,苏晚从冰柜夹层抢出时,熊眼纽扣已裂开一道细缝。

    宋昭深吸一口气,指尖缓缓触上纽扣。

    金色纹路自瞳孔蔓延,如蛛网绽开。

    【回溯启动】

    画面骤然切换——昏暗舱室,海浪声低沉如诵经。

    许照山坐在轮椅上,背对镜头,面朝大海。

    他左手轻敲扶手,节奏缓慢而精准:三短,两长,一停顿——正是账册中反复出现的“灯语”起始节拍。

    背景音里,有孩童齐声低语,念的不是经文,而是编号:“L07,B03,K12……”

    镜头一晃,映出墙上一面铜镜,镜中倒影显示,舱壁挂着一幅渔灯会古图,图中标注着全球十七个据点,红线如血管般连接各大港口。

    许照山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如砂砾摩擦:“明日启航,便是‘渡魂’终章。七号船出海,骨灰入海,魂归无门。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回溯结束。

    宋昭猛然睁眼,头痛如锤击,视线模糊了一瞬。

    他扶住桌沿,冷汗滑落。

    “他在等船启航那一刻,完成最后的‘渡魂’仪式。”他喃喃道,“不是逃跑……是献祭。”

    他拔掉监控主机的U盘,将数据加密后发往董岚终端,随即抓起外套冲出监控室。

    车轮碾过柏油路,卷起尘灰。

    他一路向北,驶向江城最古老的角落。

    四点十七分,天色渐暗,江风渐起。

    宋昭独自驾车停在一片荒芜江岸。

    前方,一座破败祠堂静立水边,门匾残存“渔灯故里”四字,漆皮剥落。

    祠堂外墙爬满藤蔓,地面前几日刚翻过土,新泥未干。

    他熄火,下车,脚步沉稳。

    手电筒光束划开暮色,扫过地面——土质松软,边缘有拖拽痕迹。

    他蹲下,指尖拨开浮土,触到一块青石板边缘。

    ——这里,有人埋了东西。

    或者,藏了入口。四点十七分,废弃灯会旧址。

    江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扑面而来,吹得宋昭衣角猎猎作响。

    他站在那座残破的祠堂前,手电光柱如刀锋般划开暮色。

    藤蔓缠绕的门框下,泥土翻动的痕迹尚未被雨水冲刷,像是大地刚咽下一口秘密,还未来得及消化。

    他蹲下身,指尖轻拨浮土,触到底部坚硬的青石板边缘。

    不是自然沉降——这是人为掩埋。

    他从后备箱取出便携铁锹,一寸寸掘开松土,肩背肌肉绷紧,额角渗出细汗。

    每一下铲击都像在撬动某种宿命的封印。

    石板掀开的刹那,腐朽的空气涌出,夹杂着焦木与骨灰的气味。

    地窖深约两米,四壁由青砖垒砌,墙上刻满朱砂符文,字迹歪斜却执拗:“入灯门,断亲恩;燃心火,照幽冥。”一道道血红笔画如咒语缠绕,仿佛曾有无数人在绝望中反复描摹。

    而在最深处,一具尸骸端坐于石台之上,身披残破红袍,头戴半焦的渔灯冠,双目被火焰吞噬,只剩黑洞般的空洞。

    是许照山。

    宋昭屏住呼吸,强压心头震荡,掏出便携式检测仪靠近尸身。

    红外热成像显示体腔无余温,碳化程度符合三日前焚尸特征。

    颈骨断裂处有锐器切割痕迹——不是自我燃烧,是先杀后焚,伪装成仪式性殉道。

    可若许照山已死,那监控回溯中轮椅上的身影是谁?

    海上传来的“渡魂”节拍又是谁在敲击?

    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墙壁。

    最后一行刻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本应是“守灯千年,魂归故里”的结语,却被利刃狠狠划去,取而代之的是几道深陷石中的新痕:

    “若灯照不公,宁为断灯人。”

    字迹刚劲,像是用尽最后一口气刻下,带着愤怒与决裂。

    宋昭瞳孔微缩。这不是许照山的笔迹。

    有人替他死了。有人替他完成了这场“献祭”的表演。

    他忽然意识到,整座祠堂的布局——方位、朝向、地窖深浅——竟与古籍《江城志·祭祀篇》中记载的“替身葬仪”完全吻合。

    苏晚曾提过,旧时邪祀为避劫数,会以“灯奴”中最忠顺者代主赴死,燃其魂以乱天机。

    许照山根本没打算逃。

    他要的,是让所有人相信他已经死去,从此遁入暗影,成为真正无形的“灯心”。

    宋昭缓缓合上石板,重新覆土。

    动作平静,内心却如潮翻涌。

    他不再急于上报,而是将现场照片加密存入离线硬盘。

    他知道,此刻任何信息外泄,都可能惊动那个藏在死亡背后的影子。

    六点零五分,归程高速。

    车载电台毫无征兆地自动开启,沙沙杂音后,一段古老乐声流淌而出——清越的笛音,伴着铜铃轻摇,是林素娥年轻时跳灯舞的配乐。

    宋昭本欲关闭,却在旋律第三小节时猛然一怔。

    那节奏……三短,两长,一停顿。

    正是账册“灯语”的起始节拍!

    他手指无意识地在方向盘上敲击,跟着哼出一句调子。

    越听越惊——整首曲子,竟是用“灯语”编码写成的密文!

    每一拍都对应一组坐标或编号,而副歌部分的变奏,极可能指向海外总舵的联络暗号。

    他猛地踩下刹车,轮胎在路面划出刺耳长痕。

    后视镜中,夕阳如血浸透天际,而在远处山峦之间,一点微弱渔火悄然亮起,忽明忽暗,仿佛在回应这首未尽的歌。

    宋昭凝视那火光,声音低得几不可闻:

    “许照山没死……他在用别人的命,唱自己的歌。”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