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炮射无人机,也是近几年新兴的战术概念。
本质是将无人机小型化,利用炮火方式发射。
前段利用加速度,中段利用空气动力学,末段利用重力加速度。
这样可以让炮弹的射程更长。
而且由于中段的花香动力存在,炮弹可以不用走抛物线,实现飞行轨迹的微调,就像飞机一样。
这种打击方式既有无人机的可控性优点,又比普通无人机速度快,所以广受陆军好评。
关键。
这项技术现在陆军还玩的不是很明白。
黄瀚有些怀疑人生。
不是,说好的军用科技领先民用五到十年。
怎么到你这。
全都倒反天罡了?
我的炮射无人机营还没形成作战力量呢,消防又用上了?
“过分了!真的过分了!”
黄瀚站在皮卡车的后斗,不舍得下来。
“你这一个发射器,50架无人机,容量也太大了吧?”
魏修摊摊手:“没办法,民用嘛,首先考虑的降本增效。”
“那我就不懂了,就这点玩意,怎么发射五十架无人机的?”
黄瀚百思不得其解。
你把灭火弹加上翅膀,我能理解。
这样确实可以有效减少飞机的占地面积。
但发射飞机,总归是要动力的吧?
炮射无人机,顾名思义,要用炮打。
用炮,就得要火药作为推进剂。
目测,这个发射器的大小装不了多少火药。
别说五十架无人机,五架都够呛。
“你怎么解决炮射动力的问题?”
面对黄瀚的疑问,魏修不慌不忙。
“传统炮射无人机用的是火药,那样确实会占地方。”
“所以我这个采用了新能源的方式。”
“节能环保还高效。”
谢主任一时间没听明白:“什么就新能源了?”
黄瀚:“主任啊,你看您就是没认真记知识点,他说的新能源是电磁炮。”
经常看魏修直播的人都知道。
别人的新能源是电池。
这货的新能源是电磁。
所以他们最先融会贯通。
黄瀚转头看向魏修:“你是不是想说电磁炮都有了,我整点电磁炮射无人机,很合理吧?”
被抢了台词的魏修有点无语:“锤子电磁炮射无人机,人家学名叫做电磁推射无人机。”
“你还挺会起名……”
话说到一半。
黄瀚突然愣住了。
电磁推射无人机?
电磁推射?
电磁弹射!?
电弹!!!
“我去,你这玩意儿和航母是一个技术路线?”
一时间。
所有人都不会了。
原本以为你用的是火箭军的技术路线。
仔细一看。
你这不是海军的路线吗?
利用电磁线圈的互斥力,赋予飞机初始加速度。
这不就是电磁弹射吗?
海军弄了好几年,现在还在上舰试验,没完全形成战斗力。
怎么说!
你消防队又用上了。
一听和国之重器一样的技术路线。
钱伟和王钊和瞬间就不困了,一扫阴霾,上前仔细观察。
“这玩意儿能飞多远?”
魏修:“150公里。”
听到这个回答。
人群中有人绷不住了。
“不可能!”
跟随谢主任一同而来的电科集团的姜福元立刻提出质疑。
电科集团的老本行就是研究无人机。
我军在役和研发中的炮射无人机,几乎都出自他们之手。
没有人比姜总更懂无人机了。
“我承认,利用电磁弹射是很高明的想法。”
“这样确实可以提高无人机的作战半径。”
“但150公里的距离,也太远了。”
“这样对于飞机的初速要求太高了!”
诚然。
电磁弹射是可以增加初速,从而增加无人机的作战半径。
但!
初速越大,飞机在膛口处承担的过载也越大。
无人机可不是炮弹,硬铁一块,随便造。
这玩意儿里头有芯片,有精密仪器。
一旦承受巨大过载。
轻则飞机失效,重则一出膛口就粉身碎骨。
目前电科集团最主流的技术,也只能飞15公里。
再多,无人机会无法承受过载而失能。
如果要发射更很多里程的无人机,就只能选择专用的发射平台。
“这位一看就是懂行的。”
听到质疑,魏修眼前一亮。
心中终于不是麻瓜了。
“确实,过载是我面临的比较庞大的挑战。”
“我尝试着用机械分离技术,改进了一下过载的瓶颈。”
“目前这款炮射灭火弹能承受3600G的过载。”
“所以基本上能应付现存技术条件下的所有膛口速度。”
夺少!
3600!?
听到这个数字,台下的所有人都像是被雷劈了一样。
这些人可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有陆军、空军、火箭军…
还有电科集团、北工集团、兵工集团…
他的职业,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过载数值。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知道这个数字的含金量。
人体的过载极限是9G。
载人航天器和飞机的过载极限是10G。
导弹的过载极限是100G。
而电科集团研究的炮射无人机,已经到了把研发中心撸出火星子的地步。
过载极限堪堪做到120G的水平。
这个数值足以让他们冠绝全球了。
现在。
你跟我说3500G?
整整提高30多倍!
姜总的脑袋就像炸开了似的。
怪不得人家用电弹呢!
就凭人家无人机的过载水平,用魔法都是应该的!
“正因为过载数据优秀。”
“所以这款消防炮射无人机的作战半径才很优秀。”
“150公里的范围,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消防作业环境。”
“如果不能,那我们就多来几台。”
说着。
魏修上前,指着那台设备。
“除了半径大之外。”
“这台设备还有一个优点。”
“就是集成化和模块化。”
“你们看到的只是一辆车,一台设备。”
“但如果是十辆车,十台设备呢?”
魏修说的很形象。
现在大家终于明白这台设备为什么四方四正。
就是为了集成化。
一台可以放在皮卡上。
但如果是十台,就可以放在半挂上。
一旦遇到火情。
一台半挂车拉着发射器到达现场。
短时间密集发射,将会是500台的巨量。
而且这个数字还可以无限叠加。
试想一下。
着火了,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都是无人机,遮天蔽日。
每一台机器都携带着一枚灭火弹。
但每一台机器却不像炮弹那样无脑。
既可以联网,又可以单独作战。
进可火力集群,覆盖火场。
退可弹点突破,控制火势。
想到这儿,身为陆军一线主管的黄瀚头皮有些发麻。
蜂群!
这不就是蜂群战术吗?
坏了!
我陆军还没完全形成战斗力的东西。
消防先用上正版了!?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