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 > 第67章 权以集腐,事以疏败(4.7K大章!求月票~)

第67章 权以集腐,事以疏败(4.7K大章!求月票~)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朱由检端坐于太师椅上,眼光却追随着高时明的背影。

    到底什么是这个时代的“忠诚”呢?

    作为一个现代灵魂,他很难去真正理解和相信古代这种纯粹的、甚至带着几分愚昧的忠诚。

    在他所熟悉的那个世界里,忠诚往往是利益的代名词,是圈子和门户的遮羞布。

    利益驱使着人们靠近,而门户则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人牢牢地捆绑在特定的战车上。

    所以——不管是出于谨慎,还是出于效率,司礼监一定要拆。

    这个发展了两百多年的机构,如今已经大到了一种畸形的程度。

    除了军权归于御马监外,整个内廷的权力,最后几乎都汇于司礼监一身。

    财权,人事权,教育权,监督权……以及那最为核心的,也是皇帝权威延伸的象征——批红权。

    这几乎就是一个独立于外廷的微缩朝廷。

    更不要说,在他的长远规划中,内廷将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

    他打算以皇庄、皇店为试点,去尝试一下国有企业的带动效应。

    是的,国有企业固然有效率低、腐败多的各种缺点,但却也往往是各种新兴产业、荒芜领域开辟的好刀刃。

    如果把这个也算上,司礼监的权责更是会膨胀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能不拆分呢?

    权以集腐,事以疏败。

    权力的过度集中,必然导致腐败和失控,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

    而且这么多事情集中在一个机构里面,也注定很难做出效果。

    他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需要让每个环节都发挥出最高的效率。

    朱由检端起手边的茶杯,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也让他纷乱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明。

    当然,他其实也不是真就这么不信任高时明,只是很多时候,没必要去试探人性。

    做好防备,是君王的义务,也是君王的仁慈。

    ……

    没过多久,高时明便回来了,身后跟着三名中年太监,脚步匆匆,神情各异。

    “陛下,人已带到。”高时明躬身道。

    朱由检抬眼看去,目光在那三人脸上一一扫过。

    高时明会意,侧过身,开始介绍。

    “这位是刘若愚,在故太监陈矩名下。”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刘若愚身上。

    此人身材颇为高大,即使在普遍身形高大的太监中也有些鹤立鸡群。

    他的下巴上,能看到剃刮后留下的青色胡茬,眉宇间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书卷气,眼神沉静如水。

    “这位是曹化淳,在故太监王安名下。”

    曹化淳看上去要年长一些,两鬓已然微白,面相却十分慈善温和,甚至带着几分笑意。

    “这位是郑之惠,原在故太监王奉名下。”

    相比前两人,郑之惠则显得精明外露得多。

    他的个子不高,微微躬着身子,眼神却滴溜溜地转,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介绍完毕,高时明又补充了一句:“陛下,此三人,都是万历二十九年入的宫。”

    朱由检扬了扬眉。

    有意思。

    高时明特意点出这三人分别属于陈矩、王安、王奉这三位故人名下,又说明他们是同一批入宫,这是在做什么?

    是在告诉自己,这三个人背景各异,派系不同,可以相互制衡?

    还是在提前澄清,这三人的擢升,与他高时明并无私人关联?

    或许,两者皆有。

    朱由检心中了然,却不动声色,只是点了点头。

    他又沉吟片刻,开口了。

    “你们的考卷,是朕亲自圈选出来的。”

    此话一出,三人神情各异。

    曹化淳的脸上激动之色一闪而过,郑之惠的呼吸微微急促,刘若愚则依旧平静,只是眼神专注了些。

    “但是,”朱由检话锋一转,“朕其实并不满意。”

    气氛瞬间凝固。

    “朕所问的问题,是需要确切可行的方略,而不是那些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锦绣文章。”

    朱由检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所以,如今再额外加试一场。这场中能答得好,才算是真正的得中。”

    三人心中同时一凛,立刻躬身应道:“奴婢遵旨。”

    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朱由检靠在椅背上,看似随意地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朕听闻,锦衣卫自天启以来,多有滥加、冒额之弊,员额竟膨胀了两倍有余。”

    “那么,宫中内侍,是否也有此等情况?”

    他没有指定谁来回答,只是将手虚虚一点:“谁能答,便出列回话。”

    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郑之惠的目光在曹化淳和刘若愚之间游移,似乎在权衡。

    冒额滥加当然有,但真要说出来吗?谁来做这个出头鸟?

    最终,是曹化淳深吸一口气,向前迈出一步。

    “奴婢过去在王安公公名下,曾协理过宫中人事,对此事颇知一二。奴婢斗胆,请试言之。”

    他的声音尽力保持着沉稳,却仍然有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抖。

    毕竟,他不得不想一想,这有没有可能是他被贬谪多年后,仅有的机会。

    “讲。”朱由检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回禀陛下,”曹化淳定了定神,条理清晰地说道,“万历爷时,宫中内侍员额,多在一万一千人至一万六千人之间浮动。而如今,据奴婢所知,宫中在册内侍,已达一万九千七百余人。”

    “此中相差,少则三千,多则八千。若以冗员八千人计,仅算每人月粮四斗,靴料银每年五两六钱,则宫中每年因此糜费,便多达白银四万四千八百两,粮食九万六千石。”

    没有半句废话,全是干货。

    数据精确,条理清晰。

    朱由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如此方为好策论。来人,赐座。”

    一个小太监闻声而动,可他举目四望,这堂屋里除了陛下坐的这张太师椅,就只剩下几张同样款式的椅子,他哪里敢搬?

    犹豫了片刻,他急中生智,从墙角搬来一条用刑时的长条凳,放在了朱由检的对面。

    曹化淳见状,连忙谢恩,然后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只挨着板凳的边缘,坐了小半边屁股,腰杆挺得笔直。

    朱由检紧接着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朕知道,如今大明官场贪腐成风。但内帑的金花银,每年清点,却从来不曾短少。这倒是奇了。”

    他的目光转向另外两人,“你们说说,这宫内的群监,究竟是在何处上下其手,又是如何侵吞国帑的?”

    郑之惠的心跳猛地加速。

    这个问题,比上一个更加尖锐,也更加得罪人。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刘若愚,发现对方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样子,似乎完全没有出列的意思。

    郑之惠咬了咬牙。

    富贵险中求!谁知道下一个问题是什么!

    他向前一步,躬身道:“回禀陛下,奴婢……奴婢对此略知一二。”

    “说。”

    “回禀陛下,”郑之惠的语速比曹化淳要快一些,透着一股精明,“内帑每年岁入,以金花银及屯田子粒为大宗,共计一百零五万余。”

    “这其中金花银乃是五十两一锭的大银,又时常放赏外用,是故多不敢从此下手。若要下手,也只会在金花银融为平足银时偷摸一些火耗罢了,称不上大头。”

    “是故,宫内群监贪腐,其实多发生于十库财货。”

    他顿了顿,见皇帝听得认真,胆子也大了起来。

    “宫中用度,除了金银之外,每年还会向地方摊派大量的粮米、绢布、黄白蜡、桐油等物,分储于甲字库、乙字库等十库之中。”

    “除粮米消耗巨大外,其余物件,每岁摊派之数,往往远多于日常用度所需。”

    “天长日久,库中便多有积压。此等财货,或因储存不善而积朽腐烂,或被监守自盗者偷窃出宫,变卖获利。”

    “更有甚者,内外勾结,以次充好,虚报损耗,其手段不一而足,早已是宫中公开的秘密。”

    朱由检脸上的笑容更盛。

    “好!说得好!郑之惠,你果然深知细务,不错,不错!也坐吧。”

    “奴婢谢陛下。”郑之惠大喜过望,连忙谢恩。

    他走到长凳旁,曹化淳很有眼色地向旁边挪了挪屁股,给他让出了一块地方。

    郑之惠低低道了声谢,也学着曹化淳的样子,在板凳的左侧边缘坐了下来。

    现在,堂中便只剩下刘若愚一人还站着。

    朱由检的目光,终于完全落在了他的身上。

    这位,可是个真正的神人啊。

    父亲是辽东总兵,正经的将门之后,自己却因“感异梦”而自请入宫为宦。这在整个大明朝,也算是一桩奇闻了。

    更传奇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因被魏忠贤阉党牵连而下狱,身处绝境,却发愤图强,在狱中写下了一部《酌中志》,详细记载了天启年间宫中的大小事务、典章制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其心志之坚,堪称太监界的平替版司马迁。

    只是……

    朱由检心中暗道:这个时空,你恐怕再没有机会,以这种方式青史留名了。

    他想了想,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宫禁松弛,大内消息,往往顷刻之间便传遍京城。”

    “朕的起居言行,仿佛都活在朝臣的眼皮子底下。此事,朕甚恶之。”

    “如若要整肃宫禁,当从何处入手?”

    刘若愚闻言,神色依旧平静。

    他上前一步,冷静地拱手。

    “回禀陛下,宫禁松弛,消息外泄,无非三个缘由。”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沉稳清晰,自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其一,为八卦易传。”

    “宫中内侍宫女,数以万计,终日困于宫墙之内,生活枯燥。”

    “上至天子,下至各宫主位,其言行举止,自然就成了最好的谈资。”

    “此乃人之天性,闲来无事,以此解乏,虽难禁绝,却可引导。只是要训令、惩戒他们不得擅传皇家之事即可。”

    “其二,为蝇头小利。”

    “许多内侍奉旨出宫采买,或有家人在外,往往愿意将一些宫中听来的消息兜售换钱。”

    “此等消息,真假混杂,多为捕风捉影之谈,所得之利,亦不过几钱碎银。然其流传甚广,危害亦大。”

    “其三,才是内外勾结。”

    “此事根蔓颇深,或为朝臣中眼线,或为宫监交通外廷之关节。”

    “其中盘根错节,一时也难尽辨。若要根治,唯有广布监察,开以投告,严刑峻法,使其不敢为、不能为,或能慢慢理清脉络,拔除病根。”

    一番话,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将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剖析得清清楚楚。

    朱由检听完,不禁在心中暗赞一声。

    如此洞见,熟知内宫世情,直指人心,果然不愧是能写出《酌中志》的人。

    “说得好!”朱由检赞道,“你也坐吧。”

    刘若愚谢恩,回身一看,只见那条长凳上,曹化淳和郑之惠正努力地往左边挤,给他腾出右边的位置。

    他走到板凳前,却并未坐实,而是双腿微微岔开,扎了个不丁不八的马步,虚虚地坐在了最右侧。

    于是,堂上便出现了一副略显滑稽的景象。

    高时明恭敬地侍立在一旁。

    朱由检端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中,神情自若。

    而在他的对面,三位新鲜出炉、即将被委以重任的中年太监,却像三只鹌鹑一样,排排挤在一条长长的板凳上,显得既拥挤,又尴尬。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消化刚才的问答,又像是在思考接下来的安排。

    终于,他开口了,打破了这奇妙的滑稽氛围。

    “你们方才所答,可见对朕的问题,都曾有过深思。在人事、财税、监察这三方面,也各有细致独到的想法,这很好。”

    他话锋一转,变得严肃起来。

    “朕现在,便分派尔等各做一事。只是这一次,切勿再卖弄那腐儒文采,务必给朕呈上一份踏踏实实的方案来!”

    说罢,他手指一点,直指曹化淳。

    “曹化淳,你领宫中人事。”

    “从今日起,宫内一应人事调动、升迁、罢免,皆由你来掌管。”

    “眼下首要之务,便是从宫中裁撤冗员入手,凡冒名顶替、年老体衰、奸猾懒惰之辈,均可罢斥。”

    “但有两条,对于那些伺候过先帝、为宫中效力多年的年老太监,要做好安置,不可令其晚景凄凉。人员名单要反复审查,切勿鱼目混珠,误伤了忠厚之人。”

    “你,明白吗?”

    曹化淳内心激动万分,他猛地站起身,强自平静地回道:“奴婢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手指顺势滑向了郑之惠。

    “郑之惠,你领宫中财税。”

    “此后,宫中各库的出入库、财税会计、用度审计,全由你来掌管。”

    “眼下首要之务,是将十库之中的账目,彻底汇总清理一遍,摸清家底!”

    “往后,各库财物出入,哪怕是一针一线,样样都要给朕做到‘四柱清册’,务必笔笔清楚,账实相符。”

    “你,明白吗?”

    郑之惠也立刻站起身来,他眼中的光芒,是毫不掩饰的野心和渴望。

    他躬身一揖到底:“奴婢遵旨!必为陛下看好这内帑钱粮!”

    那长条板凳,本就坐得满满当当,此刻突然走了两人,重量失衡,微微一翘。

    这一下,唬得在最边上扎着马步的刘若愚激灵一下,出了一身冷汗,差点没坐稳。

    朱由检的目光,最后落在了他的身上。

    “刘若愚,”他的语气变得更加深沉,“你,领宫中监察。”

    “往后,宫中凡有聚众赌博、殴斗滋事、泄露机密、贪赃枉法等事,其监察纠劾之权,均由你来掌管。”

    “眼下首要之务,便是给朕严肃宫禁,整顿内廷风纪,再勿令宫中之事,泄于外廷!”

    “你,明白吗!”

    刘若愚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从板凳上站起身来。

    他平静地拱手领命:“奴婢遵旨。”

    “好了,”朱由检挥了挥手,“你们都先下去吧。回头各自把真正的章程细细写来呈报。高伴伴留下。”

    “奴婢告退。”

    三人及侍候的小太监们齐齐行礼,然后躬着身子,倒退着走出了堂屋。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