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此去直上青云路 > 第 280 章 不停地给李党添砖加瓦

第 280 章 不停地给李党添砖加瓦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宁照安依言将信拿了过来,李瑜展开一看便见上面写道:

    兄长谨启:

    自京中一别,倏忽已七载,黔地山水虽异,然弟每夜望北,未尝不思及兄长于朝中辛劳,与昔日家中共读之景。

    父亲、母亲、兄长、长姐身体可还康健?

    嫂嫂与侄儿侄女们皆安好否?

    ‌仲兄‌在山西可还安好?

    弟远在西南,唯有日夜焚香祝祷,愿兄长门庭祥瑞,圣眷永固,父母康健,族人安乐。

    黔中民风淳朴,苗、侗各族与汉人杂处,其性虽悍然质朴重诺,弟觉多有可造之材。

    今岁乡贡,弟忝为主考。

    见一生员吴启雷,字时声,虽是侗家子弟,然其文理通达,策论尤见胸怀,非止章句之才,更通实务,知民瘼。

    观其文,如见山间清泉,奔涌自有天地。

    弟拔之为举人,然私心以为,此等人才若止步于乡试,实为国家之憾。

    兄深知陛下历来主张华夷一家,欲成四海同风之治。

    黔地土民归化日久,而进士寥寥,难免使人心生隔阂。

    吴生才学虽然足以跻身杏榜,却恐有差错而失之交臂。

    倘吴生能得见天颜,非但其族倍感圣恩,亦可使西南士子知朝廷求才之诚、用人之公。

    此举非为私情,实为彰显国家怀远之德,巩固边陲人心之大计也。

    弟知兄长历来慎于私托,然此事关乎圣化远播,非寻常请托可比。

    若得兄长于适宜之时,婉转奏明圣上使吴生得沐天恩,或于会试中稍予青目,则非独吴生之幸,实为一方之福。

    兄长素来谋国以忠,虑事以周,此事轻重必能斟酌尽善。

    黔地湿寒,弟自当珍重,请兄勿念。

    惟愿早传佳音,以慰远怀。

    弟 李琏谨奉。

    宁照安道:“如今已经是冬日,估计这吴生已经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了,我要不要让人在前院收拾间屋子出来?”

    这是三弟举荐的人,怎么也不好不给这个面子。

    李瑜思绪片刻以后,最终还是只能点头答应。

    “千里而来只怕民宿不同引人侧目,让人每日去京城门口迎一迎,免得给人欺负了。”

    老弟其实说得很对,大雍好像确实没有除汉族以外的学子,成功考中进士当官儿什么的。

    别说是进士了,就是乡贡也是当地的汉人居多。

    他拿着老弟给的家书,半晌才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老三,他倒是思虑深远,估计陛下也没想到这茬来,就是我也没注意到这事儿。”

    西南虽然大多时候平稳,可时不时还是有些小的动乱。

    若能出个进士,让人看到出路,兴许也会稳当许多。

    只是这么一来,他这个李党是不是人越来越多了?

    李瑜掰着手指头一算,竟发现朝中已经没人敢和自己扳手腕了。

    他第二日就拿着信进了宫,将这信直接交给了皇帝。

    “臣以为李琏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我朝每三年进士录取三四百人,分一些给他们也未尝不可。”

    不是说他们没能力自己考,而是教育资源本来就集中在江南一带,北方汉族的学子们尚且还艰难。

    更别说黔贵深山里面的,这些归化来的民族。

    都没有多少大儒前去授学,大部分只能凭着自己的天赋找出路。

    这个吴启雷能得老三如此夸奖,估计已经是侗族里的佼佼者。

    如果没有朝廷给开个小后门,怎么可能竞争得过?

    退一万步讲。

    这科举本来是维护政治平稳的手段,既然如此开个小后门又未尝不可?

    “子璇说得对。”

    赵翊倒也不是觉得不能开后门,只不过他愁的是这后门到底要怎么开,怎么才能开得理所当然。

    “前朝那会儿出了个南北榜,缓和了南北的矛盾,可那时候南方的学子,差点没将新太祖的金銮殿给掀了。”

    “吵吵说什么对南方学子不公平,凭什么北方学子试卷简单,他们的卷子就得那么难?”

    “还有太学生在宫门口死谏,要不是新太祖一心坚持,杀了好些官儿,这事儿还真的不好办。”

    赵翊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暗中让人给吴启累的卷子放水比较好些,他暂时不想在推行新政之前起什么幺蛾子。

    “朕总不能再单独开个黔贵榜吧,到时候底下那群人又得闹,何况我大雍也不只一个黔贵。”

    那么多个民族,到时候是不是都得单独开个榜啊?

    否则别的少您可不得趁机闹事,说皇帝啊你怎么这么偏心?

    说到这里还不待李瑜说话,赵翊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

    “听说明年会试报名的举人中,江南学子比以往少了一半儿?”

    这是对朝廷新政不满意,想要威胁朝廷不成?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