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197章 文官集团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197章 文官集团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只是前面那些皇帝,并非寿数已尽,而是被暗中算计?

    “皇帝乃天下之尊,谁人敢暗害天子?”

    扶苏皱紧眉头,实在难以接受这样的猜测。

    嬴政却目光幽深:“你没察觉吗?大明自太祖、成祖之后,其余皇帝几乎都在与某股无形的力量对抗。”

    “在明朝中后期,皇帝与这股力量的斗争,从未停歇。”

    扶苏神情一震。

    始皇语气低沉:“朱元璋废除宰相,未必是智举。”

    “虽能避免奸相擅权,却让皇帝肩上背负了过多责任。”

    “若是贤君,自然无碍;若是庸君,便会沦为臣子操弄的傀儡。”

    这制度的利处在于权力集中,皇帝能直接掌控政务,不必再被中间宰相掣肘。

    但坏处同样明显:

    其一,劳累。没有宰相分担,所有事务都要皇帝亲自处理。

    其二,无人背锅。出了问题,再没宰相可以推出去祭天,所有矛盾都集中在皇帝身上。

    这样一来,若是皇帝稍有不济,便会被群臣牵制,甚至翻覆生死。

    虽然后来有内阁制度出现,但本质仍未能彻底解决这一弊端。

    始皇看完天幕,内心隐隐有股不安:

    难道,那些臣子竟真能与皇权分庭抗礼,甚至左右皇帝寿命?

    若是在大秦……早就人头落地,绝不容许!

    不仅是始皇,其余帝王看罢,也都感到一丝异样。

    仿佛自有明一朝开始,便有股力量贯穿始终,死死与皇权对抗。

    后世史家将其称作——文官集团。

    实际上,这股力量不仅仅出现在明朝,在历代王朝皆有类似存在。

    本质上,这是官僚地主阶层的代名词。

    他们既是土地兼并者,又是朝廷官员,更是地方基层的实际掌控者。

    为何称之为“文官集团”?

    因为他们表面以文人自居,依托儒学纲领相互联系,暗中却步调一致。

    他们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

    削弱皇权,削弱军权,扩张土地,压榨百姓。

    尤其是“文”字最为关键。

    自明初起,文人之间通过师承结社,党同伐异,遍布各地。

    他们的弟子往往不受地域限制,南北呼应,结成庞大的利益网络。

    于是,哪怕身处四方,他们依然能以“文”的纽带,形成庞大的集团。

    这股力量内部虽有矛盾,却因共同利益而始终保持统一。

    当他们的派系利益受损时,内部便会自相攻伐;可一旦触及共同利益,立刻能抱成一团对外抗衡。

    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文官集团就已具备制衡、甚至威胁皇权的雏形。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

    老朱废除丞相,极力强化中央集权。

    其实这一制度设计虽然有效遏制了权臣乱政,却也衍生出一个致命的缺陷——官僚主义。

    这种东西,一旦放任不管,就会形成系统性的腐败。

    而搞出百万漕运赖以生存的灰色利益链,甚至军政体系的“复合体”;

    可若是严加监管,他们又能消极怠工,懒政不作为。

    而严重时还可能铤而走险,直接对监察使下手。

    更何况,古代的文官集团,并没有类似后世的约束机构,能起监督作用的,只有一个缩水版的御史台。

    但是呢,历代皇帝大多数都不像朱元璋那般铁血果断。

    可想而知,这种官僚主义一旦蔓延,会膨胀到何种程度。

    后人所称的“文官集团”——

    其实并非仅指那些伴随皇帝左右的士大夫,而是更广义地代表着大地主阶层的利益。

    从高官到地方胥吏,都有人属于这个体系。

    若要划分,可以称为“文官集团”与“皇帝集团”。

    二者生而对立。

    皇帝固然是天下最大的剥削者。

    但其统治范围极广,反倒在某些时候能相对体现出百姓的利益。

    为使王朝长久,他不得不兼顾公共福祉,确保政权稳固,从而实现长期的收益。

    若他只图长远利益,哪怕压榨严苛,也会像汉武帝那样,竭力维持大局。

    若他沉溺于短期利益,与官僚们同流合污,放任掠夺,就如晋武帝。

    若能在长期与短期之间维持平衡,则是汉文帝、唐太宗之类的明君。

    文官集团却不同,他们丝毫不关心王朝能否延续,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利益的最大化。

    皇权担心改朝换代,地主官僚却并不害怕——甚至还可能因此上升一步。

    说到底,这两股势力本质上都在剥削百姓,只不过角度与方式不同罢了。

    ……

    汉武帝时期!

    “这明世宗竟然活到了六十岁。”

    刘彻凝声低语,目光中透着一丝玩味。

    这背后无非两种可能:

    要么是嘉靖修道真得了几分门道,从而延寿;

    这意味着修行或许真能延长寿命。刘彻因此打算更加重视黄老之学。

    要么,就是嘉靖避开太医,自行炼药嗑丹,反倒因此比前几任皇帝命更长。

    这,正好印证了他早先的阴谋论猜测:

    明朝诸帝之所以短命,背后必有隐情!

    看看嘉靖,远离皇宫,不轻信太医,依靠丹药硬生生熬到六十。

    而之前那些皇帝呢?

    宪宗、孝宗皆死于太医之手,武宗朱厚照则是落水横死,皆不算自然而亡。

    若无这些“意外”,他们的寿数本可更长。

    “这绝不是巧合。”

    刘彻语气笃定,眼神冷厉:

    “从仁宗之后,大明皇帝几乎没有一个能活过四十。”

    “这世间哪会有如此巧合?!”

    “唯有嘉靖谨慎避医,才能成为异数。”

    太子刘据却觉得父皇的推论过于骇人。

    若连皇帝的生死都能被操纵,那得是怎样恐怖的一股暗势力?

    刘彻却只是挥手,冷笑道:“太子眼力尚浅,不知这水有多深。”

    他越发相信自己的直觉——

    若连后宫都能被渗透,那还有什么地方安全?

    既然能在明朝发生,那在别的王朝,也绝不是不可能!

    “朕希望,接下来的盘点,仍是大明皇帝。”

    刘彻心念暗转。

    唯有这样,他才能继续印证自己的猜测!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