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 第38章 先生真乃文曲星下凡!

第38章 先生真乃文曲星下凡!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也不怪扶苏惊讶。

    实在是姜承奕的操作太过于惊人了。

    扶苏这次带来的典籍有足足二十余本。

    其中除了后世常谈的《论语》《孟子》四书中的两本,与《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五经的原型以外。

    还有一些七零八落的孔孟言论之类的手抄合订本。

    在这个时代。

    五经中的大多数还未进行过归纳总结,也并未汇编成书。

    它们还都没有被赋予这些名字。

    最多只能说,每一本书里的言论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去记录的。

    也就是说。

    就算是久负盛名的大儒亲自前来,都要先一本一本去看里面的内容,从而确定这本典籍的核心内容。

    然后才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到底适不适合用于科举考察。

    可姜承奕仅仅是随便翻看一句话,便能确定一本书到底有用无用。

    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他便将所有的有用的书和无用的书分隔开来。

    这一点让扶苏看得大为讶异。

    因为姜承奕不光挑选得快,而且挑选出来的有用的书,也和当代大儒所认定的一点儿不差!

    正是儒家学派现在公认的,整个儒家最有价值的书籍!

    不过他很快便平息了自己的惊讶。

    姜承奕之前就展现过自己的学识,想必也是从小就有大儒指导的。

    因此或许也同样早就看过这些经典著作了。

    能快速将其区分出来倒也不算是什么难事。

    最为重要的还是给其中某些让儒家大儒们都无法确定真正含义的或是高深、或是晦涩的语句做出注解。

    而姜承奕并未注意到扶苏的心态变化。

    他只是全身心投入到了对经典的注释之中。

    “寻常的语句我便一笔带过了。若是有你看不懂的语句,就提醒我一句,我写仔细点。”

    姜承奕说了一句,便开始给自己挑出来的书做起了注释。

    扶苏虽然依旧觉得姜承奕肯定做不到解决他们整个儒家团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毕竟孔孟能被称之为圣人,他们的思想自然也都存在一些高深莫测的地方,让后人有所不解。

    姜承奕若是都能解出来,那不就是当代儒道至圣,文曲星下凡了吗?

    但想归想。

    他还是点了点头。

    毕竟姜承奕也算是他的老师,他总得给自家老师一些面子。

    姜承奕第一本批注的是《孟子》。

    孟子所在的时代和大秦更为贴近,说话也更容易理解。

    因此这本书前面的文段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但在看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段落后,扶苏便指了指这句话:

    “老师,这句话,在儒家学派内部一直有两种解读方式,一种是强调要延续传承,一种则是说没有子嗣才是最大的不孝。”

    听到扶苏的话,姜承奕并不意外地点了点头。

    这是《孟子·离娄上》的内容,一直到现代都被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误解。

    他淡淡道:

    “三为虚数,而前文已经讲过几种不孝之举,比如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不仕不养父母、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无后既然为最大的不孝,那便一定不在这些并列的不孝之举当中,也就不会和前文所提到过的不娶无子相同。”

    “因此这个无后,就一定不是字面之上的没有后代之意,因此还是在强调要将祖辈的传承延续下去的。”

    “比如胡亥让大秦二世而亡,就是无后!”

    姜承奕先是解释,随后又是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让扶苏瞬间就明白了这句话原本的意思。

    他看向姜承奕的眼神中已经尽是狂热的崇拜!

    说到底,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崇尚学问的儒生。

    姜承奕给他讲过那么多能让大秦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他觉得那都是姜承奕作为谪仙人理所应当能有的才干。

    所给他带来的震撼,也完全没有现在给他一语便讲解清楚一句整个儒家学派都解释不清的话语,所带来的震撼要大!

    他觉得姜承奕不只是谪仙人,还是贬谪凡间的文曲仙人!

    不然怎么能对儒家的典籍都如此通晓?

    而姜承奕也不知道扶苏的想法,只是继续做着批注。

    不过除了那句最为难以理解的“无后为大”之外,《孟子》当中的多数语论都是通俗易懂的。

    倒是也不用让姜承奕详细解释。

    因此姜承奕很快便做完了这本书的批注。

    而后续的几本书中,姜承奕也都完美给出了每一个晦涩难懂的句子解释,让扶苏宛如醍醐灌顶。

    甚至因为姜承奕在注释的时候还会给他讲一讲要如何正确理解这些话,他还对某些话语做出了新的理解。

    可谓是更上一层楼了。

    他现在觉得自己这个老师认的真赚!

    淳于越那样的大儒费尽心力,也只能教给他一些最基础的学问和理解。

    但姜承奕这几句话就让他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成为了一名当之无愧的当代大儒!

    而在扶苏胡思乱想的时候,姜承奕已经掏出了最后一本书。

    也是最为厚重的一本书。

    《礼记》。

    看到姜承奕打算注释这本书,饶是对他狂热崇拜的扶苏,也忍不住捏了把汗。

    这本书乃是儒家思想最为集大成的一本书,甚至要远超《论语》《孟子》两本传世经典。

    其中的晦涩句子和复杂理论更是比之前姜承奕注释过的所有的书加起来还要多!

    甚至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就是一句让儒家内部争论不休,也争不出个结果来的句子。

    见姜承奕翻开了第一页,扶苏便指了指起头的一句话,问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的解法,在儒家学派中也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先生可有什么想法?”

    姜承奕扫了一眼后,心中也是瞬间明悟,淡淡一笑:

    “这句话没什么难点,我猜你们的争议,应该就是在这个‘新’字上吧?”

    哪怕刚刚姜承奕也是百猜百中,扶苏听到姜承奕又一次猜中问题所在,心中却也还是一惊,不由自主点了点头。

    他们内部的争议,还就真的在这个亲字之上!

    不少人认为,这个亲字应该理解为新字,意为革新民众。

    姜承奕则是一边写下注释,一边给扶苏解释道:

    “这个亲字,就是亲民的意思。毕竟这句话讲的是‘大学’,而大学的关键是在于内心的思想,而不是在于改革,所以绝不可能作‘新’字理解!”

    扶苏点了点头。

    小学所谓训诂学,即是习文断字的学问。

    而大学则是指理解语句、改变思想的学问。

    所以姜承奕从这句话的主题出发,瞬间便打破了另一种言论。

    看扶苏没什么疑问,姜承奕就继续批注了下去。

    期间也有一些小问题。

    不过都被姜承奕三言两语给解决了。

    一直到批注过了三分之一,扶苏才又指着一句话,问道: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老师,这句话应当作何解释?这也谈不上是什么思想或是学问的问题了。”

    扶苏恳切问道。

    这句话他向来不理解。

    毕竟按照常规的理解来看,这句话实在是显得太过趋炎附势,并不符合儒家仁爱的思想。

    而儒家内部至今也无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可姜承奕只是看了一眼,就说道:

    “礼不下庶人并非歧视百姓,而是因为百姓遽其事而不能充礼。也就是说,平民忙于生计没条件讲究全套礼仪。所以没必要搞这套繁文缛节。”

    “刑不上大夫是指不公开羞辱士大夫,比如让其不戴枷锁,而并非免除刑罚。”

    “这不是什么看人下菜碟,反倒是最为能证明儒家礼节的一句言论。”

    扶苏恍然大悟,差点热泪盈眶。

    他就知道,自己所热爱的儒家思想定然不可能会有那般趋炎附势的糟粕!

    而在注释完这句最为难以理解的话后,姜承奕便迅速将之后的话也都注释完。

    然后将写着《礼记》的竹简分成了三摞。

    见状,扶苏不解道:“老师,您这是?”

    姜承奕笑了笑,解释道:

    “这本书你也看到了,太过冗杂,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所以不如将其拆分为三部。”

    “第一部,所讲述思想变化,名为《大学》;第二部,则是讲述礼仪,便名为《礼记》;第三部则是融合了一些道家思想,讲述人情世故与进退的尺度,便名为《中庸》!”

    姜承奕提前一千年,将整个礼记做出了拆分。

    拆分出了后世四书五经的经典框架。

    这一下让扶苏愣在了原地,久久说不出话来。

    之前他再怎么崇拜姜承奕,也都觉得他只是文采斐然,满腹经纶,但最多也就只是到当代第一大儒的位置上,是“寻道”之人。

    可现在,姜承奕居然从一本书中拆分出了两本书,甚至还是两本主题极为明确的书!

    这种做法,其实是“悟道”,也叫“创道”。

    也就是说,姜承奕此举,已经让他从大儒,转变成了圣人!

    姜承奕一定是真正的文曲星下凡,才能做到在诏狱中传道!

    要知道。

    悟道这种事情,只有几千年后的王阳明,才在龙场当中展现过一次!

    但现在,却被姜承奕展示在了大秦的诏狱当中!

    不过扶苏来不及感慨这么多。

    他又问道:

    “老师,您想好别的书的名字了吗?先生的注释简单明了,定然会成为千古范本!”

    姜承奕倒是没理会这吹捧,只是指了指之前的书:

    “这本主要是写诗的,就叫《诗经》。”

    “那本主要是写天地之道的,就叫《周易》。”

    “那本是孟子写的,就叫《孟子》。”

    ......

    “这本是孔子写的,就叫......”

    姜承奕最后指了指其中一本。

    “就叫《孔子》?”

    扶苏问了一嘴。

    “不,就叫《论语》吧。”

    扶苏瘪了瘪嘴,暗戳戳对姜承奕随心所欲的起名方式表达了一下不满。

    心中却是极度兴奋。

    自此。

    四书五经的雏形,便在姜承奕手中,比历史早将近千年,诞生在了这个世上。

    有了这样完整的补充,儒家要超越法家,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

    扶苏今日收获满满。

    他虽然还没从姜承奕的文才当中缓过神来。

    但眼看姜承奕今日的放风时间也快结束了,他便只好拱了拱手道:

    “老师,等我下次回来,定然会把您救出诏狱!”

    姜承奕看着认真的扶苏,沉吟片刻道:

    “好!”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