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三位阁老的笑容凝固,张介宾突然站起身来。
“陛下,臣先去见过太后再回来。”
溜了溜了,这御书房一点也不好玩。
朱慈炅面无表情的点点头,三位阁老如坐针毡,尴尬无比。
刘一燝开口,准备缓解气氛。陛下不愧有魔帝称号,这是要把老骨头榨干。
“田大珰帮我们拿些纸笔,陛下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老臣深以为然。”
朱慈炅将《朕问》样刊移到面前,这本书也许不只是宣传,也是挑选人才的书。
他对准备出门的田维章开口,
“你顺便叫天工院行走都进来。”
田维章出门刚好和王坤错身而过,互相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点头致意。
王坤来到朱慈炅身边,低声禀报。
“皇上,马士英带到。”
朱慈炅闭上了眼睛。
“那就叫他一起来。”
中书也就罢了,马士英一个督粮御史,什么鬼?
三位阁老很不安,毋庸置疑,他们的表现让小皇帝很不满意。但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小皇帝连珠似的十事,明显是为难他们嘛。
唉,这娃很难哄啊!
朱慈炅不想理人,垂眸审视《朕问》样刊,第一期的主题是辩忠奸,朱慈炅先略过,看向了下一个版块——国政解读。
阮大铖还是能干的,他选取了“南税改粮”、“皇店公司”、“宣令官制”三个主题来解读。
南税改粮,他活学活用了朱慈炅祭文中内容,“地无分南北尽禹甸赤子,民无论富贫咸中华儿女。”提出了南税改粮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南济北的全局观,严厉批评了狭隘的地方主义,当然,他也同时提出了南方缺粮的深层隐忧。
这篇国政解读,完美符合了朱慈炅的要求,写得很好,朱慈炅默默点赞。
皇店公司是蒋德璟写的,宣令官制竟然是钱士升的署名,朱慈炅大吃一惊。太惊喜了,有点不可思议,这个不是东林顽固份子,被朕架着搞宣令使制的吗?
很想仔细看看钱状元的大作,看看他说了些啥,但天工院行走们加上个马士英都已经就位。朱慈炅将钱状元的作品轻轻卷起,折了一下,才抬起头。
马士英是第一次见驾,他此时还不到四十岁,在朝中官员中非常年轻,身材不高,有些显瘦,不过很是精神。
马士英站在御书房角落里很慌,不是阁老就是皇帝近臣,他站在这里算什么?而且,他不知道应该不应该施礼参见,要知道,看起来官位不高的有几人是直接坐下了的,进来后没有人跪拜啊。
他还在纠结,御座上的朱慈炅已经直接开口,开门见山。
“诸位都已经知道,我大明的人口可能已经突破三亿了,而随着寒潮南下,北方土地大面积减产,地不养民是我大明最大的危机。毫不夸张的说,大明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一场天灾就可能全面崩溃。
诸位都精通历史,中国历史有记录以来有过三次长时间的寒潮,一次是汉末三国,一次是唐末五代,然后是宋亡元起。朕与诸卿有幸,面对的是第四次,或许过两年,我们可以在南京玄武湖欣赏到结冰风景。
大祭已经结束,但朕不会返回北京,太冷了。如果三国五代的兵祸不可避免,朕扛不住这江山社稷,中国幅员辽阔,短时间南方还是可以守住宗庙的。朕也可以和江南的才子佳人们一起歌舞升平,直把杭州当汴州。
至于朕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朱慈炅小手往御案上一拨,刚刚朱慈炅提字时未收起的白玉镇纸连带砚台一起被扫落御案,在名贵的波斯地毯上溅出大团墨汁。
不过双层地毯质量还真不错,镇纸砚台居然都没有摔坏,声音也很轻。
当然,内阁三老和天工院诸官依然是震耳欲聋,一个个都低着头,脸色纠结难看。
刘一燝脸色更是垮得有些苍白,他是最早知道小皇帝停跸南京的人,但他打死也没有想到小皇帝还有这层“算计”。
“陛下息怒。臣等身居内阁,自当殚精竭虑,为陛下分忧,为天下纾困。”
朱慈炅冷笑一声。
“纾困?怎么纾困?你能变出谷满仓?还是能挡住鞑虏南下?
寒潮不仅仅是北方诸省,蒙古人和女真人一样受到影响,甚至他们更饿,饿鬼一样的饿。
没关系,胡无百年之运嘛,再经历一次五胡乱华,或者剃发易服就好了。
关于人口增长,地不养民也好办,五代之鉴在前,只要不停的屠城,厮杀,闹个四、五十年就好了嘛。
反正前人经验在前,咱们一起躺平,不舒服吗?”
来宗道从来都是他训小皇帝,这还是第一次被小皇帝训,十分别扭难受,他昂起脖子。
“陛下,是不是忧思过甚,有些夸大其辞了?大明整体还是向好的,陛下不是已经击败了鞑子入寇,京师流民也已经大为减少。”
朱慈炅嘴角抽搐,竟然有些无言以对。
王坤收拾了朱慈炅扔落的镇纸砚台,手上还沾满墨汁,躬守在田维章身侧。
“来阁老,陛下亲征时,内阁不是反对吗?还怂恿太后施压。京师流民减少,不是都在皇店公司吗?内阁不也反对,说陛下与民争利吗?”
来宗道大怒,瞪着王坤,嘴唇蠕动却也说不出话来,只好低头。
王坤虽然穿的是最低等的太监服装,但骄傲得像是司礼监掌印,眼神对视,丝毫不怂内阁。
朱慈炅心中窃喜,嘴替就是好,但依然板着脸。
“闭嘴!这里有你说话的份?没大没小的。还不赶紧收拾了。”
朱慈炅又转身扫视了一圈御书房内坐着站着的群臣。
“朕不想再说什么意气之言。诸卿只要记住,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朕说了十事,刘先生说记不住那么多,那好,那就一件一件掰开了说。”
“第一件事,白银。众所周知,我大明白银产量极低,但白银如今却成了我们主要流通货币,诸卿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朕今日收到一个消息,京师的耕牛如今价值32两白银,朕如果没有记错,两年前是28两,如果再远点,万历年间不过十两。你们谁能为朕解惑,这是为什么?”
群臣面面相觑,纷纷蹙眉。
徐光启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朝服,小声假装自己还在病中。
“陛下,白银主要是来自外洋,是我大明用丝绸瓷器换的。至于京师耕牛涨价,可能是耕牛产出不足,牛马商人刻意抬高价格所致。”
朱慈炅点点头。
“徐先生说的没错,朕就不计较——明明是禁海,为何还流入如此巨量白银了。但煌煌大明的货币竟然依赖西洋人,你们觉得心里踏实吗?西洋人的白银也不是用之不完的,一旦他们银流短缺,大明要怎么办?
京师耕牛,徐先生说得也有道理。但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不是京师市面上的白银增加了才导致物价上升的呢?
仔细想想,黄首辅为了招兵洒了多少银子出去,京师官员的欠奉都补齐了吧,皇店十万员工也有固定银钱收入,皇店建设甚至付出了百万银子,还有先帝修陵,国家大祭,京师工程。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京师投入了好几百万两白银,所以,京师的白银贬值了。”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