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1948 年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划过巢南大地,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冰冷的霜衣。就在这个寒冬,江淮区党委一项重大决定如同一束炽热的火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决定组建江淮五地委,并任命程明远挂帅。
调令以火速之势送达高林桥。程明远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匆吃过早饭,他便告别江明衡一大家子,踏上了征程。
巢南的冬天格外寒冷,四处冰封,大地仿佛被凝固。部队行军争分夺秒,然而,纵横交错的河汊成为了前进的阻碍。当部队被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挡住去路时,时间紧迫,已来不及寻找其他路径。程明远望着战士们坚毅的脸庞,果断下达下河的命令。战士们毫不犹豫地挽起裤腿,紧紧扛起枪,毅然跳入刺骨的冰水中。河水冰冷刺骨,如针般刺痛着每一寸肌肤,但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程明远以身作则,与战士们一同在冰冷的河水中艰难前行,一步步趟过小河。
历经艰难跋涉,部队于元月 5 日顺利抵达指定地点,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
早在这一年冬天,中共江淮区党委出于加强对和县、含山、巢县、江浦、全椒、合肥等县领导的考量,为推动江淮全境的解放以及全力支援解放大军渡江,做出了由程明远同志组建中共江淮五地委的重要决策。
1949 年元月 13 日,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江淮五地委正式宣告成立,同时,江淮第五行政专员公署也随之诞生。值得一提的是,1948 年 5 月 29 日,华东局批准成立江淮区党委,江淮军区司令员由陈庆先担任,曹获秋任政委。随着江淮五地委的成立,江淮第五军分区也正式成立,地委下辖巢县、和县、含山、江浦、肥东、巢湖共六个县及其党政军组织。
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江淮五地委的成立如同在江淮大地上竖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程明远和他的同志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责任,他们将如何整合力量、发动群众,为解放江淮全境、支援大军渡江而努力奋斗?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又将上演怎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切都在等待着他们用热血和智慧去书写。
江淮五地委机关在巢县辗转多地,先后驻扎在巢县李道传处、国民党桥头集驻军头子家的房子,还有巢县半汤鸽子王以及巢县清风阁卧牛山脚下。程明远全身心投入,正有条不紊地将五地委的工作逐步铺开。
1 月 21 日,一则振奋人心的号外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整个地区的热情——孙仲德率领的先遣部队成功解放了合肥城,并顺势成立了合肥城防司令部。孙仲德出任司令员,谢忠良、饶守坤担任副司令员,谭启龙任政委,李步新为副政委。这一捷报迅速在皖北大地上传播开来,如同春风拂过,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消息也传到了远在山东渤海湾水落坡的新四军家属队。对于那里的人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胜利的喜讯,更意味着亲人或许不久后就能平安归来,与家人团聚。
其实,程明远在南下之时,心中便一直藏着一个温暖的想法。他深知新四军家属们为革命做出的默默牺牲和奉献,所以打算等仗打完,就把家属队接回合肥。早在济南火车站的时候,程明远就特意找到站长。站长是安徽人,一听程明远的请求,念及同乡情谊与对新四军的敬意,满口答应会给新四军家属队预留几节车厢。
此刻,在巢县的程明远,听到合肥解放的消息,心中既为战友们的胜利感到欣喜,又更加坚定了要完成接回新四军家属队这个心愿的决心。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不仅要继续稳固五地委的各项事务,还要着手安排接家属队回合肥的相关事宜。然而,这其中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如何确保家属队安全转移,路途上可能遭遇的各种突发状况又该如何应对?但陈明远心中充满信心,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让新四军家属们早日回到合肥,与亲人团聚,共同迎接和平美好的新生活。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刻,陈明远又将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这个温暖的承诺呢?
1949 年 1 月 24 日,国民党 3843 部队在巢县抓壮丁扩兵,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程明远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部队火速赶往,成功将老百姓解救下来。面对这些惊魂未定的百姓,程明远亲切地征求他们的意见:愿意跟随共★★干革命的就留下,不想留下的便送他们回家。这一举动,让百姓们感受到了共★★的关怀与尊重,也彰显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
与此同时,马长炎和赵鹏程率部势如破竹,成功解放了含山与和县,革命的胜利果实不断扩大。
元月二十八日,正是农历年三十。被解放的地区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氛围,百姓们张灯结彩,喜笑颜开,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来之不易的和平。然而,就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五地委接到江淮区党委的电报,命令程明远迅速前往合肥,参与至关重要的渡江战役筹备任务,并安排方志民陪同护送。
程明远不敢耽搁,当即和方志民及随行人员乘坐仅有的一艘小火轮,朝着合肥进发。当天下午,小火轮缓缓抵达合肥坝上街,从东门码头上岸。孙仲德、谢忠良、饶守坤等早已带领一行人在码头迎接。
年三十下午 5 点钟,街上行人稀少,整座城市在节日的氛围中透着一丝宁静。程明远和孙仲德一行有说有笑地朝着合肥东城门走去。因为孙仲德等人都身着军装,门岗顺利放行。而程明远由于穿着半件棉袍,门岗将他拦在城门外,不让进入。孙仲德一回头,发现程明远被卡住,不禁冲着执勤的小战士说道:“这是自己人,你不让他进,我们还怎么共事!”小战士得知是误会后,赶忙放行。
进了东城门楼后,一辆美式吉普车早已等候在那里。孙仲德笑着对程明远说:“老程啊,这军装还是得穿,不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程明远也笑着点头,表示以后会注意。此刻,他们深知,虽然一路历经艰辛取得了诸多胜利,但更大的挑战——渡江战役即将来临。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程明远将在合肥与战友们携手,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开启新的奋斗征程。接下来,他们又将在渡江战役的筹备工作中面临哪些难题?如何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取得最终的胜利?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等待着他们去勇敢探索与拼搏。
1949 年初,三大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历史的车轮驶至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程明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紧急调往合肥参加军事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热烈。上级首先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番号的重要指示,这标志着人民军队向正规化、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后,着重分析了三大战役结束后的局势:国民党主力大部已被歼灭,残余兵力虽还有 220 万人,但我军总兵力已达 400 万人,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然而,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面假意与共★★进行和谈,妄图以此争取时间;一面紧锣密鼓地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挡我军南进。美国也妄图干涉中国内政,要求国共两党划江而治。此时的北平,和谈桌上双方已无诚意可言,但共为了争取政治主动,始终保持着高姿态。
蒋介石利用和谈的幌子,加紧军事部署。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部以 75 个师及江防部队共 45 万人,布防于江西湖口至上海间,重点置于南京、上海一带;华中剿总白崇禧部则以 40 个师及江防部队 26 万人,布防于宜昌至湖口间,防守长江中段。此外,国民党还将海军江防舰队和第二舰队置于长江中下游,集中数百架飞机,分别部署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支援陆军作战。
面对敌人的阴谋,中★★央在北平和谈的同时,积极筹备渡江作战。中央责成华野总代总司令员粟裕同志,精心制定渡江战役实施方案。敌人想拖延时间加强江防,而共★★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样需要时间来完善作战计划。这无疑是国共两党最后的决战,双方实力虽已有变化,但谁能争取到更多准备时间,谁就能抢占胜利的先机。
对于渡江作战而言,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多少兵力、多少枪炮弹药,这都需要精确计算。而从宜昌到上海千里长江沿线,需要多少船只?选择哪些滩点登陆?粮食又从何处筹集?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因此,中央要求长江沿线各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援。湖北、安徽、江苏三省迅速响应,担负起渡江支前总动员的重任。
程明远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回到驻地后,他将如何组织当地力量,为渡江战役提供有力支持?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决战中,又会发生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而在国共双方紧张的对峙与筹备中,和谈的局势又将如何发展?一切都在这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等待着揭晓答案。
1949年,那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年份。我军把敌军的江防分为上中下三段,安徽处在中段,战线漫长而关键。
大年三十,本该是阖家团圆、共迎新春的时刻,江淮区党委的紧急召回令却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打破了巢县的宁静。程明远接到命令后,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
此时的江淮大地,寒风凛冽,江水滔滔。程明远匆匆告别了还沉浸在节日氛围中的战友们,曹获秋、陈庆先、孙仲德、谢忠良、饶守坤等纷纷前来东门码头送行,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战友的关切,更有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坚定信念。
程明远登上轮船,望着渐渐远去的码头,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完成安徽段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任务。大年初一,轮船缓缓靠岸,程明远回到了朝县。
清风阁在卧牛山脚下静静伫立,曾经的大戏园子如今已成为了五地委的办公地点。五分区设在朝县东门,五专署和五地委在这里共同承担着领导和组织的重任。
程明远走进自己的办公室,里面摆放着几部电话,显得格外醒目。六门电话直通巢县、含山、和县、肥东、江浦、巢湖六县,那是连接各地的信息纽带,而新增设的一部内线电话,则是直通粟裕的专线,仿佛是一条将前线与后方紧密相连的神经。
程明远、倪则耕、胡德荣、杜少安也各自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忙碌着,整个五地委大院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氛。程明远迅速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渡江战役后勤保障工作。
他深知,粮食、弹药、船只、民工……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战役的成败。他对着地图,仔细地标注着、规划着,与各县通过电话不断沟通协调,了解物资筹备情况,安排船舶调度计划。
与此同时,在千里长江沿线,我军的百万雄师正在厉兵秣马。而安徽段作为关键的中段战场,后勤保障工作的压力巨大。程明远和他的团队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不敢有片刻停歇。
夜晚,朝县的灯火在寒风中闪烁,程明远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着,他守在电话旁,随时等待着前方传来的最新消息,也不断地将后方的保障情况汇报给粟裕,为即将到来的渡江战役做着最后的准备,只待那一声令下,为百万雄师顺利渡江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持。(未完待续)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