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 第一百零四章 赶铸兵器,巡山未归

第一百零四章 赶铸兵器,巡山未归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天光才泛白,寒意尚重,姜家寒地上已坐了满满一圈人。

    草尖挂露,地气湿冷,那片被清理出的空地上,却早早支起了桌椅。

    姜家老小一应到齐,连刘家那小子也被姜曦硬拖了来,正襟危坐,一副唯恐错过的模样。

    讲经的还是姜明,声不高,却自有一股沉稳的力道。

    虽说二郎已赴任去了,可这清晨的讲学,半点没落下。

    临行前一夜,姜亮还被自家大哥塞了一张书单,细细交代着:

    “在外若遇到书肆坊摊,见着书名眼熟的,就尽买下带回来。”

    不过也说得明白:“尽力而为,不必强求。许多经卷,市面上压根就没影子,银子再多也难求。”

    姜明分明是有打算的,要把这讲书的事一口气铺下去,铺出条路来。

    姜义坐在地头,听得极是专注。

    明明是读了百遍都吃不透的文句,此刻被大儿三言两语一点拨,竟也觉着开窍了几分。

    条理明晰,气机相通,像是经脉中蓦地通了条暗线,原本吞不下去的书本,一下变得顺口了许多。

    姜义心头其实早打过一笔账。

    凭他那点死啃硬抠的功夫,真要把这些经文一页页嚼完,只怕两百年都不够。

    可眼下这一日一课、一晨一讲,听得是清清楚楚,记得也扎扎实实。

    照这路数往下走,说不得百岁之内,真能将各家典籍摸个七七八八。

    这几个月听下来,不光是他受用,大儿姜明那讲经解义的本事,也肉眼可见地涨了上去。

    字句愈发清透,理路愈发明晰,连带着那身上气度,也是一日比一日沉稳。

    有时候姜义甚至会生出点小心思。

    若真照着这路子走下去,兴许这一辈子,还真有机会沾点光,窥一窥那高悬天外、传说中的“神明之境”。

    据那位刘庄主所说,性命双修,神形归一,便有望叩开“炼精化气”之门。

    一旦踏进去,便不再是凡胎俗骨,不但能飞天遁地,那寿数也得水涨船高。

    活个三五百年,也非虚言。

    是以姜义学得分外上心,连带着柳秀莲和姜曦也都一并摁进了寒地里。

    晨起必听经,案前要抄书,谁也别想偷懒。

    那小丫头往常最是个闲不住的,坐不住板凳,念不了两句就溜号,这些日子竟也慢慢收了性子。

    一脸绷得紧紧的,眼神也比先前专注些。

    虽说还是偶尔走神,却也会在案上比划两笔,嘴里头跟着经文节拍,轻轻默念。

    姜义瞧着,心里头不觉一松,暗道这闺女总算是长进了几分,也晓得听话了。

    等到天光洒满山坡,这才算散了场。

    一家子各自起身,洗洗漱漱,去忙自家的营生。

    姜义一日的脚步总是规矩得很。

    药地里转一圈,鸡窝边撒一把,果林里摘几颗,手不停脚不歇,干完这一整圈下来,竟也不觉疲惫。

    等到傍晚,屋中早早摆好饭碗,菜也热着,就等姜明回来一道开饭。

    这大儿近来行事也颇有章法。

    午后一从学堂回来,连鞋都不换,往后山里头一钻,便没了踪影。

    一直要等到天边那点残阳也歪歪斜斜地落下了,人才从林子里悄没声儿地溜出来。

    姜义不问,只当是大儿另有修持在身。

    若非如此,他那讲课的章法与气度,也没法儿一日千里、水涨船高。

    今日没等多久,姜明的身影便自暮色中显了出来。

    一步跨进院门,脚步比往日急了几分,带着股子风。

    人还未站稳,便抬声问了一句:“爹,咱家钱放哪儿了?”

    姜义正拿着筷子拨菜,听得这话,手中动作一顿,眉头也微微挑了挑。

    这大儿一向清冷寡欲,平日里连身袍子都懒得多置办几件,怎的今儿忽然惦记起银子来了?

    心头虽奇,却也没多问,只放下筷子起了身,带着人进了里屋。

    弯腰掀开柜子,摸出几只沉甸甸的钱袋来。

    如今姜家也不似从前,多少有了些底子。

    小儿从洛阳带回几块封赏金锭,婚宴上收的礼银也还没动,这几袋里头,装的皆是硬货。

    可姜明连看都没看,手一伸便将那些钱袋尽数拎起,便转身要走。

    走得急,风也带了三分。

    人影都快出院去了,才又回头喊了一嗓子:“爹,这两日看好小妹,别让她乱跑!”

    说完也不等回音,身子一晃便没了人影。

    只余桌上那盏灯,被风灌得一抖一抖,映着夜色忽明忽暗。

    那一夜不知怎的,村里竟闹得厉害。

    远远近近,有人喊叫,有人奔跑,犬吠鸡鸣,吵成一片。

    东头一阵呼喝,西头一阵喧哗,仿佛整座两界村都被翻了个底朝天,睡意未醒,先被闹得不安生了。

    等到天光破晓,寒气未退,姜家老屋却出奇地静。

    往日这个时候,早是书声琅琅,晨课初启,可今儿个,却连半点动静也无。

    姜明彻夜未归,院里自然也少了那道清朗的讲书声。

    姜义起得早,穿衣洗漱都没顾上,只吩咐柳秀莲和姜曦:“你娘俩今儿别乱走,守着家。”

    这才披了件旧褂子出门,脚步比往常快了些。

    一路走到村口,果然听见那边早有闲人聚着了。

    几个老爷子蹲在晒谷场边,手里捏着烟袋锅子,正你一言我一语地唠得热火朝天:

    “昨儿夜里古今帮那帮小子练拳练疯了,整整折腾了一夜!”

    “我看哪,不是练拳,是操兵!唐家铁匠铺都让他们给包了,打的可都是真家伙,刀枪剑戟,样样来!”

    “往常练拳不就拿根木棍糊弄?今儿可不同,连那老唐家的炉火都烧了个通宵……”

    “这架势,不像是演戏,怕不是姜家那位大小子,真要带着人出去闯一遭了!”

    姜义站在那头,手揣着袖子听着,眉心微蹙,却也未插话。

    自个儿养出来的儿子,什么性子,自家清楚。

    那是个一板一眼的,从来不兴冒冒失失的事。

    念头一起,当下也不耽搁,脚下步子一提,径直往唐家铁匠铺去了。

    还没拐进道口,就远远听得一阵阵锤砧之声,铿然作响,节奏利落,听得人心头都跟着一紧一舒。

    铁匠铺前烟火正盛,热浪扑面,一股熟铁炙火的气味扑鼻而来,呛得眼都眯了几分。

    只见唐铁匠赤着膀子坐镇当中,手上锤未停,嘴上却喊得飞起。

    指挥着一群半大小子敲锤打钳,场面好不热闹。

    那帮小子也争气,一个个袖子挽得老高,汗珠顺着下巴往下淌,脸都烧得通红了,硬是没一个退缩。

    不是为了精雕细琢,而是为了赶数抢时,刀枪剑戟,做得虽粗,可架势齐全。

    姜义站在铺里转了一圈,却不见自家大儿的影子。

    倒是那大牛杵在一边,袖口也挽到肘弯,满脸红光地指挥小子们抡锤抡钳。

    这位是打小跟着姜明摸鱼捉虫的玩伴,如今挂了个“左护法”的名头,脸上的架子倒是有模有样。

    姜义也不绕弯子,几步上前,开门见山:“姜明呢?”

    大牛一见是姜义,立马把那副“左护法”的架子收了个干净。

    笑脸堆得跟年画似的,腰都比平时低了两寸:“姜叔,帮主一早去了刘家庄子。”

    话还没落音,嗓门倒先拔高了,冲着一旁几个扛了刀枪的毛头小子吼了句:

    “听好了!村南的,岭西的,还有赤松道那头,各自盯紧了!刀别忘了别腰上,眼睛给我放亮点!”

    一通乱吼完,才回过头来。

    见姜义面无表情,袖子一抖,脚下微错,整个人已似踏风穿云般,飘然出了铁匠铺。

    他身子不重,落地却稳,一步三尺,一路直往刘家庄子掠去。

    不过盏茶光景,已到了门前。

    远远望见那瘦高的仆从,正低声朝姜明说着:

    “庄主三日前出门巡山,至今未归。”

    语气平平,神情也隐有忧色。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