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零三章 熙丰议和!(4k)

第二百零三章 熙丰议和!(4k)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熙丰元年,一月初。

    会州,中军大帐。

    着甲军士,长矛上举。

    三步一人,肃然而立。

    主位,江昭口含蜜水,面色平和,眼中平和无绪。

    自主位以下,席分左右。

    左列,以章衡、顾廷烨、种谔、包顺为首的文臣武将,皆是面色肃然,不苟言笑。

    右列,以梁乙理、嵬名漫遇、薛宗道为首的西夏臣子,面色凝重,严阵以待。

    除此以外,还有几十位没资格入座的大周、西夏官员,凛然肃立,目不斜视。

    一杯蜜水饮尽,竹杯轻放。

    江昭向下望去,注目于一位熟人。

    “嵬名国相,近来可好?”江昭淡淡一笑,问候道。

    国主遭到阵斩,西夏为之大乱。

    持续了约莫十天左右,李谅祚七岁的独子李秉常继位,太后梁氏垂帘听政。

    几位议和负责人中的梁乙理,便是梁太后的弟弟。

    以西夏的政治习性,要是不出意外,嵬名漫遇的国相之位迟早被摘去。

    取而代之者,就是梁乙理。

    如此,嵬名漫遇怎么可能好?

    果然,嵬名漫遇脸色猛地一黑。

    作为李谅祚的族叔,也是国相。

    国主御驾亲征,国相自是主管治政,维持朝廷运转。

    谁承想,国主竟是遭到阵斩。

    幼主登基,太后垂帘听政,旧臣的处境一下子就糟糕起来。

    就连求和,也并非是以他为主,而是以国舅梁乙理为主。

    “哈哈!”

    江昭摇摇头,轻笑一声。

    昔日,先帝驾崩,嵬名漫遇南下吊唁,一口一句“上国”、“岁赐”,伏低姿态,却又不乏威逼胁迫之意。

    如今一观,不过是插标卖首之辈尔!

    “说正事吧。”

    笑意一敛,江昭望向西夏一方,徐徐道:“使者求和,所求无非是国主尸身、俘虏与互不侵犯和约三样吧?”

    边疆求和,流程并不繁杂。

    一般来说,就是失败方承认战败,谦卑求和。

    在胜利方的主导下,胜利方摆出议和条件,失败方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即可。

    本质上,就跟市井小贩砍价一样。

    梁乙理、嵬名漫遇、薛宗道三人相视一眼。

    约莫三息,国舅梁乙理试探性的说道:“以及会州、邃州的割让问题。”

    “嗯?”

    江昭淡淡瞥了一眼,漠然道:“使者莫不是说笑?”

    会州、邃州的割让问题,说白了就是西夏还想争取一下两州的归属权。

    这怎么可能允许?

    边疆拓土,本来就是机缘难求,注重天时、地利、人和。

    这一次,若非李谅祚不幸遭到阵斩,西夏大军溃败而逃,他也不可能二次开疆拓土。

    最起码,要是李谅祚没有遭到阵斩,开疆拓土的难度一定会大上不少。

    难得开疆拓土,几万将士搏命得来的疆域,怎么可能还回去?

    不是谁都是司马光的!

    梁乙理一叹,不作议论。

    他也就是试探性的问一问而已。

    届时,要是有人朝中问起疆土的割让问题,他也能够应答。

    “江尚书说一说条件吧。”梁乙理沉声道。

    万余俘虏,国主尸身,以及互不侵犯条约,都是必须要赎回的东西。

    主动求和,注定了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求和。

    国主遭到阵斩,幼主登基,大夏百姓人心惶惶,文武百官焦灼不安。

    上上下下,求和之心,都已经达到了巅峰。

    求和,势在必行!

    “一,西夏称臣。凡西夏国主,必须得经过大周皇帝的赦封,方为正统。”江昭徐徐道。

    这一条是以前就有过的约定。

    庆历议和,西夏称臣,就有过一样的条约。

    可能不重要,但是儒学社会,最是讲究这玩意。

    该强调还是得强调。

    梁乙理点头:“可以。”

    “二,会州、邃州自此是大周的疆域。为此,要允许边军在会州、邃州边缘地带修筑堡垒。”江昭继续道。

    沉吟几息,梁乙理应声道:“可以。”

    堡垒一修,注定了要想抢回会州、邃州是千难万难。

    饶是如此,也唯有答应。

    谁让大夏是失败者呢?

    “三、设立榷场,行贸易互市,促进两国贸易,允许西夏以骆驼、食盐、铁器、粮食、药材交易茶叶、瓷器、丝绸、药材。”

    这一条是不平等的物资交易。

    规定的几种交易物资,食盐、铁器、粮食都是典型的战略性物资。

    相较而言,茶叶、瓷器、丝绸的重要性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贸易不平等,有没有商人交易呢?

    答案是有的!

    凡是西夏贵族,无一例外,都贼稀罕茶叶、瓷器、丝绸。

    特别是茶叶,几乎融入了西夏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

    西夏人饮食中的牛羊肉、牛羊乳、奶酪都是油腻难消化的食物,而茶叶能解腻。

    关键就在于,西夏人日常消耗大量的茶叶,但西夏国土却几乎产不出茶叶,唯有向它国购买。

    这也是为何“岁赐”特意规定了要赐下茶叶。

    因此,即便都知道茶叶没有食盐、铁器、粮食更重要,也一定不缺商人交易。

    说到底,不是谁都在意国家的存亡,该品茶的照样品茶。

    商女不知亡国恨,实为人性。

    “可以。”

    梁乙理皱皱眉,约莫十息,点头应了下来。

    作为战败国,注定签一些不平等的条约。

    江昭补充道:“另外,西夏盛产良驹,党项马名扬天下。西夏,必须每年都与向大周售卖一千匹优质战马。”

    “这不可能!”

    梁乙理一惊,下意识的否决。

    须知,大夏也就年产三四千匹优质战马。

    强制交易一千匹优质战马,一下子就去了四分之一,这也太狠了!

    自古以来,马匹就是南方政权的弱点。

    仗着马匹优良,西夏才能屡屡侵扰大周边疆。

    嘉佑年间,董毡签订盟约,并开始与大周交易战马,一定程度上为其弥补了这一弱势。

    要是大夏也开始交易,这一弱势就会越来越小。

    持续时间一长,甚至都有可能不复存在。

    “万事都有可能。”江昭淡淡一笑。

    “这恐怕不行。”

    迟疑了几息,梁乙理仍旧选择了拒绝。

    战马,这是真正的顶级战略物资。

    说是事关国运,也丝毫不为过。

    要是真给了战马,大夏恐绝再无翻身之日。

    梁乙理的担心,江昭亦有察觉,顺势向下重重的望去,若有深意的道:“以西夏的国力,难不成多了一千匹战马,就能逆转胜负吗?”

    “嗯?”梁乙理一怔。

    两者对视,江昭目光一斜,瞥向了辽国的方向。

    战马,不是对付西夏的!

    仅是一个眼神,梁乙理的坚定态度就松动不少。

    话糙理不糙。

    以大夏的国力,一向是在大周与辽国之间夹缝求生。

    所谓的三大政权,实际上并未形成三足鼎立,更多的是以大夏为缓冲,从而让两大巨无霸达成和平。

    辽国战马优良,大周要购买战马对付辽国,倒是情理之中。

    江昭收回目光,徐徐道:“昔年,两国有一岁赐。如今,岁赐更替为岁贡。”

    “四、西夏向大周呈上岁贡三十万贯。”

    “不可能!”

    梁乙理一拍桌案,面色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霎时,大帐内剑拔弩张。

    兵戈之声,让梁乙理清醒不少。

    他连忙解释道:“大周是上国,岁赐折钱几十万贯,甚至都难以伤筋动骨。可大夏是小国,如何能承担得起岁贡三十万贯?”

    “还望主帅明鉴。”或许是考虑到气氛低沉,梁乙理语气不自觉的低了下去。

    主位,江昭眼皮微抬,附和道:“言之有理。”

    “这样吧。”

    一挥衣袖,江昭阔绰道:“砍到二十万贯。”

    “上一条设立榷场的条件,其中之一是关于要购买西夏优质战马一千匹的条件。”

    “如今,大周战马的市场价是三十贯上下,本官就给你算成四十贯一匹,一千匹合四万贯。西夏盐池盛产池盐,市场价是两贯一石,就给你算成三贯一石,五万余石就是十六万贯。”

    江昭面色严肃,郑重道:“如此一算,每年岁贡千匹优质战马,五万余石池盐就行。如何?”

    “这”

    梁乙理不禁迟疑起来。

    相比之下,十万贯的确是更容易接受不少。

    甚至,江昭都帮他算好了账。

    千匹战马,五万余石盐。

    这个量卡得极好,恰好是他所能承受的范围。

    千匹战马,他方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五万余石盐,就更不是什么大问题。

    大夏一年产盐约莫五十万石,五六万石甚至都不足零头。

    先帝李元昊在位时期,周夏议和,就曾搞出过“强买强卖”,强制大周必须每年购买十万石青盐。

    由此观之,大夏的盐池产量究竟何其惊人,五万余石盐,还真不是什么难题。

    区别就在于,这五万余石盐纯粹是“赔款”,先帝时期是可以卖钱。

    足足沉默了二三十息,梁乙理一叹:“可以,日后就在会州交易。”

    不差这一条。

    “好!”

    江昭抚掌大笑:“国舅果真是爽快人。”

    “敢问国主尸身与俘虏?”梁乙理连忙问道。

    国君尸身,关乎国威,若非万不得已,决不能留在大周。

    “来人。”

    江昭一挥手,自有士卒抬上李谅祚的尸体。

    经过特殊处理,其尸体已经干枯,但仍能让人轻松辨认出真假。

    “陛下。”

    尸身即现,国相嵬名漫遇老泪纵横。

    二十一岁的国君,就连执政十几年的没藏讹庞都被他打败。

    按理来说,这注定是一位雄主。

    谁承想,首次御驾亲征竟然就遭遇不测。

    天命不公啊!

    “俘虏,就约定在西宁古城。一日放一次,一次放一千。”江昭继续道。

    “就依主帅所言。”梁乙理点头。

    释放俘虏,肯定不能一次性的放走。

    一日放一千,已经非常迅捷。

    “来人,设宴。”江昭爽朗一笑。

    熙丰议和,就此谈成!

    汴京,常朝。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丹陛之上,赵策英抚膝而坐,平视百官。

    目光之下,自有难以言喻的底气与自信。

    继十月末罢朝以来,朝议再度恢复!

    下方,司礼掌印太监手持一封奏疏,徐徐念道:

    【臣江昭谨奏:

    熙丰元年正月,臣于会州受西夏使梁乙理、嵬名漫遇等请和。彼求归国主尸身、释俘虏、定边约,臣奉圣朝威德,严立条款如左:

    一曰:正名定分。

    西夏当称臣奉表,嗣君继立须待天朝敕封,永守藩礼。

    二曰:划疆守土。

    会、邃二州永归圣朝,许缘边筑堡屯戍,绝其反覆。

    三曰:榷场定制。

    开互市于边陲。

    四曰:岁赐更替。

    罢旧赐,易新贡,名为“岁贡”。岁贡折马千匹、盐五万余石抵二十万贯,岁岁无缺。

    李谅祚尸身即时发还,所俘将士日遣千人,至西宁城交割。

    伏惟陛下圣鉴!

    此五款皆经使臣画押,梁乙理等慑天威而尽诺。割地筑堡可固秦陇;战马岁输实补军缺;盐利充公足裨国用;称臣纳贡以彰正统。

    臣江昭诚惶诚恐谨奏!】

    言罢,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岁赐、岁币,都是大周给其它国家。

    谁承想,竟然还能搞出个“岁贡”,受其它国家朝贡?

    “好,好,好!”

    丹陛之上,连连抚掌,道了三声好,赵策英爽朗大笑。

    遍观史书,要想成就千古一帝,谁不得有几个小国上供?

    遥想十年以前,大周还在岁赐西夏,如今便已两级反转,岁赐更替为岁贡。

    也唯有江卿,才能有如此本事!

    “江卿,实为国之栋梁!”

    赵策英欣喜道:“待拓疆功臣归来,朕要大贺天下!”

    班列百官,无人反驳。

    开疆拓土的功绩,的确是该大贺大赏,以免伤了人心。

    此次拓疆,官家更是竭力支持江子川,为拓疆大业出了不小的力气。

    大贺特贺!

    大赏特赏!

    大书特书!

    几乎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不过,主帅江昭乃是鲁国公、礼部尚书衔兵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

    单拎出一个职位都是紫袍大员,更遑论四者加于一身?

    这已经是半步阁老了吧?

    还能怎么赏?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