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送去文书时,我写过这个想法,我还说如果有了海上的船队运送甲士,从琅琊县甚至可以挟制楚地,一旦楚地有变,我们琅琊的船队就可以南下,从海上杀进楚地,上个月时公子扶苏让人送来的文书,叮嘱我此事不能着急。”
稂喝着此地特有的酒水,琅琊的酒水与楚地的酒水有些类似,不像关中的酒水那么烈。
但这种米酒就是容易醉人,喝了一小碗,稂就不愿意多喝了,而是吃着烤好的鱼,这种刀鲚依旧是徐福最喜的下酒菜。
用过酒之后,徐福问道:“这一次来打算多久回去?”
稂拍了拍随身带着的包袱,道:“我想在这里住几年,我带了不少书,继续在这里教书。”
闻言,徐福笑道:“那太好了,治理琅琊县的事,你可要多帮我。”
稂对此没有拒绝。
第二天,徐福与稂去看了建设在黄河出海口的船坞,秦人行事有一个特点,不论造什么,都要造得足够大,因此这里的船只也是如此,尖底的船只十分能吃水,在海上很稳。
徐福解释道:“我们造了二十艘这样的大船,能够装上千人的甲士。”
这些甲士运到楚地去打仗吗?
只要楚地不起兵,琅琊的海船也不会南下的。
可楚地一旦敢起兵,琅琊的船队肯定会第一时间去攻打反军的后方。
前往越人的海滩时,他才听徐福说了一件事,越人的老族长过世了,早在一年前就离开了人世,那位老族长对他的族人说,要相信公子扶苏,他们这些越人没什么好指望,唯有相信信守承诺的公子扶苏。
这大秦有这样一位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的公子,确实会引得很多人效忠。
其实,不论换作谁,都愿意投效这么一位人,这样的公子一旦成为下一个皇帝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效忠。
稂独自一人走到海边,在海边的断崖边,他见到了一个等在这里的姑娘。
那姑娘见到了稂之后,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道:“你真的回来了!”
稂道:“嗯,我是公子扶苏的弟子,我一定会履行承诺的。”
她脸上的笑容越发明媚,道:“你现在是秦军的百长了,不再是以前那样的教书夫子了。”
“我是来与你成婚的,我还要带着你去见我的家人,这与我是不是百长没有关系。”
这个姑娘忍着笑意,她背过身不再看这个男人,而是面朝大海,站在阳光下,她的脸上却怎么都藏不住笑容了。
半月后,稂在此地与这个姑娘成婚,并且继续在这里教书。
徐福站在琅琊台上,看着从咸阳送来的文书,这一卷文书是写在一张薄薄的绢上,看文书上所写的介绍,原来是这东西是纸,此物便于携带,将来会有写在纸上的书,传遍天下。
对秦来说书很重要,只有书同文政令才能得以通行,只有书传播的越多,这个国家才能更稳固。
在文书中,徐福看到了一件事,公子扶苏要开始扩大的支教的规模,并且今年的齐地要开始一场大规模的迁民。
这应该是一场数十万人规模的迁民,所有被迁去关中的居民都必须是贫民,迁民入关中之后能够分得田地。
看到了这卷文书之后,徐福就去了齐郡,见齐郡的郡守。
本来这种事与他徐福无关,也不会迁琅琊县之民。
这一次迁民的范围主要在齐鲁两地,徐福觉得他有必要看看齐地的郡守如何施行。
迁民是大事,而且这一次规模很大。
周青臣来了齐地,看着秦军将一队队的人拉去关中,他又与几个秦军交谈着。
孔随上前道:“先生。”
孔随是孔鲋的儿子,亦是鲁地与齐地名仕中较有名望的人。
“秦人将这些人口拉去关中,是为了建设宫殿吗?”
周青臣回道:“修渠垦田。”
孔随问道:“上一次挖渠二十万人入关中,如今又要多少人?”
周青臣又道:“当初迁入关中的二十万人如今依旧居住在渭南,没有人想要离开,他们都过得很好。”
“先生为何帮秦军行事?”
孔随蹙眉,他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以及不解。
始皇帝在封禅泰山之后,命人拆了齐地的神祠,用秦法强行替代神祠,那位公子扶苏还行二十四节气历法。
不论是始皇帝还是公子扶苏,他们都要扼杀齐鲁两地原有的风俗,将这里的一切都按照秦法施为。
在孔随认为中,嬴政封禅泰山之后,齐鲁两地的名仕包括楚地那些旧贵族,他们对秦更加敌视了,再者淳于先生死后,各地的人要反秦的人越多。
周青臣是当年与淳于先生一同受始皇帝诏命入秦的博士。
现在淳于先生过世了,他不帮着齐鲁两地的人们,反倒是帮着秦军办事。
这才是让孔随不解的,他神色警惕地看着那些秦军,低声问道:“先生?”
周青臣道:“我不是在为秦办事,我只是做我想做的事,有个孩子告诉我,如果秦是为了天下人行事,我亦是为了天下人,那么我助秦军行事也是一样的。”
孔随一时哑然,周青臣从秦回来之后,怎么像是换了一个人。
周青臣看向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孔随,道:“你们孔门如今只有这么几个孩子了,好好活着吧,离那些人远一些吧。”
听到对方的忠告,孔随反问道:“先生难道要抛弃当年与淳于先生,与齐鲁两地名仕之间的盟约了吗?”
原本是想给对方一个忠告,却听对方还反问自己。
“什么盟约,是要反秦吗?”
“先生何须多问。”
周青臣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了一个让对方好自珍重的神情,就走向齐地的郡守府。
孔随连忙跟上脚步,跟着一起前往郡守府。
在郡守府,周青臣见到了徐福,徐福是认识周青臣的,便笑着问好。
回到齐地时,周青臣听说了徐福的事,两人就攀谈了起来,无视了跟在后方的孔随。
徐福道:“当初入秦的齐鲁博士中,只有先生在北方的长城戍守了数年。”
周青臣笑着颔首,他也知道徐福此人经历过的事,这些事不难打听,这些事在关中不怎么起眼,却在齐地有不少人知道。
众人进入郡守府,见到了神色颇为为难的齐地郡守,以及在此地的数个县令也都是面露难色。
“当初修长城征发了多少徭役,征发了多少人入军,这才过去几年,又要迁民这么多人。”
也不知是谁,先抱怨了一句。
“当初公子扶苏为了开凿敬业渠,几乎是迁光了崤函道上与韩魏旧地的诸多贫民,听说这一次韩魏旧地被迁去了两万户贫民入秦,那一个个县的人口都要迁空了,这是拖家带口的迁民,十万人几天之间就被迁走。”
徐福听着这些人的言语,这的确是一个大工程,而这一次齐地与鲁地的贫民也都要迁走,按照这一次的迁民规矩,一户耕田不足两亩以及只有两亩的贫民先被迁走,而后是不足三亩,不足五亩,依次往上数田。
郡守看着众人道:“原本,按照丞相的意思……”
听到是丞相的意思,在场的二十六个县令纷纷提起精神。
郡守语重心长地对众人道:“丞相想要按人数迁民,之后听闻丞相又改了说法,要按照田亩划分贫民,原本的五万户,如今看来十万户都不够。”
又有县令道:“听闻此事是因公子扶苏又要修渠了。”
“他们秦地怎么年年修渠,哪有这么多的渠给他们修。”
“我们齐地与魏地也有这么多旱地,怎么不来我们这里修渠。”
“说不定,再过几年,公子扶苏就把渠修道你家门口了。”
关中的治水修渠好像没完没了,这一次郡守是来通知众县令的,不是来与众县令商量的,年迈的郡守吩咐道:“你们都按照丞相吩咐办事,若让老夫查到你们在其中做了手脚,别怪老夫不客气。”
当众人都应声退下了之后,徐福与周青臣要离开时,郡守特意留下了这两人。
齐地的郡守也姓田,但与田荣他们那些齐地旧贵族不是一路人。
郡守笑着道:“两位,听说从咸阳又有文书送来了?”
徐福回道:“确实有文书送来,琅琊县不参与迁民。”
老郡守道:“那是自然,琅琊县是公子扶苏建设的重地,徐县令有什么需要自可以与老夫说。”
随后他又看向周青臣,道:“先生依旧是秦博士,此番迁民,还望先生从中指点。”
这位郡守面对徐福与周青臣十分客气,这也没办法,这两人是能直接向公子扶苏递话的人,值得拉拢。
徐福知道这位郡守是爱民的,他讨好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也是为了保住齐地的人们,为了抓捕当初反秦的田荣三兄弟,这位郡守至今让各县的官吏都看得很紧。
入秋之后的中原,各地都结束了秋收,在泰山通往韩旧地一路向西,抵达崤函古道一路入函谷关的要道上,每天都有成群的人入关,进入了秦地。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