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四十八章 “还价”

第一百四十八章 “还价”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嬴政道:“他说要给渭北改土增收,开渠建设泾阳、三原、高陵三县,那条渠叫什么名字?”

    “叫白渠。”

    “回北郊吧。”

    言罢,嬴政重新闭眼,听着马车外的喧嚣声,还有将领的喝令声。

    车队转了一个方向,就朝着北郊而去。

    车队正要前行,又有一骑匆匆而来,来人递上了一个包袱,行礼道:“禀王太尉,此乃渭南所造之书籍,公子扶苏进献皇帝。”

    王贲接过包袱,来到陛下的车驾边,道:“陛下,这是公子进献的书籍。”

    “送进来。”

    包袱被送进了皇帝的车驾中,王贲正要继续带着队伍前往北郊的离宫,却听车驾内传来了皇帝的话语声。

    “去渭南。”

    “是。”

    张苍在渭南造出了纸张,他以为在这里的工作结束了,可以清闲个半年或者是一年,没想到公子的第二个大工程又要开始了,公子又要挖渠了。

    公子擅长治水,公子就会一直用他擅长的手段来治理国家,这是叔孙通的评价。

    现在想来,叔孙通在十年前说过的话很对。

    张苍觉得人生就是活得越久,看得越清楚。

    张苍正要与青臂离开渭南郡,与众多工匠前往渭北参加下一个国家工程,皇帝却驾临了渭南。

    叔孙通带着敬业县的县民迎接皇帝,皇帝在秦军的护送下进入了敬业县的作坊,除了召见了张苍之后就没再召见别人。

    一直到了入夜时分,皇帝又离开了敬业县。

    当皇帝的车驾离开之后,叔孙通跟在张苍身边问着,“皇帝都问了些什么?”

    张苍一脸的忧愁道:“该说的都说了。”

    叔孙通道:“该说的,自然要说。”

    “我该去渭北了。”

    留下了这句话,张苍就带着青臂以及一百名工匠离开了渭南。

    司马欣听到皇帝驾临敬业县,第一时间策马从潼关赶往商颜山,到了此地已是入夜,皇帝也离开了。

    叔孙通望着远去的张苍,“还是年轻好,年轻就能卖命,老夫终究是年迈了。”

    司马欣道:“公子的新渠要连接栎阳。”

    “这不好吗?”叔孙通反问了一句。

    “当然好,栎阳的田一年比一年荒。”

    叔孙通道:“望公子这一次修渠依旧顺利。”

    司马欣望着咸阳方向颔首,在修渠之前谁也不知道好坏,只有等渠修成了田地里真的种出了粮食,那么因此受益的人们,都会记得公子扶苏的。

    翌日,当写在纸上的秦律送到了李斯的面前,这位丞相也是反复观察了纸张许久,这些薄薄的纸上写着一个个字,这些文字的读起来就是秦律,这是大秦第一卷写在纸上的书,这卷书叫做秦律。

    看到秦律二字,李斯是含着热泪走到章台宫前的。

    皇帝回到了章台宫,召见的第一个人就是公子扶苏。

    扶苏走到大殿前,见到了双眼还有些泛红的老师。

    李斯道:“公子先请。”

    扶苏先一步走入大殿内,李斯也脱下了鞋履,走入大殿。

    大殿内,嬴政翻看着这卷书,见到扶苏与李斯走入大殿内,沉声道:“张苍说这种纸,一天能制上千尺。”

    敬业县的造纸规模很大,而且用了敬业渠的水力,眼前的这个规模扶苏并不满意。

    “父皇,以后的造纸作坊是一个能够容纳上千人的大作坊,所造的纸张何止千尺。”

    嬴政询问道:“朕记得,当初北伐时,你将渭南建设成为军中制甲胄与兵器的大营。”

    “父皇,战事结束之后,大营亦可改造成为造纸的作坊,这不过是将作坊换一个用途。”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人们似乎都忘了敬业县曾经建设过作坊。

    公子扶苏是什么人,公子是能将渭南的荒地成为沃土的人。

    只要有足够的人力与物力,这位公子总能做出有益国家的大事。

    他就像是天生就是个能建设的人。

    天赋之所以是天赋,就因这是与生俱来的,别人所没有的。

    甚至,关中也有人在打听公子扶苏是吃什么长大,也给自己家的孩子多吃一些。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请命。”

    嬴政翻看着这卷一个字都不差的秦律,道:“请命什么?”

    扶苏道:“大秦一直以耕种为重,请父皇给敬业县的造纸作坊一个允许,允许那里的人可以在农忙时节,也在造纸作坊劳作。”

    “好。”

    李斯注意到皇帝似乎都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接着始皇帝又问及渭北的事,李斯知无不答,可当扶苏说出要迁民二十万户进渭北时,吓得差点咬到舌头。

    他以为当初的迁民实边的事已够大了,谁知这位公子一开口就是迁民二十万户入渭北。

    二十万户是什么概念,那该是五十万人口。

    要知道现在关中才多少人口,哪怕是把整个崤函道上的所有县搬空,也凑不到五十万人口。

    “儿臣还需向河西走廊迁民十万户。”

    李斯道:“如何迁民?”

    “迁往河西走廊之民,每户赐田五十亩,迁入渭北之民每户赐田三十亩。”言罢扶苏又递上一卷书,道:“父皇,儿臣已让程邈量过田亩,章邯在河西走廊也丈量过土地,都记录在册,请父皇与老师过目。”

    当公子说出要迁民二十万户时,李斯本想硬着头皮答应的,可当公子又说再迁民十万户,李斯硬着头皮也有些答应不下来了。

    扶苏又道:“父皇,老师,不论是建设河西走廊还是建设白渠,都需要劳动力,北伐一战关中各县的徭役名额都已用尽,儿臣只能出此迁民之策来换劳力了。”

    李斯的神色很复杂,还在犹豫到底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尤其关注始皇帝的神色。

    凡事都可折中,李斯觉得一口气迁民这么多不太现实,便道:“公子,先迁一万户如何?”

    扶苏道:“一万户每家出三个壮劳力,也不过六万劳力,白渠比之郑国渠更长,当年开挖郑国渠征发六成更卒徭役,其中三成六国战俘,又有一成刑徒,水工韩国降卒两百人,御史监工与法吏五百人,共计徭役十六万。”

    “老师所言一万户,实不足以挖渠。”

    李斯再道:“三万户。”

    扶苏道:“五万户。”

    李斯先是看了看皇帝的神色,见皇帝神色稍有放松,便道:“好,五万户。”

    离开了章台宫,与公子“还价”到了五万户,不知为何李斯总觉得他应该一口气答应公子的。

    哪怕将整个洛阳与齐地的人搬空,又如何?

    只要关中强大了,就不怕六国旧地的人反复。

    总觉得公子的策略是正确的。

    月光下,公子就走在自己的面前,李斯又回头看了看灯火通明的章台宫。

    只要是皇帝所在的地方,都是灯火通明的。

    曾经,皇帝说过公子扶苏是个不怕黑的孩子。

    一开口就是要迁徙数十万户,公子这哪是不怕黑呀,公子就是个无所畏惧的人。

    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李斯又失眠了,他反复看着写满了秦律的纸张,治理国家就是要无所畏惧。

    当年说出要书同文,车同轨的李斯是多么的雄心壮志。

    李斯觉得现在的公子,比之当初年轻时的自己,更有气魄。

    夜风吹过咸阳城,纸张被风吹起,一卷纸被风吹得卷起,接着在风中翻过了一页又一页。

    皇帝已封禅泰山了,北伐大胜了,蒙恬在北方手握重兵。

    李斯喝着酒水,望着夜空良久不语。

    始皇帝回到了咸阳之后,公子扶苏依旧如往常一样主持着国事,公子已是始皇帝最好的帮手。

    当白渠就要开始动工,关中依旧是盛夏时节,扶苏踩着被阳光晒得炙热的荒地,亲自来看开工的咸阳城。

    各县提供的民夫以队伍的形式,进入工事中。

    张苍沿用了以前章邯管理方式来管理这些民夫。

    章邯深知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没有严格的纪律就没有高效的效率,只抓生产而不抓纪律就没有效率。

    所以,章邯的管理方式就是军法。

    扶苏只能来看看开工的咸阳,而后就回了咸阳城。

    张苍送别公子时就明白,现在的公子已不能像以前那样,建设咸阳桥时就住在咸阳桥边,建设敬业渠时就住在河边。

    现在的公子身系国家建设,不能离开咸阳太久。

    公子只能在此地停留半日,就要回咸阳。

    节气从小满到了夏至时节,二十四节气将每年的月份分成了十二个月,这份新的历法送到了楚地。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卷书信。

    这卷书信被当作告示贴在了会稽郡的城墙上,项羽正在此地读书,出门在外的项梁与几个楚地旧贵族的人走到城门前,就前来看公子扶苏给此地的书信。

    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行支教令,下相与会稽郡的楚人将支教的秦人夫子赶了出去。

    项梁看着城墙上的书信。

    有人道:“这书信真是公子扶苏所书?”

    项梁看着这卷书,却面如难色,这卷书上内容是公子的自省,而这自省不是公子觉得他做错了,而是公子扶苏想要做得更好。

    楚人拒支教令,是因秦治天下尚浅,扶苏为此自省,为治理国家,当全力以赴,不负楚人期望……

    换言之,你们的拒绝,是公子扶苏治理国家最大的动力。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