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每年的这个时候,关中人也会进行祭祀,皇帝的车驾在大队兵马的护送下,离开了北郊的离宫。
今年的农礼尤其地隆重,礼官也是最多的。
上林苑的一片田地边,冯去疾正在注视着祭台上进行祭祀的始皇帝。
祭祀一直持续到午后才结束,始皇帝给了随行的士卒与大臣都赏赐了酒食,冯去疾则陪着始皇帝走入一间小屋。
这是上林苑田地边的小屋,此地平日里少有人踏足,只有这间屋子不染尘埃,常有人打理。
嬴政走入这间小屋,看着堆在一旁的竹简,便拿起一卷看着,写着的都是有关耕种的事。
这些字迹嬴政认识,这是儿子扶苏的字迹。
冯去疾禀报道:“渭南郡的郡丞司马欣常来此地。”
“朕听说了,章邯领兵去了陇西之后,扶苏又给渭南郡多设置了一个郡丞。”
冯去疾回道:“臣以为各地也可如此,一个郡守的权力未免太大,一个郡丞难以限制,但两个郡丞则可以分散权力。”
嬴政没有当即回话,而是继续看着这些书。
“是否要将司马欣带来?”
“不用。”嬴政搁下一卷,又拿起另一卷道:“扶苏为何将这些书留在此地?”
“听说是因高泉宫的书放不下了,其实不只是这里,公子还在潼关县留了不少书,都是当初挖渠时留下的,还有……在修建咸阳桥之时,也建设了一间小屋,在那里也留有书卷。”
嬴政抬眼看向窗外的农田,缓缓道:“扶苏从来不会藏书的,他希望这个天下的人都能够看到这些书,不仅不藏,即便是他在宫里,也常常将书送出去。”
冯去疾站在一旁沉默,那些齐鲁博士与各地的名士大贤恨不得将书当作他的毕生财富,恨不得藏起来。
唯有公子扶苏一心要将这些书送出去,不仅如此还每年都会派出去上百个学子,去各地教学。
这些学子以前都是公子家仆的孩子,那些家仆都是丞相李斯奉皇帝诏命,送给公子扶苏的。
现在公子扶苏用从皇帝所赐家仆的孩子,来教化各地子民。
以后的人们若说起此事,一定也是一桩美谈吧。
冯去疾笑着道:“今年,公子要封叔孙通为大夫子,还说以后关中的孩子都可以去潼关与渭南几个县读书。”
嬴政道:“扶苏想用这种手段教化天下人,才会让李斯睡不着吧。”
只是提点了一句,皇帝便能会意。
冯去疾也是颔首,他一直都知道李斯失眠的原因,以及李斯近来所忧虑的事。
“右相,北地郡来人了。”
见皇帝点头应允了,冯去疾这才告退离开。
农礼祭祀的高台下,一个中年人正神色忐忑地等着,此人正是当初在长城戍守多年的齐鲁博士周青臣。
冯去疾走到近前,看着这位齐鲁博士。
“青臣见过右相,谢右相提点,让我能从北地回来。”
冯去疾打量着他道:“在长城上这么多年,你可曾怨恨过?”
“不!”周青臣将姿态放得更低了,他道:“我不敢有半分怨恨,正是丞相让我去北方,我才知道匈奴之患有多么凶险,如今我深知凡事都要亲眼见过,当年是我等年轻,让右相与丞相见笑了。”
冯去疾道:“当初你在博士府任职,以后博士府会成为学士府由公子扶苏主持,你不用去了。”
“那在下去何处……”
冯去疾让边上的小吏递给周青臣一件衣裳与一卷通关文书,吩咐道:“你依旧任博士,去齐地吧,让齐地的那些还活着的博士都服从大秦教化。”
见对方神色的为难,冯去疾道:“怎么?不愿意?”
“在下愿意。”
冯去疾一手背负,又低声对他道:“在外很多支教的学子,这种学子在齐地也有几个,你可以去找他们,找到了他们之后,你就知道该怎么教化齐地子民了。”
周青臣双手接过木盘,恭敬地道:“在下领命。”
从上林苑离开之后,周青臣先是来到了咸阳城,多年不来这里了。
周青臣走过热闹且繁华的街道,穿过一条条巷子,他找到了当初的住处。
这里是有一片宅院,当初有不少齐鲁博士都是住在这里的,只不过现在此地空空的,正如冯去疾所言,当初入秦的齐鲁博士都离开了。
站在此地,周青臣颇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他很想大骂淳于越,“淳于越你就是一个贱人!”
但对方都死了,现在周青臣反倒是骂不出来了。
他想要推门进入当初的住处,却发现从里面上了门闩。
老旧的木门发出了吱呀声,倒是惊动了此地的一个老人,这位老人上前就问道:“你是来此地住的学士?”
周青臣回道:“我不是。”
看此人穿着一身吏服,还以为是来此地的学士,照理说公子扶苏还未招学士入咸阳,老人家道:“这里是给以后的学士们所住的,你不是学士就走吧。”
“这里以前不是给六国的博士住吗?”
“那都是好几年的事了。”老人家解释道。
周青臣又看了眼他以前在这里住过的地方,神色颇为落魄的离开了咸阳城。
看着往来的行人,周青臣想到,他见过凶悍的匈奴,见过乌泱泱的骑兵,也见过了蒙恬风雪行军,更见过堆积如山的尸首,以及烧红的骸骨。
大抵是有了马镫与长槊的秦军更骁勇,周青臣一度觉得有了马镫与长槊的秦军在中原也该是无敌的。
习惯了北方的寒冷,周青臣甚至有些不习惯春季的关中。
站在原地的周青臣有了一个想法,在离开咸阳之前,想好好看看关中,看过关中之后,他再决定是否要继续为大秦效力,为右相效力。
思量再三,周青臣走上了咸阳桥。
春耕时节的关中很忙碌,周青臣就这么从二月走到了四月。
在陇西,周青臣见到了一个旧人,那是当初一起戍守北方的章平。
章平是章邯的弟弟,周青臣见到熟人心情大好。
章平则看着落魄的故人,要不是对方呼唤差点没认出来,一个须发散乱,衣衫脏又破的人竟然是当初颇有礼数的周青臣。
“一路走来,驿馆的人没让你住吗?”
周青臣摆手道:“我不知有驿馆,一路走过来,饿了就找个人家要点吃食。”
换作别人,这么风餐露宿两个月,也都会成周青臣这样的。
与当初戍守长城不同,章平已蓄养起了胡子,听了对方的遭遇之后,问道:“驿馆是少府令公子扶苏设立的,给往来的官吏暂住的,以前没有这些驿馆,你来这里做什么。”
周青臣望着咸阳城方向,说出了他的来意,又道:“我这半生过得都不好,不知为何,我是真的不想为秦廷卖命。”
章平则笑道:“你还是怕死。”
“怕死?”
“在河西走廊也有一个怕死的人,就在为我兄长办事,他叫陈平。”
“陈平是何人?”
章平解释道:“娄敬说,是因陈平怕死,陈平才让所有的西戎人离开河西走廊,就因为这件事两人翻脸几次动手私斗。”
意识到说这些事与对方无关,章平又改口道:“罢了……你随我去见公子高我们再论此事。”
“公子高?”
在陇西的一处学舍,周青臣见到了公子高,公子高是一个少年人,是始皇帝的儿子,是公子扶苏的弟弟。
这处学舍有不少夫子在走动,还有许多陇西人的孩子,更有西戎人的孩子。
有一间学舍内,有人正在讲述着老秦人的故事。
此刻,公子高正拿着一卷书,这卷书正是由他主持编写的春秋史,将春秋列国的事迹都写下来,大秦要抓住列国历史的解释权。
编书,这是公子高最喜欢做的事之一。
“公子,这是周青臣。”
听章平介绍,公子高搁下手中的书道:“我听说过你,被发配到北方戍守长城的齐鲁博士,你们当初反对丞相迁民。”
周青臣行礼道:“让公子见笑了。”
章平说了周青臣的来意。
一个戍守北方的人,回来之后却不想给大秦效命的博士,最后沦落到只能流浪。
公子高低声道:“走不出心结吗?”
周青臣道:“每每想到死去的齐鲁博士,我都会不安。”
“可你戍守长城时,就不会有这种不安吗?”
“不会。”周青臣神色木然地回答。
公子高稍作思量,便找到了症结所在,面带笑意地道:“我的兄长爱天下人,因此我们给天下人教书。”
见对方依旧迷茫,公子高将一卷书放在他面前,“戍守长城时你一定也想过身后那些手无寸铁的人们,难道不也是为了保护他们吗?如果你心中也有天下人,也装得下别人,那么你不是给秦廷做事,而是为天下人效命。”
闻言,周青臣拿起这卷书,行礼道:“谢公子解惑。”
公子高道:“章百长,带他回去吃点好好洗一洗。”
“是。”
也不知周青臣听明白了多少,第二天就听章平说,送别他时,此人是神采奕奕地离开的。
在公子高心里,他真的打心里认为兄长是爱天下的人,那是一位仁爱的兄长。
因此,有了兄长做榜样,公子高一定要编史书,写好史书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事之一。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