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五原郡,河阴城。
赵云督率部伍缓缓行走在秦直道上,虽然道路以及两侧有着厚重积雪。
但边塞之地朔风强劲,再厚实的积雪,明媚日光照射之下,朔风狂吹,使得积雪气化,变的虚软。
这里的春天来的固然晚,可温度渐渐升高的白日里,紫外线也比较强,积雪消融的速度十分可观。
毕竟边塞之地除了草原,还有几片荒漠。
大面积的荒漠,加速了积雪的消解。
河阴城外,原鲜卑王庭主力扎营地,此刻重新扎起汉军营盘。
赵云督军入驻,当日下午乘冰车渡河,来到五原城参与军事会议。
现在不仅是赵云所部抵达云中四郡,匈奴各部也在得到赵基的调令后,开始向云中四郡迁徙,来这里分配新的草场与牧场。
牧场是春夏放牧的,草场是秋季打草、部落兽群过冬的地方。
普遍来说,牧场在北,草场在南,一年春秋两次转场。
对广大的大岁数匈奴人来说,他们将回到熟悉的父祖之地……相对于夏日清凉的云中四郡,太原、西河与上郡的夏季气温,对他们来说终究是有些炎热。
兽群从云中四郡迁入塞内,气候不适应,也会多滋生疫疾。
虽说塞内冬季相对温暖一些,的确值得人留恋;可现在汉军强势,自然是离的越远越好。
不仅是匈奴各部开始向北迁徙,三郡诸羌残余人口也开始驱赶兽群,向着朔方一带迁徙。
鲜卑、匈奴、诸羌、杂胡,赵基在划分牧场、草场时,肯定是选择相互重迭,彼此对立、间隔,仿佛方格子填色一样,不会让相同的两个色块当邻居。
除了这些,云中四郡此前只有使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两个常设营兵,再无其他常备野战军。
现在赵基则在云中四郡险要处重设塞障体系,直接从诸胡各部中摊派兵役。使用的还是老办法,不过更加细化。
普通兵役是塞障守关兵,进阶兵役是巡查射猎军,再高就能入选义从部队,有立功升爵授职后举家迁入北地三郡、雁门三郡或太原三郡的待遇。
诸胡有功义从自然不能埋没于塞外,给他们一个家庭迁入塞内的机会,自然能在短期内激发他们的作战积极性。
重新划分云中四郡的草场、牧场,是一件繁复的事情。
目前只有赵基有这个威望能快刀斩乱麻分配下去,压制匈奴各部的异议。
匈奴人本性中就有贪婪、勇于开拓的传统,尤其是跟着大司马幕府辗转各地,义从部队立有功勋。
这也是匈奴人敢于讹诈、索要更多土地的底气;换其他人来负责这个事情,匈奴人会强撑着勒索,负责人也缺乏果决处断的勇气。
除了赵基之外,谁都把握不好其中的度。
这种自由裁量,其实是很可怕的,这些人怕激起匈奴作乱……匈奴人对他们作乱,转头又向赵基请罪请降,到时候赵基会杀谁?
所以让其他人来分配土地,这种自由裁量权给与不给,实际上都不会有什么正面意义。除非换一个知根知底的酷吏过来,授权酷吏,让酷吏放开手脚去干。
就匈奴人的生存智慧来说,被酷吏折腾一顿,也就老实了。
可问题在于,赵基身边缺乏这类酷吏;同时,赵基也不想让一个酷吏建立、拥有主导四郡土地分配的履历。
这个履历干不好,就沉了下去。
可如果干好了,以后四郡诸部都会与这个人有一份香火情,类似于门生故吏的关系……游牧部族也是有人情往来可讲的,尤其是抱团有利可图的情况下。
所以这件事情只能由赵基自己来,现在能分配的是各部越冬时的草场;而牧场,则要取阴山之北的广袤草原。
因此各部想要拿到牧场,就要配合赵基一起发动东征。
各部丁壮组成义从部队,配合汉军主力在前开路,各部家眷驱赶兽群,边走边游牧。
组成一个三四十万人口的巨大游牧群体,一路向东蚕食过去,就如篦子梳头一样,能将角落里的诸胡小部挖出来,征服这些小部就仿佛水到渠成一样。
而眼前的难点,就是在于何时发动东征。
要么在黄河凌汛之前,趁着河面结冰,率先头部队攻入云中东部,驱逐步度根残部,让步度根向东逃亡,去散布汉军东征的消息,仿佛乌鸦叫魂一样,让东征沿途的各部做好准备。
也让步度根部的残兵败将们持续宣扬、散布汉军的恐怖传说,持续削减东部大小诸胡的士气。
如果凌汛之前不动,就必须等凌汛结束,能舟船摆渡、架设浮桥的时候再发动东征,依旧是迫使步度根部先跑,去做汉军的摧魂使者。
赵基为难之际,赵云抵达,正好招赵云到五原城中,将河北战报、各类军情档案甩给赵云。
赵云行军劳顿,本就水米未进,此刻也没心情用餐。
他仔细阅读鲜于辅、田畴等人发来的信件,还有幽州部分忠于公孙瓒的县令长发来的军情汇报。
赵基今年护国讨袁,撤离时杀了一批知情不报的河内郡县令长,并通过诏书宣告于海内州郡。
所以现在大军还在五原不曾有什么动作,可幽州一些忠于公孙瓒坚守的县令长,也有假意投降袁绍的县令长们也发来军情汇报,并在奏报中虔诚悔过。
赵云看完这些军书档案,就说:“大司马,我军未到,则袁氏必先行撤离。”
赵基只是摆手示意:“子龙先吃两口填填肚子,再议事不迟。”
“喏。”
赵云放好档案,拿起麦饼咬一块,感觉格外酥软,再看麦饼,见层层迭迭的,还有奶香味。
作为赵氏子孙,乳糖不耐受什么的比较少见。
赵基也才拿起一块酥油脆皮发酵熟面麦饼咬一块,就说:“我也想立刻出兵易京,与袁氏十余万大军一较高低。奈何冬雪即将消融,我军雪橇已是摆设。”
顿了顿,赵基又说:“我想请子龙为我前锋大将,率鲜卑、匈奴义从各三千,汇合本部,编成万骑。先行向东,遥遥声援前将军。若能迫使袁氏撤军,也全了子龙与前将军昔日情谊。”
“是,末将明白。”
赵云应下,虽有一些疑惑,但还是接受这个对他充满善意的决策。
紧接着,赵基就问:“以子龙观之,前将军可是雄心壮志如旧?”
“末将未见前将军,不好断言。”
“嗯,子龙若得前将军书信,替我判断一番。”
“不敢。”
赵云嘴上这样说,却没有直接拒绝。
如果可以,他也希望公孙瓒放弃抵抗,不要再做无意义的抗争。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