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暮汉昭唐 > 第三百七十四章营州与用官法

第三百七十四章营州与用官法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冬,十月。

    长安宫内,钟繇奉上从平州送至的奏折。

    “禀陛下,平州牧公孙康谒表求附,其下令罢辽泽关隘,撤营守之军,以便天兵入辽。平州诸郡县长官,悉听京畿吩咐!”

    相比距离长安六千里之遥的交趾,辽东公孙康的降表更早送至长安。且为表归附态度,公孙康主动撤去防备幽州的兵马。

    张虞翻阅奏疏,笑道:“公孙康能知时务而降,应与王、管二卿劝降有关。”

    “陛下,平州既已遣使来降,不如拣选将领率兵入辽,并委刺史及诸郡长官。因初平荆、扬州之故,辽东诸县长吏可暂不改职,先让州郡长吏考察半年。如有不贤者,依律上报检举,再委贤吏就职。”钟繇说道。

    荆、扬二州郡二百个县,算是州中长吏与郡中官僚,尚书台一时间根本凑不出那么人,甚至已无候补官吏听用,故大多数县令、县长原职留任。

    今时算上新降的平州,尚书台能凑出平州中上级别官吏便已勉强。因此为了维持辽东基层的运转,钟繇不得已如此安排。

    “平州刺史有何人选?”张虞问道。

    “事发突然,暂未有适宜人选!”

    钟繇说道:“以仆之见,辽东毗邻高句丽、韩国、鲜卑,旧时公孙氏威服辽滨,今恐夷人知公孙来降,生劫掠犯边之心。故不如委文武具备之才出镇辽东,都督军政,先军管,再治政。”

    张虞手指轻敲案几,思索问道:“可有适宜将校否?”

    “郝昭旧督荆州军政,其为代朔之将,识弓马,通胡俗,陛下不如令郝昭为将,远督辽东。”荀攸举荐道。

    “伯道武重于文,而辽东多胡,恐伯道难安!”张虞疑虑道。

    说着,张虞点将说道:“阳曲县公郭伯济通达武略,今拜为度辽将军,兼平州刺史,都督辽东军事,率庞德、鲜于银、毌丘兴三将,领两万精兵赴辽东。诸郡守由尚书台选材,务必以年轻英杰或知本地风俗外人为先。”

    “陛下,前汉治四夷之所以安,委贤能之士;后汉治胡夷之所以乱,任庸事之辈。故欲令边远清平,在于用官之法。用官法从善,何愁邦国乱起?”杨俊说道。

    “卿欲改用官法?”张虞反问道。

    “臣略有小得!”

    杨俊作揖说道:“陛下选官尽才以科举进,然郡县小吏无上升之途。而旧时边远州郡官吏多为土人,如交州孝廉、茂才难在中原为官。故以俊之见,不如每岁拔用小吏至边远为官,以确保郡县得有良吏,并每岁为边远州官专留迁升名额。”

    杨俊作为吏部尚书,他与张虞曾经有过交流。因东汉常常将政治上不得意的官吏委任至边鄙之地为官,这些官吏见仕途得不到晋升,转而会攫取经济利益,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必须要制定好相应的制度。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朕自取天下以来,收州郡征辟之权,唯县吏由地方自任。而依卿所言,可由尚书台设‘铨试’,每岁吏员可争相进考,如县曹佐→郡曹佐→州曹佐→除尚书郎。”

    “其中郡曹佐优秀者,参铨试方可任流边县长满五年,课考评为中上者,可拜尚书台郎,或授内陆郡吏县官。而内县长令,流边任郡守满五年,课考评为中上者,如内郡官位空缺,优先迁之。”

    “流边之官称流外官,凡有升迁优先拔用流外官。而欲为流外官者,非考课出众者不能任职。如任郡吏五年,任县长满五年。”

    吏与官的区别在两汉时期,差别没那么大。如州郡长官每至一地,因具有征辟举用之权,常常会征辟当地名士为官。而到了科举时代,将各级官吏纳入中央王朝管辖中,并为了推举殿试士人,常会授与超脱之官。

    故具备有两汉征辟遗风的李唐,在制度内出现了清流与浊流的区分,彼时县吏到老尚能得一县尉。而到了大明,因朱元璋的政治理念,对吏员限制颇多,几乎掐断了吏员的上升空间。

    清朝吸取明制之弊,乾隆时专门推行出‘吏员考满’制,吏员以五年为服役期限,役满后需通过考试授予官职,是为职役与官职过渡制度。

    张虞晓得吏员鱼龙混杂,好坏者参半。但为了给吏员升迁的通道,且便与边鄙州郡接轨,特意创造出‘流外官’这一概念,边地官吏能够得到更好的升迁机会,便能将剥削百姓的注意力转移到治理地方上来。

    若县吏有志进取,可先参加铨试,进迁至郡吏。在郡吏满职五年,评考成绩为中上,要么继续参加铨试,升迁到州中任官。或是向朝廷申请,到边远区域的县出任县长,满五年且评价为中上,五年之后便能直升尚书郎。

    如果吏员中有优秀者,差不多十五年可升迁至尚书台,其所费时间虽比科考长,但因一路从吏升迁为官,治理经验丰富,行事务实,治理内地县时,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凭先前积累的经验,或许能比科举出身的士人升迁更快。

    杨俊思虑少许,说道:“既以郡吏升县长,县长徙郡守,试问陛下州吏如何拔升?”

    张虞眉头微蹙,说道:“州吏欲为流外官,需与郡吏相同,满期五年,评中上。地方官吏不宜短任,除犯律法外,至少五年方可转迁。”

    边缘地区的县长可没那么好当,甚至说因蛮夷不识教化,远赴边疆上任的县长需要冒生命危险。如无大志向者,大概率选择留在中原出任州吏,而非跋涉山川就职。

    以上这些政策导向,最多给基层吏员升迁希望。因为他们即便在边远地方干出成绩,回到中原任职的话,大概率县令干到退休。除非运气好,能够出任边郡太守,干出一番功绩,才有希望回到中原任职。

    顿了顿,张虞提醒道:“从今往后,在京畿任职者不可不治州郡政事。科考留居中枢,如欲升迁为官,不可不至地方任官。杨卿依朕之意拟制,呈交丞相与朕批阅,再颁布推行于天下。”

    “臣遵旨!”

    明代因过于注重科考排名,以至于出现一种奇葩现象,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基层官吏大多数在地方打转,能升迁至六部尚书,便已是气运临身。

    故张虞必须吸取教训,不经州郡之士不能在中央任职。甚至鼓励官吏到边远州郡任职,才能让王朝不至于陷入自我局限之中。

    “对了!”

    张虞念起一事,说道:“平州乃公孙度所请之州名,今既归附我朝当改别名。《尚书》记有九州,青州越海分齐为营州,青州越海乃辽东,故改平州为营州。”

    “诺!”

    杜畿拱手说道:“营州既已归降,交岭宾服或在数月之内。故以臣之见,陛下不如先行着手归降事宜,提前拣选州郡官吏。”

    张虞看向钟繇,说道:“交州蛮夷丛生,无骄横之边蛮,故交州首在抚而非征。故高顺领兵讨交州乱人,而经营交州之士需仔细拣选,当与别者州刺史选拔一视同仁。”

    交州虽与营州都是边鄙之地,但二者矛盾不一样。营州治理问题在外,交州治理问题在内。

    “诺!”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