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从中枢层面掀起的风潮,兴起的大案,并非在中枢抓一批,审一批,杀一批就跟着结束了,真要这样,那不过是刮了一阵风,下了一场雨,地皮湿了又干,没有触及到最根本的地方。
楚凌想要做的是始于中枢,扩至地方的清理,只有将一批违背正统朝大势的既得利益群体,给想方设法的连根拔起了,如此方能将高层的核心意志与观念,真正深入到地方上去。
按着楚凌的细分,正统朝迈向了第三时期,即由表及里、由上至下的全面整顿时期,在这一时期下,大虞会重整纲纪,从中枢到地方,层层梳理,剔除积弊,期间会推动各项新策诸规,同时兼顾到对外大局掌控,以此使大虞国力稳步提升,疆域逐步增扩,实现楚凌既定的战略目标。
至于第一及第二时期,这对楚凌的印象太深刻了,楚凌会永远铭记于心,不使曾经经历过的再发生。
正统朝在悄无声息下经历了三个时期,而在这三个时期间有两个重要转折,且皆是于战争终结有关,一次是镇压内部叛乱,一次是对外征伐得胜,这两次转折带来的影响是深远且巨大的。
甚至没有人意识到新旧更迭,其实在这两次转折下就已进行了,新旧从不局限于年龄层面,楚凌还没有肤浅到这种程度,真正的新旧之分,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故而是否为正统朝才选拔的,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只要你所谋所做对社稷有利,对皇权敬畏,那便是正统朝有用的肱股栋梁,反之就是正统朝要坚决打击与清除的!!
“终于要涉及十六道了,朕等这一日,等的太久了!!”
虞宫,大兴殿。
楚凌负手而立,凝视着眼前所挂舆图,露出一抹淡淡笑意,这对正统朝而言是意义非凡的,对他就更是如此了!!
大虞问鼎天下,下设十六道,各道设刺史,辖制一方,而在各道划分府县,以此构成统治的主体框架。
十六道划分本就暗含深意,既有地理之便,也有权衡之意。
在过去,以韩青领军凯旋为节点,楚凌正式介入中枢,开启他的掌权之路,这期间以权谋开局,兴大案,惩奸佞,聚皇权,扬天威,推新策……继而使中枢初步掌在手中,与此同时使天子威仪、中枢威严传至地方。
这是属于正统朝的,而非是别的时期。
而随着太皇太后薨逝,楚凌谋成北伐之役大捷,则使这威仪及威严,进一步深入到大虞各道。
可在楚凌的眼里,统御天下不能只靠立威,更需立信与立制,唯有这样,方能使政令真正上通下达,以实现他所谋种种。
京畿道。
安北道。
安东道。
西凉道……
楚凌深邃的目光,在一个个熟悉的道落下又移走,这是在过去,因为大局而使帝王威仪,中枢意志覆盖的区域,在这里,有一批接一批官吏完成更迭,使得中枢层面发起的决策,能够在各自治下有针对性的试行。
可大虞不止这几个道啊,剩下的道不到这一地步,那大虞还是皇权专制下的大一统集权王朝吗?
不是!!
大虞是有十六道的,楚凌允许在各道治下,存有一定的差异性,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
但是这个差异,绝不能动摇皇权威仪,中枢控辖的大环境,更不能叫地方上的既得利益群体的私利,凌驾于大虞国策之上!!
真要那样,大虞还是大虞吗?
‘治大国若烹小鲜,稍有不慎则溃于一旦。’
亦是想到这里,楚凌生出感慨,借着要洗牌的契机,他终于要开启至关重要的一步,即对底下诸道各府众县立规矩了。
在这期间啊,或许会有人铤而走险。
但对楚凌而言,他是不惧这些了。
别忘了,在中枢层面,在虞都及京畿一带,是有一批正在推动改革的军队,他们可不是什么散兵游勇。
他们是经历过两次铁与血洗礼的精锐之师,是捍卫与巩固天子威仪、中枢威严的绝对拥趸!!
两次洗礼,一次对内,一次对外,这在楚凌看来是一次都不能少的,真要少了一次,他无法彻底掌控他们,影响力也是不够的。
但是有了这两次,使得一批批立下战功的群体,都得到了他们应有的赏赐,晋升,甚至是敕爵,这就凝聚出了最忠于皇权,听命于中枢的精锐之师了。
“陛下,所召诸臣齐聚大兴殿外!”
“宣!”
楚凌一甩袍袖,转身朝那龙椅走去,进殿禀明的李忠,无声对天子一礼,随即便退至殿外宣读旨意。
大兴殿内外的气氛略显压抑。
王睿、张洪、黄琨、萧靖、暴鸢、史钰、熊严等诸臣依次入殿,他们表情各异,心中更有各种思绪,对天子的这次突然召见,很多人都联想到了今下的朝局。
“臣等拜见陛下!!”
山呼声在殿内响起。
楚凌端坐在龙椅上,那双冷眸扫视殿内诸臣,这次召见,既不是大朝,也不是御门听政,而是御前廷议,故而礼仪规矩要简单些。
楚凌是务实的,对这些俗礼并不在意。
真正的权势,不是靠这些维系的,而是靠说一不二的决断!!
而今,楚凌所拥有的这些,不是他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一次次博弈与较量下,一点点凝聚到手上的。
楚凌他不是那种坐享其成的天子,更非是靠血统维系权柄的虚君,他是真正经历过大风大浪,亲手缔造属于他的权势及威仪的帝王,这靠的是城府,手腕,铁血,担当,决断!!
“今召诸卿前来,是有一些事要明确。”
在沉默了刹那,楚凌沉声开口,“总有一些人,是见不得中枢好的,因为中枢出现了问题,就会向下扩至地方,这样他们所谋就能在乱象下促成!!”
“自朕御极登基以来,对于这种奸佞败类,不知抓了多少,杀了多少,可结果呢,每每有触碰到他们所谓利益的,就会在明里暗里搅动是非!!”
保持作揖姿态的诸臣,脸上露出了各异神色,甚至一些人的目光,瞥向了身旁站着的同僚。
这次应召来御前的,是三省、六部、诸寺、众监等有司主要官员,不过也有一些没有过来。
如廉政总署,榷关总署的。
但也是这样,不少人都知这意味着什么。
“好啊!!”
随着天子的冷喝响起,不少重臣心下一紧,仅是这个语气,他们就知天子心头到底有多生气。
“朕倒是想要瞧瞧,这邪究竟能否把正给压了!!”
楚凌一甩袍袖,探身对诸臣喝道:“既要维系纲纪,就不能只有廉政总署在做,御史台也要动起来!!”
“暴爱卿,此前向御前呈递的那些奏疏,朕是留中了,但眼下,朕觉得是时候把那些弹劾的,都一一甄别一次了!!”
“陛下圣明!!”
人群前站着的暴鸢,强压心头激动,上前对天子作揖拜道:“臣谨遵上谕,臣定于御史台全体,与廉政总署一道重整风气,以正纲纪!!”
果然是这样。
殿内站着的诸臣,当听到这些时,不少在心中默契的暗道。
其实廉政总署、榷关总署、锦衣卫有所行动之际,在他们之中就有一些觉得事情到这一步,就绝不会这样简单的结束。
毕竟今下的大风暴,是先前多股风波及涟漪汇聚而成的。
如果就这样结束了,这多少有些轻拿轻放了。
这是不符合大趋势的。
而现在,以暴鸢为首的御史台,也要跟着下场了,那么这一切才对嘛,由此可见,这股风暴不知会冲刷中枢,更会向地方扩散开。
“吏部!!”
“臣在~”
随着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殿内诸臣无不收敛心神,吏部尚书史钰从人群中走出,毕恭毕敬的对御前作揖行礼。
“吏部铨选推行到现在,也该到了见真章的时候。”
楚凌的目光,定格在史钰身上,语气铿锵道:“中枢所辖一应有司,凡是有所缺,吏部要及时铨选良才,鉴于今下特殊的形势,一应铨选要呈递御前定夺!”
“臣遵旨!”
史钰忙作揖应道。
可史钰的心中却格外不平。
天子这是要大换血了啊。
而内心不平的,何止史钰一人。
殿内所聚诸臣皆知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皆知天子要动真格了,或许这场风暴,他们之中的多数人都是可以坦然处之的,可这不意味着别人就行啊。
这雷霆手段的出现,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从中枢到地方,都会经历对应的震荡,至于有多广,那就不为人所知了。
殊不知这正是楚凌想要的。
大虞的江山,必须牢牢掌控在他手中,不容任何挑衅,也不容任何人动摇!!
人事权,是楚凌必须牢掌的。
只掌着军权,财权,这是不完整的。
现在,到了进行一次规模更迭的时候了,这与先前只涵盖中枢不同,这次楚凌要将地方涵盖进来。
一批经受住考验的官吏,要在地方上有所动了。
而经历这次风暴后,他们是否能在各自位置上坐稳,并真正在位置上有所为,就是下一阶段的考验了。
这其中,必然会有不少落选。
毕竟能进中枢的,永远只是少数。
但是这无所谓啊,反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新鲜血液跻身进仕途,楚凌只要这方面不松懈,那么他从中枢到地方,构建起的主体框架队伍,就能使中枢对地方的掌控,处在不断增幅的趋势上。
……
与此同时,在大都督府。
御前廷议在大兴殿进行着,这不知叫中枢有司多少官吏密切关注,可又有谁知晓,大都督府也在孕育一场风暴。
‘这事儿不好做啊。’
正堂内。
孙河坐在主位上,剑眉紧皱的盯着桌案上所摆,他的内心复杂至极,近来朝野间发生了什么,他是一清二楚的。
而在今日,天子特召一批文官进宫,尽管孙河不知在这场御前廷议上,天子会对他们讲些什么,但有些事他却是能猜出的。
因为他接下来要做的事,跟一些人正在做的,或者准备做的是一样的。
‘徐黜啊徐黜,难怪早先你有那魄力啊。’
孙河目光沉凝如水,盯着那份密函,‘原来在过去,居然有一批军侯,将校,已跟你捆绑的如此厉害啊。’
想这些时,孙河的脑海深处,浮现出一道道熟悉的身影。
孙河的内心是有不平的。
其中有些,跟他,或别人是关系不一样的,可让孙河万没有想到,在这之外,居然还有别的联系。
‘如果徐黜不死的话,那天子要如何处置这些?’
‘天子是否起了废后之念?’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
可想着想着,一些想法,被孙河硬生生止住了。
他不能想,也不敢想。
“呵呵…”
孙河露出自嘲的笑,都到这个时候了,还在想一些有的没的,眼下这关没过,那他就彻底没有机会了。
只是这事儿不好做啊。
牵扯到了勋贵,还有不少将校。
在文官这边,风波一个接一个下,武将这边要跟着起了风波,那闹不好啊,是会出大问题的。
曾经在战场上驰骋,于朝堂上崛起的人杰,如今却陷入到两难境遇,这个考验,比孙河预想的要大太多,也重太多。
只是孙河哪里知道,为了今日,楚凌已经谋划了许久。
孙氏一族想延续荣耀,不能只有孙斌一人表态,孙河也必须表态,一门两国公的殊荣,不是说赐予就赐予的。
既然是洗牌,那就要洗的彻底。
徐黜在早先,有做权臣的念头,那底气不止在于内政这边,在军队也是有的,谁说门生故吏就只局限于文官了?
要知道徐黜是最早一批追随太祖打天下的。
更别提在大虞鼎立之后,在太祖朝后期,又出现了那么多的事,这就难保有一些人为求自保,在暗中向一些人积极靠拢。
如果是好抉择的,楚凌又怎会将这考验给孙河?
毕竟在他御极登基之初,孙河的态度,站在楚凌的角度,也是有问题的,只不过没有徐黜那样过分罢了。
现在想要低头,想要臣服,前提是态度必须要够,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那楚凌并不介意,在今后一个时期下,选择将孙河给彻底打倒!!
而孙河一旦被打倒,就不是他一人的事儿了,随之会被打倒的还有荣国公府一脉,还有与孙河有关系的旧部……
楚凌的心思,深沉如海,他就是要逼孙河走到这一步,才能看出孙河是否有资格继续站在朝堂之上。
他不在乎孙河是否痛苦,是否挣扎,因为这一切都是楚凌精心设计的局。徐黜的死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政治就是这样残酷的!!
孙河自然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这个选择不仅关系到他的生死,还关系到整个孙家的存亡。
荣国公府这些年看似风光,实际上早已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
孙河心中明白,一旦走错一步便万劫不复,也是这样,孙河的眼神变了,“来人啊!!!”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