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124章 你冷静点,你才大一

第124章 你冷静点,你才大一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整个上午,技校的实训教学在这批“新卡片”的加持下,顺利铺展开来。

    接下来的几天,

    张楠又带着改进后的工艺实训卡,跑了好几所合作技校,把卡片挨个送进各个实践车间。

    各校的带教老师和学生看过之后,普遍都给了正面反馈。

    虽然也有些建议。

    但基本都是字段顺序、术语表述、空格留白这些操作细节,和整张卡片的主结构没有太大冲突。

    随着大家边填边改,工艺实训卡的不断完善。

    最终,张楠将一份完整的《通用实训工艺卡》放在了陈露阳的桌子上。

    “通用实训工艺卡,最终稿。”

    他揉着脖子,一脸疲惫:“小陈,我其实不太懂,你弄这个工艺卡的目的是什么啊?”

    照理说,项目现在流程也跑顺了,实训也能干了,不用这玩意也不是不能干活儿。

    但陈露阳非得弄出这么一张又厚又复杂的小纸片子,

    还要人写、还要人签……

    这到底图啥啊?

    陈露阳神情难得地认真了起来。

    “师兄,卡片本身不重要。”

    “关键是这纸上的每一栏、每一个格子的背后是有人用过、有人说过、有人写过的。”

    “这些东西放在别人眼里是静态表格,在咱们看来,是生产的延伸,是教学的记录。”

    “放在哲学范畴,这就叫制度与工具结合下的实践改造路径。”

    “放在经济学范畴,这就叫信息在生产过程中的传递媒介与协作协调机制;”

    “放在力学范畴,这就叫作业动作的参数验证与工艺链闭环追溯;”

    “放在教育学范畴,这就叫工学融合现场记录机制——基于实训工艺卡的跨校协作范式初探。”

    卧槽……

    张楠人都听懵了。

    “小陈,这一张卡片,你能说出这么多名堂?”

    “当然了!”

    陈露阳一脸深藏功与名。

    “那你说咱们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活儿,要是不给自己整出几个响亮点的名头,到时候成果汇报谁能看出来咱们背地里干了多少细活?”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要默默奉献。”

    “但更多时候,不能做无名英雄!”

    张楠忍不住道:“合着你是提前给自己写表彰词呢?”

    “差不多吧~”陈露阳掐算的明明白白的。

    “咱不能让人一看,以为这项目就只是画了几张图、打了几个零件。”

    “那多亏啊!”

    “这些话无论是年底写总结材料,评奖、立项、还是挂成果展板,一套一套地全都能用上!”

    “再不济,还能当成论文题目,一稿多投,来几篇小论文呢!”

    眼看着陈露阳越说目光越是深邃,张楠听不下去了。

    “行行行,”

    张楠摆摆手,哭笑不得地打断他。

    “你可悠着点吧,再说下去,我都怕你回头把工艺卡写进毕业论文里去。”

    “那可说不准。”

    陈露阳眼睛一亮,开始畅想未来!

    “我这卡片,不仅集实践资料、教学样本、制度模板、师生协作记录、现场反馈工具五位一体之大成!”

    “还能配合调研,做小型数据集分析、趋势分析和节点评估。”

    “别说写毕业论文了,写个博士论文都绰绰有余!”

    “不是,哥们儿,你冷静点。”

    张楠忍不住强调现实。

    “你现在才大一。”

    陈露阳骄傲道:“我这是提前规划学术人生。”

    张楠实在不想再听他吹牛逼了。

    “行行行,学术人生您赶紧回寝室睡觉去吧,我这还得画图纸呢。”

    “行吧!你好好弄图纸。”

    陈露阳意气风发地把卡片往桌上一拍。

    “但你画完那张联轴器的套筒图,记得签个名。”

    “咱们卡片上留了‘图纸设计人签名’一栏,特意给你备的!”

    “到时候签字签好看点。”

    张楠:“……”

    接下来的几天,六所技校陆续完成了试制件加工任务,统一将样品与配套资料打包送回修理厂。

    为了确保这批试制件的质量过关,陈露阳一早就安排好了一套检验流程。

    每件试制件都必须配备三样东西:

    一张工艺实训卡,记录具体加工步骤及操作人签名;

    一张尺寸检验表,由指导老师逐项填写公差、孔位、螺纹等关键数据;

    一张编号标签,标注所属学校、班组、批次及工种类别。

    修理厂的一楼,检验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张国强、谭松仁、刘康文、左琢几个师傅坐镇工装平台,各自对照图纸、拿着游标卡尺与千分尺,一件件复测。

    林启明则在一旁负责登记记录。

    等最后一个试制件完成复检,

    林启明翻了翻手里的登记本,把数据递给陈露阳,道:

    “六所技校的合格率从 82%到 94%不等。喷嘴试件的通孔配合问题最多;不少点火线圈模块的走线位精度偏低。”

    “不过整体来看,有四所学校的试件已达到了可装配状态,剩下两所虽存在轻微批量误差,但并不影响用作教学样本。

    这结果可以了!

    相当可以!

    看着林启明交上来的记录本,陈露阳重重呼出一口气。

    这些学生可不是正规厂里的老工人,机床也只是技校的教学设备。

    能将误差控制在±0.2毫米,已经是远远超出他预期的结果了。

    只是……

    陈露阳将目光看向单子上那几件误差超标的试制品。

    失败不可怕,浪费材料也不那么十分可怕。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失败在哪了!

    “林哥,你把这几件误差超标的失败试件单独挑出来,再把他们的工艺卡编号找到,咱们对比对比原因!”

    “好!”

    林启明应了一声,立刻提笔标记,将对应工艺卡抽出装好,

    两人随即带着编号,直奔二楼档案间。

    此时的修理厂二楼,原本的乒乓球桌早已从临时饭桌“转职”,变成了资料整理区。

    桌子正中央,整齐码放着六所技校送来的工艺卡、检验表和编号标签,按学校和试制件类型分类归档。

    桌旁,北大力学系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正在逐一核对、登记、分类。

    而经济系的马进和郭安礼,也跟着穿梭其间,手里一摞卡片、一摞数据,忙得不亦乐乎。

    验收试制件、整理工艺卡是个相当耗费人力的活。

    修理厂本就人手有限,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

    陈露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马进和郭安礼也一起给喊来。

    反正他们是系里安排帮自己弄材料和写报告的,

    写啥都是写,

    干啥都是干!

    自己人嘛~

    早点熟悉工作环境也好。

    但是让陈露阳没有想到的是,听说要来修理厂,两个人竟然都很高兴!

    尤其是马进!

    之前他们就对陈露阳的修理厂早有耳闻,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来实地看一看。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可以一线接触实地生产单位,

    两个人二话不说,背着书包就奔过来了。

    “师兄,楼下有几个失败件,我想找出他们的工艺卡,看看问题出在哪。”

    陈露阳说明来意之后,马进和郭安礼立刻上手,三下五除二地把对应卡片找了出来。

    不光找出了那几张失败工艺卡,

    两人还顺手把同款零件中做得不错的几张卡也挑了出来,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

    仔细对比了桌子上摆着的几排工艺卡,陈露阳忍不住敲了敲桌子,

    “这问题不就找出来了吗!”

    陈露阳抽出一张卡片,抬起手晃了晃,道:

    “同样都是喷嘴通孔偏大。”

    “第二技校卡片上写的是尾段扩孔采用二次走刀,量具参考内校件。”

    “内校件是什么?”

    “内校件是他们自己之前做的零件。”

    “你用它来量新的零件,要是它自己就有误差,那后面做出来的全都错!”

    “还有这个!”

    陈露阳抽出另一张失败的工艺卡,上面写的是:

    通孔车削后扩至17.8,未试配,直接交件。

    “这不出事才怪!”

    “工艺上是按尺寸来的,可这尺寸不能光靠尺子量。”

    “没用标准件试一试松紧配合,就敢交件?万一偏大偏小,拿什么兜底?”

    马进和郭安礼不懂车工操作。

    陈露阳在旁边激动地说,他们就在旁边安静的听。

    终于!

    陈露阳拿起了那张成功生产的试制件工艺卡。

    “要不说第一技校的这个件就制成了呢!”

    陈露阳把卡片举起来在桌上拍了拍:

    “你们看他写的:通孔预钻17.2,半精车17.7后停机试配销规;若松动,反退修整;合格后精扩至17.82±0.02,统一用17.8销规校核。”

    “三道切削、两次试配、一次校核,有标准,有余量,有逻辑。”

    “这不成功都不合理!!!”

    “还有喷嘴这几张!”

    “失败的卡片上,扩孔基本没细化步骤,只写了‘扩孔’。”

    “怎么扩?几刀?试不试配?一句没写。”

    “但成功的几张都写清楚了‘17.2预钻,17.7粗扩,17.82精扩’……

    “这不就明摆着告诉我们了?”

    “凡是做成的工艺,都是有迹可循的;凡是做坏的,要么跳步骤,要么糊弄事。”

    正说着,

    陈露阳突然把那几张好卡片拢一拢,转头看向一旁还在记录数据的马进:

    “师兄,我琢磨个事儿~”

    “咱能不能把所有成功卡片的步骤都拿出来,对比一遍?”

    “要是真都是走的三段扩孔法,那咱就把这方法提出来,写成范例,下次下发图纸时,一起带上。”

    “谁也别再瞎写工艺了,都照这套流程来。”

    马进听完,稍一思索,点了点头,道:

    “小陈师弟,你这是打算以工艺卡为范本,架构起一个规范化工艺流程框架,”

    “让六家技校统一工艺语言,统一步骤逻辑,统一校核标准,”

    “建立一套可复现、可追溯、可迁移的操作体系,”

    “从而实现通用件生产的标准化模块搭建和跨校协同验证机制?

    卧槽?!

    听完马进的话,

    陈露阳原本还抱着手肘靠在桌边,这一下子,整个人都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他直勾勾盯着马进的脸,眼神里写满了惊艳和佩服!!!

    这马师兄绝逼是自己失散多年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他怎么能!!!

    他怎么能每说一句话,都精准地

    戳!到!他!的!心!尖!尖!上!!

    陈露阳站在桌边,眼神炯炯发亮。

    刚刚马进这番“术语轰炸”一出口,瞬间就把他脑海中那些零散、模糊的点子提炼成了一个系统框架。

    之前他想的只是想着“别再出错”“能照着做”。

    但马进却把这个“照着做”的逻辑,上升成一整套“从经验中提炼通用规则”的方法论!

    这和自己拍脑袋“整一份范本发技校”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所以我这是走了个捷径?”陈露阳乐呵呵问道。

    马进笑了笑,语气悠然:“捷径谈不上,算是摸着石头过了河。”

    陈露阳好奇:“怎么说?”

    郭安礼接过话头:“你这等于是先看结果,再倒推过程——把成功的做法找出来,总结出通用套路。”

    “这套逻辑挺像‘最小路径依赖’,也就是我们大一学的那个‘路径最短法’。”

    “但大三学的内容就不一样了。”

    他把几张卡片拍在一起,手指点了点纸上的工序字段:

    “你看这些,每一道工序,其实都可以理解成一次‘操作决策’,它决定了一个‘结果变量’。”

    “我们要是把卡片字段提出来,整理成结构化数据,再给每张卡加个‘合格’或‘不合格’的标签,那就能拿去跑一个多元判别分析模型。”

    陈露阳懵了一下,试探的问了一句:“是多选题选对了几道的意思吗?”

    马进乐了:“差不多。”

    “但我们这个不是‘选’,是‘配’。配工艺组合。”

    “比如说:扩孔方式、试配步骤、倒角顺序,这三个变量只要按照某种特定组合出现——我们就发现它成功率特别高。”

    “像A方式扩孔+做试配+倒角顺序规范,这种‘A+B+C’的组合,成功率就能达到80%以上。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叫做‘优质组合’。”

    郭安礼接过话头:“反过来说,如果某张卡虽然这次做出来没出问题,但它用的是‘D+E+F’的组合,那就说明它是走了一条‘高风险路径’。”

    “我们就能提前标记出来,提醒技校注意:这个方法虽然这回没翻车,但不太稳。”

    “等这套模型建好,我们就能给每一张卡片打个‘工艺组合评分’。”

    “分数高的,是成熟稳妥的做法;分数低的,是容易出岔子的组合。”

    说到这儿,他顿了一下,语气缓了缓:

    “但这可不是说,低分就一定失败。”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