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不一定能换人心,亲情也分薄厚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不一定能换人心,亲情也分薄厚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李建国的东屋里,杜春芳靠在火墙边上嘟囔着:

    “一个个来的时候两手空空的,走的时候大包小包的,也真有脸……”

    李青侠不在意的说道:

    “那老二不是给你拿芝麻饼了嘛,对了,还有霞带过来的花生和粉条子……那你不也看到了嘛。”

    “哪一样我能吃?”不说还好些,一说杜春芳更气了,“他们是不知道我牙不行吗?我能咬得动?就不能像小龙一样,给我买些鸡蛋糕?”

    “那……兴许是忘记了吧。”李青侠也不好解释,怎么说呢,过年过来,李安国和陈兴邦两家子,那纯就是带着笑脸过来的。来的时候带的东西不多,回去的时候的确是大包小包的。

    “咋?成了城里人,吃商品粮了,就主贵了?”杜春芳满肚子怨气,大过年的不好当场发作,只好在屋子里给老伴说,“那小龙给几个孩子买的那么多东西;老大家的,娟她妈给几个孩子做的衣服。

    他们呢?就这样当长辈的?就算娟和强强大了,不要了,那明明昊昊呢?这么小的娃娃,都不知道带些东西过来……他们是不是忘记了咋变成城里人的?”

    李青侠是头一回见老伴发这么大的脾气。

    过年这几天其实亲戚一大家子,还是挺开心的,怎么走了后,老伴就不满意了呢?

    “那我能当着面发火?”杜春芳有她自己的道理,“那两个白眼狼,他们过的咋样我不管,总不能让老大和小龙两家子过年过得不痛快吧?后面我给小龙说,以后再来,可不能再给他们买那么多东西了,纯喂了狗了!”

    “可不兴这么说!”李青侠一听严重了,“那都是咱的孩,咋骂自个哩?”

    杜春芳想想也是,改口说道:

    “就当,就当!”

    她是越想越气。

    李青侠作为一个男人,这方面其实还是看得很开的,他说道:

    “这事你就别管那么多了。你看看,小龙的日子过得多好,一年赚的钱,顶老二和霞家赚几十年的。老大家也好,这地种的多,还开着拖拉机,队里求过来的人多少?

    老大和老小日子过得好,那老二和霞两家估计心里有不平吧。咱们在这边住着,自然就偏这边,也不知道那两家有没有啥难处。咱帮不上,那就别想太多……”

    说帮不上是假的,但没办法帮。李青侠手里有钱,但这钱大部分都是跟着李龙、李建国一起赚来的。

    如果李安国、陈兴邦两家过不下去了,他这个老爹必然是要帮忙的。

    不光他帮,他还要让大小儿子一起帮。

    但现在老二、女儿两家都吃了商品粮,要说日子过的在全国范围来说已经是中上了,不需要帮了。

    只是比不上老大和老小而已,他手里的钱,就没理由给,也不会给。

    给了算啥?拿老大老小家的钱去贴补那两家?他们两个还在老大家住着呢!

    没这样的道理。

    所以杜春芳会埋怨,他能理解,但当老爹的,也能理解老二和女儿家里人的心情。只能随大流去吧,不是啥大问题,不要放在心里。

    杜春芳也就是在老伴这里埋怨一下,大道理还是知道的,拿出去说那就成笑话了。而且她也清楚,老大和老小两家子并不在意这些。

    在老大眼里,自己是老大,应该照顾弟弟妹妹,至于弟弟妹妹会不会回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至于李龙,杜春芳觉得这个也像老大,另外一方面的老大,有能力,把所有的哥姐都帮带着,但心里明镜似的,分亲疏的,只不过不表现出来而已。

    她只是替明明昊昊不平——明明是两个可爱的娃子,怎么就不入那两家人的眼呢?但凡长点脑子了,对明明昊昊好一些,以后……

    算了,有些人,是看不远的。

    西屋里,顾晓霞帮着梁月梅收拾着过年后的东西。明明昊昊已经被李娟和李强带着出去玩了。

    “昨天去娟她外爷家里,她外爷和姥姥还说好久没见明明昊昊了,想着哩。”梁月梅笑着说,“她外爷说,想想前些年,小龙跟着我们过去拜年,他还给小龙压岁钱哩,现在都有娃娃了,真快!”

    “啊?”顾晓霞是真不清楚,“明明他爸也拿过压岁钱?”

    “拿过啊。”梁月梅笑着说,“那时候他也不大啊,十来岁,就是个大孩子。娟她外爷说,就是个孩子,没长大,那就给压岁钱……不过那时候也不多,就一两块钱吧。”

    顾晓霞是真不知道李龙还有这么一段过往,她很好奇,继续打听着。

    虽然两家在同一个村子,十二三岁以后也算是一起长大,但这个年纪实际上无论女孩还是男孩都已经知道男女有别,不会特意在一起玩了。

    梁月梅捡一些能说的事情给顾晓霞说了,引的顾晓霞时不时的笑出声来。

    东屋的老两口听着西屋的动静,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

    看看,这才是最好的妯娌,真就是一家人啊。

    前院,采访还在进行着,李龙侃侃而谈:

    “设计发明清雪机,本身就是看着今年雪太大了。咱们北疆地广人稀,这雪大了,非常影响大家的工作生活。我就想着,如果能搞出来一个机械带动清雪的工具就好了,这样能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市场肯定会需要。”

    “也就是说,你设计之初是为了方便大家的行动,节省人力物力是吧?”姜至瑜一边发问一边记着。

    “当然不光是这个了。”李龙笑笑,“我没那么伟大,我看到了这个发明设计是有市场的,也就是说,发明出来,只要方便,只要效率高,是有前景,有钱赚的。”

    姜至瑜微微皱了皱眉头,李龙这么一说,发明清雪机这件事情,意义就降了一个档次了。

    李龙一看就明白姜至瑜是怎么想的了。他暗叹口气,宣传这个口子,几十年了,是真的有些僵化,老想把那些典型人物塑的高大上,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

    谁不知道谁呢?大家都是人,吃五谷杂粮,谁没个缺点,谁没个私心?

    报导这些事情,就具体点儿,就事论事,别往太大的方向上去靠。见义勇为就是见义勇为,别拉扯平时的;捐款就捐款;也别讲其他事件;发明创造就讲发明创造,讲有什么效益,有什么好处,别讲太大的道理。

    不然容易翻车。

    几十年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二三十年后还是这样。

    唉。

    僵化。

    “咱们的总路线啊,不是说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嘛。”李龙不得不把这一条搬出来,“搞这个,我觉得有市场,能把农机厂的产能充分的发掘出来。

    而我们合作好几回了,有信任基础,我也相信我的发明设计,他们会在产品大火之后,给我相应的回报。”

    姜至瑜的脸色变得好看起来,显然,李龙的话让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角度,去写这个。

    “嗯嗯,不错不错。对了,我听说你搞了清雪机之后,还带人去把往山里的路给清了,是不是有这回事?”

    “是的。”李龙点点头说,“山里的朋友有一段时间没下山,我就在想是不是因为大雪太厚把他们下山的路给封掉了。

    虽然山里牧民不多,但我始终觉得,就算只有一户,也应该有下山的权利。所以我就找了人,带着他们把进山的路清出来了——”

    “你的这个想法真的很好,路清出来了,那些牧民应该很感激你吧?”姜至瑜又问道。

    “嗯,他们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我把他们当成了真正的朋友。其实呢,咱们以前也宣扬过这样的事情嘛,《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篇文章我还记得呢。

    我也是按着那些前辈们的足迹做的,哈哈。”

    李龙开了个玩笑,姜至瑜却觉得,这又是一个好的视角。

    北疆这边能写出彩的新闻不多,但像李龙这时不时就能提供一个出稿思路的,真难得!

    她再次确定,自己这回过来的正确性。

    话题回归到了农业机械化上面。

    “去年我听说了咱们兵团那边进口了大马力轮式拖拉机,那拖拉机就跟二八轮式拖拉机差不多大,但马力却比七十五链轨拖拉机还要大的多,犁地、播种、平地耙地切地啥都能干。

    我觉得啊,以后咱们北疆的机械化发展,就是朝这个方向。”

    “就是说大吗?”姜至瑜问道,“但目前我们的拖拉机厂还生产不出来这样的大拖拉机。”

    “会生产出来的。”李龙很有这个信心,“相信我,一定会的。咱们国家的人在这方面,从来不会落后别人太久……”

    他心里补充一句,除了那个拉胯的防汉如防贼一样的朝代。

    “那你呢?”姜至瑜是想看看李龙在机械化的道路上,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李龙想了想说道,“最近这两年,我在农村呆的时间比较短,不过我觉得我时不时的也会搞一些类似于收割机这样的辅助农业设备。

    因为大的拖拉机,这些东西不是我能设计的,但小的东西,我有些时候还是会胡思乱想一下的,说不定什么时候来了灵感,就设计出来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以后农业机械化,大的农业机械发展线条会简单一些,反倒是类似于中耕机、收割机这样的辅助机械会更有前景一些。

    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农民的双手从地里解释放出来。毕竟北疆太大了,像我们小队,一家几十亩地,想要精耕细作是不可能的,但要提高亩产,节省人工,就只能通过施肥和机械化来完成。”

    “那你有什么构想吗?”姜至瑜问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了,这让李龙有点怀疑,她是不是在打探自己的情报啊?

    “目前还没有。”李龙摇了摇头,“不过有点方向。这两年种打瓜的比较多,这个副业种植来钱比较快,但打瓜籽的采收比较麻烦。所以呢,我就想着能不能搞出来一个打瓜籽的采收机子,但现在还没头绪,只有一个方向。”

    “嗯,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这两年种打瓜籽赚钱的人不少,这一点姜至瑜也清楚,所以她觉得李龙的应该是没错的,有可行性。

    至于说出来后,会不会有人抢先把这个搞出来,姜至瑜没提,至于她有没有这方面的倾向,也不知道。

    李龙猜测可能是有的,不过他无所谓。因为这样的机子他也不知道怎么搞,如果能够提个思路,让别人搞出来,也是件好事。

    至少对于种打瓜来说是好事。

    更先进的机子,现在没必要提,因为没有发明设计的基础,就比如后世康麦因收割完小麦还能把麦草杆子打成方包,又或者可以收割油葵玉米的自动收割机,那玩意儿就不是小打小闹了,一般人肯定是搞不出来的。

    姜至瑜又提了一些关于本乡本县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李龙能说的就说个三成,不能说的也就打哈哈过去了。

    他在姜至瑜这里的人设是一个头脑聪明、思路清晰的进城农民,可不是先知。

    采访结束,姜至瑜大致满意,不过她感觉李龙应该还有一些东西没被她掏出来,有些不甘心。

    但她在李龙面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平时作为乡干部,下乡采访农民,那些人唯唯诺诺的,问什么说什么;但在李龙这里,自己的干部、美女、记者的加成一点用也没有。

    就只能李龙说什么她记什么,哪怕自己预先想到的问题,李龙也不会按照自己设计的套路去回答,这就很苦恼。

    主动权在李龙手里,姜至瑜每回都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偏偏又不全是自己想要的,打个比方说她到李龙这里原本想摘俩西红柿,结果李龙不给西红柿,给了她一根黄瓜。

    拿着从李龙这里得来的采访素材,她还能写一篇文章,非常不错的文章,但自己原来构想的框架就全废了,得另起炉灶,这就挺烦人的。

    姜至瑜离开后,李龙复盘了一下刚才自己说的内容,确认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这就放在一边不管了。

    等到下午,李龙开着吉普车,带着顾晓霞和明明昊昊一起从大院离开。和李安国、陈兴邦两家人走的不同,李龙带着明明昊昊走的时候,无论李娟李强,还是明明昊昊都很不情愿。

    虽然距离很近,说起来想回来就回来了,但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很真挚纯粹,知道要有一段时间不见了,就真的伤心。

    回到家里,下了吉普车,李龙看到小黑、小羊羔子都好好的,盆里还有没吃完的食,也没冻着,说明孙家强还是挺上心的。

    重点是杨大姐和韩芳已经回来了。虽然只是三天没见,但隔了一年,感觉就不一样了,韩芳带着明明昊昊开始在院子里玩,而明明昊昊先前的伤心此刻已经消失无踪,跟着韩芳和小羊羔子对战,欢快得很。

    李龙把带回来的东西放好——主要是米面,然后去温棚里看了看,看炉火正好,也就放心了。

    接下来这段时间,他打算把一部分牛羊肉做成风干肉。已经二月了,按北疆玛县这边的天气,三月初就会雪化,到时牛羊肉保存不了。

    现在燕京那边的对肉食的需求量减少,收购站还会收购牛羊肉,但销售的方向就得好好考虑了。

    自家的肉还能搞个冰箱啥的,送人也行。但收购站收购的量大,就只能另想办法。

    那就做风干肉吧,能不能卖掉另说,至少保存起来是比较方便的。

    另外李龙想着做风干熟肉的时候加一些调料,让口感变好一些,可能销路会更好。

    毕竟如果能好吃一些,谁也不乐意只吃咸肉。

    第二天顾晓霞正式上班,大院子里的生活进入了正轨。

    只是收购站没开,李龙就在厨房里拿自家储藏室里的那些肉练手,想着找好调料的配比之后,后面大规模制作起来,就有经验了。

    然后就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燕京打过来的,那位领导的秘书。

    “领导说了,你这一次做的非常好,有大局观,有格局,没有光盯着赚钱,很好。领导挺高兴的,说下次你来燕京,可以给我打电话,到时要见见你,再聊聊关于北疆的一些事情。对了,领导说风干肉很好吃,下次过来,可以再带一些,别的就不需要了。”

    虽然秘书的电话很短,但信息量很大。

    领导知道李龙做的那些事情了,并且对李龙很欣赏。

    这就足够了!

    虽然李龙当时想着把牛羊肉交给供销社完成任务,也是投桃报李,没想到领导给的评价这么高啊!

    说不激动是假的,李龙真的太开心了!

    如果不是现在有事,他都想着趁着眼下不忙,干脆去一趟燕京算了。

    不光是因为领导是领导,还因为北疆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给奠定了稳定的基础,让自己这样的人材有了发展的可能。

    那种感觉,一般人还真的难以理解。

    总之,很激动!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