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章 1933年贸易形势

第二百章 1933年贸易形势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这就是东非在国际社会上的“口碑”,除了英、法以外,近五十年以来,海外殖民地扩张最厉害的就是东非,如果把东非本土算上,英、法甚至都要甘拜下风。

    毕竟东非本土也是通过殖民扩张得来的,只不过现在完成了彻底的同化和有效治理,成为一个国家,并不简单看做殖民地,这一点就类似美国。

    张晋并不清楚巴多格里奥总督内心对东非的腹诽,至少明面上巴多格里奥总督的态度很让人满意。

    “总督阁下,北非铁路未来是一条对东非和意大利都很重要的交通线路,因此,维护铁路沿线安全十分重要。”

    “东非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而意大利背靠欧洲市场,北非铁路的前途或许不如苏伊士运河,还有直布罗陀海峡明朗,但总归是一个新的选择,尤其是对我们两个国家而言。”

    单以国家计量,实际上1933年的东非就是全球第一大市场,然后是美国,英国,德国……

    东非本身国土,人口,农业,工业和经济规模,都处于世界前列,美国相对于东非而言,差距有些大,但和其他国家对比也是独一档的存在。

    然后是英国,家底雄厚,海外殖民地数量和规模世界第一,控制和主导着众多海外市场的走向,比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间接影响的市场区域更是数不胜数。

    德国主要影响力在欧洲,是当前欧陆第一强国,苏联经济体量虽然更大,但是在质量上和德国差距明显。

    如果以地区衡量,欧洲依旧占据优势,英国掌握全球贸易的重要关键,比如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开普敦,直布罗陀等重要商路通道,德国在工业领域实力强悍,科技水平世界一流,法国坐拥广阔海外殖民地,体量不容小觑,苏联本土工业和经济体量仅次于东非和美国。

    而欧洲还有奥匈帝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等国家,这些国家用各有所长形容也不为过,比如奥匈帝国的军工业,意大利的轻工业,比利时的钢铁,荷兰的金融和转口贸易,西班牙的影响力等。

    如果有人能把欧洲的资源整合起来,那欧洲确实“不可战胜”,但现实是欧洲四分五裂,目前就有三大政治利益集团。

    这三大集团分别以英国,德国和苏联为首,而在三大集团之外,欧洲各国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矛盾重重。

    欧洲之外,就是北美和非洲两大市场,二者之间谁的实力更强,还是有待论证的,在北美有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工业大国,墨西哥的实力也算中规中矩。

    而非洲方面,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东非了,东非往下,埃及,南非和阿比西尼亚帝国处于一档,然后是意大利红海殖民地和南德意志王国。

    因此,张晋说东非是世界重要的市场,参考的就是整个欧洲。

    他说道:“欧洲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东非的经济规模虽然无法和欧洲比较,却也能排进前三。这两处重要国际市场间的贸易,就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欧洲和东非之间,每年的贸易总量在五百亿莱茵盾左右,在经济危机前,甚至维持在一千亿莱茵盾以上规模。”

    巴多格里奥总督对于东非的货币没有直观的概念,所以换算成本国的里拉,一千亿莱茵盾差不多折合三千亿里拉。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因为目前意大利全国的生产总值,也达不到九百亿里拉。

    也就是说经济危机之前,东非每年和欧洲的贸易规模,相当于意大利三年创造价值的总量。

    而这还仅仅是东非和欧洲的贸易,要知道远东,印度洋沿岸,南美都是东非的重要市场,还有东非和北美各国的贸易规模也不小。

    当然,在这些市场中,欧洲和美国的消费力更为强劲,只不过美国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就玩起了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这使得两国贸易规模迅速萎缩。

    欧洲方面,情况也不太好,1932年东非和欧洲的贸易,相比较于经济危机之前近乎腰斩,几乎下降了百分之五十。

    好在东非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并且近期和南美,中东地区的贸易规模增速比较快,欧洲方面也和苏联的贸易也有增加。

    只不过苏联这个买家并不属于长期优质客户,现在苏联的二五计划已经正式拉开序幕,未来苏联大量进口国外工业产品的格局将发生重大转折。

    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工业领域的国产化,以本国工业商品替代进口工业品。

    当然,这并不是说东非和苏联之间贸易就此终结,在非工业产品领域,尤其是农业和矿产两国贸易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粮食是刚需,而苏联在这个领域刚好属于短板,即便苏联建立了自主的农药,化肥生产体系,并且开始铺开农业机械化,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就在1932年,苏联对东非粮食进口的激增,就证明了这一点。

    东非对苏联的粮食出口,本身也迭加了各种有利因素,首先东非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其次,东非是距离苏联最近的主要粮食出口大国。

    以1932年为例,世界的主要粮食出口大国分别是东非,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等。

    这些国家中,大部分分布在美洲,然后是大洋洲,也就是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就属东非距离苏联的距离最近。

    但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粮食出口优先供应西欧地区,也就是英法德这些国家,而在中东欧市场,东非的竞争力就更强了,东非和苏联粮食的贸易,甚至可以溯源到沙俄时代。

    依托苏伊士运河和黑海航线,东非的商品可以直接输送到苏联西南部黑海沿岸,并且再经过苏联的河流向内陆开拓市场。

    其中第聂伯河和顿河最终汇入黑海,经过顿河又可以转运伏尔加河直达里海,连接乌拉尔河。

    从这里或许就可以看出为什么苏联和沙俄,一直都对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念念不忘了。

    对于苏联最重要的三条河流,也就是伏尔加河,第聂伯河还有顿河,都连接黑海。

    伏尔加河是其“母亲河”,也是整个苏联最重要的内河航道,连接莫斯科,喀山,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等大城市,前世其内河货运量占到俄罗斯的一半以上。

    第聂伯河经过乌克兰,并且深入白俄罗斯地区,这些区域对苏联经济意义重大,1932年完工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更是大名鼎鼎,成为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最后是顿河,未来伏尔加-顿河运河建成后,苏联欧洲部分五海,也就是白海、波罗的海、里海、黑海、亚速海将全部贯通并且通航。

    现阶段顿河虽然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它距离伏尔加河并不远,货物转运成本并不算高。

    总而言之,因为苏联的河流走向还有人口,经济分布问题,导致进口东非粮食,能够惠及苏联更多的区域。

    东非到黑海沿岸的距离,虽然比加拿大,美国到圣彼得堡的距离更远,可圣彼得堡缺乏苏联西南部的河流系统来支撑贸易的扩大。

    而这还只是粮食出口方面,东非真正的优势,体现在经济作物领域,因为苏联纬度高,经济作物种类少,和东非农业的互补性反而更高。

    从茶叶,咖啡,到热带果蔬,然后是烟草,橡胶等等,东非农产品在苏联的市场份额是无出其右的。

    而在农业上,苏联对东非进口的多,反过来东非对苏联的矿产需求就比较大了,这也是两国“以物易物”贸易的重要基础。

    至少,现阶段东非和苏联的贸易规模,还是处于上升趋势,对苏联的贸易也是东非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巴多格里奥总督对于东非的贸易情况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东非是意大利重要的贸易国,尤其是在粮食,工业品领域,两国的交易规模不小。

    眼下,利比亚铁路如果建成,那东非和意大利的贸易还会进一步扩大,毕竟利比亚铁路经过的是意大利占领区。

    于是,巴多格里奥总督问出了一个问题:“张晋先生,你说利比亚铁路能够取代苏伊士运河么?”

    在巴多格里奥看来,如果利比亚铁路建成后,苏伊士运河如果被堵住了该有多好,这样利比亚铁路的作用就能最大化。

    对于他的想法,张晋给予了否定:“总督阁下,还是不要想那么多,北非铁路未来能够收回成本都很难说,至于超过或者取代苏伊士运河,完全是无稽之谈,除非整个红海都消失,中间都变成陆地还差不多。”

    从亚丁湾到红海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两千多公里,而北非铁路从东非边境到地中海沿岸差不多也是这个距离,北非铁路输就输在不是水运。

    假设,亚丁湾一直到红海都变成陆地,那走北非铁路确实更加划算,但这是不可能的,想堵塞苏伊士运河,都比把亚丁湾,红海填平更加现实。

    张晋说道:“当然,你也不用泄气,北非铁路的前途,我认为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从欧洲到东非,目前总共也就两条海上线路,而北非铁路就是第三条。”

    “撒哈拉沙漠的环境过于恶劣,这反而也成为了北非铁路的一个重要竞争点,因为除了北非铁路以外,整个撒哈拉地区,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北非铁路即便放在前世,也是唯一一条横穿撒哈拉沙漠的铁路线。

    前世最有可能贯穿撒哈拉沙漠的铁路是埃及和苏丹之间的铁路项目,但也长期处于计划状态。

    这也就是说,未来能否出现第二条贯穿撒哈拉沙漠的铁路,完全看东非的想法。

    张晋说道:“北非铁路一旦建成,它将直接成为东非北方内陆和欧洲贸易的大动脉,涉及我国的东阿赞德省,西阿赞德省,尼罗河行省,巴伐利亚省,北大湖省,以及黑森省。”

    北非铁路直接关联的东非省份就有六个,但势力范围其实更大,像南德意志王国,达尔富尔殖民地,同样也会因此受益。

    虽然,张晋说到的几个省份,在东非全国范围来看,都不怎么起眼,甚至用“东非经济洼地”来形容都不为过。

    可是,那也要看和谁比,这六个省份在东非经济上确实属于“差生”,但放在世界范围,每一个挑出来都是比较能打的存在。这就类似于优等班的差生,放在普通班级,其成绩可能排在中上游一样。

    就以尼罗河行省为例,它的经济和工业,甚至不比隔壁的埃及差多少,而埃及可是一个国家,东非北部的这六个内陆省份,它的下限被东非拔高了。

    不过,东非对于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还是比较在意的,而北非铁路也是事关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项目之一。

    东非北方的最大劣势,实际上就是缺乏出海口问题,北方地区的西部和东部虽然沿海,可质量和数量都很差,就比如东部,直接就是索马里沙漠,中间还被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隔开,陆地交通发展并不顺利,以至于过去北方货物大量经过南边的蒙巴萨,北方铁路也通过东非高原再延伸到到北方内陆。

    西部沿海也就是喀麦隆和加蓬,这两地港口条件虽然不错,但是和北方内陆省份同样隔着雨林和山地。

    而这时候,北非铁路的出现,对于北方内陆省份,就是一个新的机遇,北非铁路建成后,东非北方内陆省份可以直接开展和北非,欧洲的贸易活动。

    并且打通东非铁路网和北非的联络,东非铁路网虽然庞大,但是主要服务于印度洋和大西洋贸易,至于地中海,那不是东非铁路部门不想,而是难度太大。

    有了北非铁路以后,东非铁路就实现了印度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联络,进一步提升东非在世界贸易中地位。

    当然,张晋肯定不能只说对东非的好处,毕竟北非铁路是经过意大利控制区的。

    他给巴多格里奥总督画饼道:“铁路开通后,班加西港所获得的利益就是十分巨大的,即便是东非和欧洲贸易,随便流出一点,也足以让贵国吃的满嘴流油。”

    “并且这条铁路,能够直接加强贵国对利比亚内陆地区的控制,沿线经济的发展。”

    “意大利也将成为未来,东非和欧洲贸易之间的中转站之一,所以维护这条铁路的建设,需要两国的共同努力。”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