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九十五章 移民申请

第一百九十五章 移民申请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继奥匈帝国戒严之后,此时欧洲三个大国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德国方面,阿道夫大肆对工党,犹…还有反对分子进行迫害和清洗。

    接着是苏联内部的政治运动,不少人员因为政治斗争被卷入其中,各路人马相互指责,批判,大量人员锒铛入狱或者受到政治迫害。

    最后是奥匈帝国,眼下奥匈帝国随时可能爆发内战,国内民众惶恐不安,生怕遭受波及。

    ……

    德国,斯图加特市。

    在斯图加特城区中心,东非的领事馆就建在此地,近些日子东非领事馆的来访人员明显增加了不少。

    “这位先生,请问你想咨询哪些问题?”在领事馆的移民署专门办公区,职员布李恩向眼前的男人询问道。

    东非的移民署近些年来因为东非对移民需求的下降,所以关停了在德国的单独办事机构,转而和外交机构联合办公。

    来访者是一个男人,大约三十多岁,他坐在窗口的椅子上回答说:“是的,我想知道如果申请东非国籍需要哪些条件?”

    布李恩听到他的诉求后,解释说:“当下,东非对移民的需求主要针对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科学家,研究员和部分学者。”

    “当然,如果是普通人,也可以选择向我们填报申请,经过我们审核后,可以分配移民地点。”

    实际上,后者就是一个坑,目前东非本土对普通移民根本没有需求,毕竟东非本土的人口都接近两亿,这个人口规模下,东非本土人口根本就不缺乏,尤其是普通移民。

    假设有普通人想加入东非国籍,那他们大概率会被东非分配到南洋,达尔富尔,多哥兰等东非殖民地区域,但是,东非偏偏又不会解释这一点。

    所以,近些年来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德国人,上了东非的贼船,然后到东非的殖民地做贡献。

    这倒不是说东非殖民地对他们的态度不好,而是东非殖民地的条件和本土相比,显然是天差地别。

    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产业不发达,待遇相对于东非本土也略低,至于到东非殖民地做人上人,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也只有东非本土移居殖民地的公民,才能享受到一些政府提供的隐形福利。

    眼前的男人显然不知道这些隐秘,而布李恩也不可能告诉他,移民署也是有业务指标的,如果能忽悠一个不明真相的德国移民到东非的殖民地,那布李恩也能多拿一些提成。

    那个男人问道:“先生,我叫舒斯特,是一名在斯图加特温特吐克海姆汽车厂工作的工人,是车间的焊接工,不知道怎么算?”

    他的话确实让布李恩有些为难,如果放在别的国家,一个焊接工确实算的上高级技术工人,可对于德国和东非这种工业强国,就有些不够看了。

    布李恩问道:“不知道舒斯特先生,你的技术怎么样?焊接工在东非其实并不算稀缺。”

    听到布李恩的询问,舒斯特解释说:“先生,虽然我只是一名焊接工人,但是我向你保证,我的技术还是很过硬的,否则也不可能在汽车厂干下去。”

    “我工作的温特吐克海姆工厂,在斯图加特也算知名的大企业,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

    布李恩点点头说:“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你们这家工厂应该是为戴姆勒汽车公司生产汽车,戴姆勒汽车在德国也确实算比较有名气的汽车厂。”

    舒斯特说:“就是戴姆勒汽车公司,这可是我们斯图加特的知名企业。”

    戴姆勒汽车公司是斯图加特市的三大汽车产业公司之一,另外两家分别是保时捷和博世,不过只有戴姆勒汽车公司在斯图加特有完整的产业,生产民用和军用车辆,同时在高端轿车领域,戴姆勒颇有话语权。

    保时捷虽然也是汽车产业企业,但更类似咨询和设计公司,1931年才成立,专心于汽车设计,它的客户就包括戴姆勒,奥迪等德国汽车生产企业,自身却没有独立工厂。

    而博世的重点经营领域,是汽车配件,像汽车点火系统,燃油喷射设备,电器部件等等,主要为戴姆勒,欧宝等汽车厂商提供核心零部件。

    除了这三家颇具规模以外,在斯图加特还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小汽车产业厂家,就比如内卡汽车厂,瑞特摩托车厂等。

    在1929年的世纪经济危机中,斯图加特还有大量倒闭的汽车相关公司和生产商,能活到现在的,要么有资本,要么有核心技术。

    但是毫无疑问,在斯图加特市当前汽车产业的龙头老大就是戴姆勒汽车公司,排在他之后的保时捷和博世,都为其提供部分服务。

    因此,舒斯特能在戴姆勒汽车公司旗下的汽车厂工作,显然技术并不平庸,至少也是一个熟练工。

    舒斯特就说道:“除此外我还有一张高级焊接工证,并且有十六年的从业经历。”

    布李恩看着眼前的中年人,心里寻思着,舒斯特看起来也就三十岁出头,却有十六年从业经历,那说明他十几岁可能就已经展开工作。

    不过,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并不罕见,欧洲目前可是连童工都还存在,而东非的成年年龄也就是十七岁,之后就可以参加社会工作。

    布李恩说:“好了,我相信舒斯特先生你应该属于高级技术人员,不过,你既然为戴姆勒汽车公司工作,为什么还想移民海外呢?要知道戴姆勒汽车公司可不是小厂,它的待遇至少比普通企业也强不少,更别说你还是技术性工种。”

    对于这个问题,舒斯特没有搪塞,他直言不讳的说道:“我想申请移民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并不是德国人,或者说不是德意志人,而是捷克人。”

    然后,舒斯特低声对布李恩说道:“先生,我相信你也知道如今德国的新首相,他对于我们捷克人是存在偏见的,至少我有预感,接下来德国并不是一块好地方。”

    捷克人属于斯拉夫人,而斯拉夫人在德国首相阿道夫口中属于“劣等”民族,这可能也是舒斯特担忧的主要来源。

    他接着说道:“就在此前,我们厂就受到了政府的检查,有几名犹…就被直接逮捕,虽然我不是犹…但是也难免不为自己的处境担忧,如果我是德意志人,那肯定不会想着跑路。”

    布李恩皱着眉头问道:“那你为什么不选择回到波西米亚?”

    舒斯特被布李恩逗乐了,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先生,假如现在让你去波西米亚,你会去吗?”

    布李恩瞬间明白过来,他有些懊恼自己怎么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现在波西米亚可不太平,估计当地人都想着怎么往外跑,更别说外面的人回到波西米亚了。

    于是,布李恩直接转移话题:“那你为什么要选择东非?”

    舒斯特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略带担忧的说:“在此前,布李恩先生,先让我问你一个不太礼貌的问题,那就是东非未来是否有可能像如今的德国这样?”

    “什么意思!”布李恩有些不明所以。

    舒斯特隐晦的问道:“就是对待非德意志民族的态度。”

    布李恩恍然大悟,然后他向舒斯特解释说:“关于这个问题,你完全不用担心,在东非永远也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东非虽然也是德意志国家,但是和德国的国情有很大不同。”

    “东非本身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更加开放和包容,许多东非人过去就有可能是像你这样的捷克移民发展过来的,但是,现在他们在东非都生活的很好。”

    “东非更讲究文化上的认同,只要认同东非的价值观,那就能够成为东非公民,当然,前提是通过东非的移民申请,像你这样的技术人才,通过移民申请概率还是很大的。”

    话是这么说,舒斯特还是有些不放心,他问道:“东非既然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如何确保不会像如今德国这样发展呢!”

    布李恩坦然解释说:“在东非,只要你愿意融入这个大家庭,那我们政府和国民,就不可能存在歧视和偏见问题,就像我的祖母,曾经是一位远东人,而我的祖父则是一位奥地利人,但是,他们移民东非之后,就自动变成了德意志人,到了我这一代,更是如此。”

    “在东非不可能出现德国这样的种族歧视政策,还有人种优越论调,大家都是平等的。”

    有了布李恩的现身说法,舒斯特才放心下来,他问道:“那如果想要移民东非,还需要哪些条件?”

    布李恩回答说:“就你的情况而言,情况不会太复杂,不过移民过去后,如何寻找工作,还有安家落户,就有些困难了,这需要一定的积蓄,帮你度过前期的生活,就比如租房,寻找工作都是要开销的。”

    舒斯特对此倒是不太担心,他说道:“我相信凭借我的个人履历,想在东非找到一份工作应该不算难,更何况东非的汽车产业可是比德国还要庞大,就业机会也应该更多。”

    “就算不干老本行,靠着焊接工的技能,也应该能找到其他工作,像建筑业,设备制造厂等等,更别说现在你们东非的经济状况可是比德国好太多。”

    经济危机也是舒斯特选择东非的重要因素,否则的话,对于欧洲人而言,美国显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现在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失业率太高,甚至有人跑到苏联谋生,这就打消了许多人移民美国的念头。

    而在德国,东非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到了东非,不会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感到不便,就像舒斯特这种,对于英语就很陌生。

    布李恩对于舒斯特的想法,还是做了一些特别提醒:“舒斯特先生,你的想法有些过于简单了,虽然现在东非的经济在世界范围来看还不错,但这不代表东非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除此外,想在东非找工作也绝对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毕竟,东非也有大量人口,更有世界最大的教育体系,每年东非培养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规模就稳居世界首位。”

    “因此,你想到东非,依旧要面临竞争,不过,鉴于你的就业经历,能够接受低工资的话,应该就不难了。”

    布李恩的话让舒斯特清醒了不少,正如他所说,东非可不是落后国家,而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整体工业水平和德国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这时,布李恩又开口道:“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建议,不知道你是否能够接受,那就是到东非的殖民地发展,像你这种技术工人,我们殖民地的缺口还是很大的,待遇也不错,如果你到了那些地区,只会当地企业被抢着要。”

    布李恩想要把舒斯特忽悠到东非的殖民地去,当然,他说的也是事实,现在东非殖民地对技术人才的缺口确实比较大。

    不过,舒斯特并不上套,他说道:“我还是想要申请到东非本土工作和生活,毕竟殖民地……”

    舒斯特没有继续说,但是布李恩也知道,这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不过他还是解释道:“殖民地虽然不是什么好词,可也不能完全否定,就像英国的一些殖民地,印度确实不算什么好地方,但是加拿大,澳大利亚这种就很不错。”

    “我们东非的殖民地大部分就更接近于后两者,和本土确实有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条件有多差,在这些殖民地的城市等经济发达区域,其实和东非本土没有太大差异。”

    “而且在东非殖民地,基本上实现了德语化,到这些地区生活工作,同样不会有太大障碍。”

    “该有的生活设施一样也不少,这里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那就是东非的兰芳海外省,它就是帝国的一个省份,除了在海外以外,和帝国本土完全没有区别。”

    兰芳海外省确实比较独特,作为帝国省份之一,但是它和旁边的东加里曼丹,实际上差别只局限于行政地位上。

    即便如此,舒斯特还是决心申请东非本土的移民,布李恩只好给了他一份表格,并且让他准备相关材料,之后再到领事馆等待消息。

    ……

    东非,莱茵市。

    弗里德里希对着恩斯特说道:“如今整个中东欧地区,风云激荡,德国有大量人员出逃。奥匈帝国也有部分人担心战争,试图到海外避祸,苏联也有少量人口流失。”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