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超光速航行’与‘如何刹车’(求月票~)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超光速航行’与‘如何刹车’(求月票~)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CRHPC机构中众多理论物理学家对虚空场的研究只不过是全世界的一抹缩影。

    不仅仅是物理学界的学者在试图‘填补’虚空场论中有关于超光速航行技术数学部分的空缺,就连隔壁数学界都将目光投递了过来。

    毕竟这可是那位徐教授的论文。

    他可不仅仅是当代数学界的第一人,而是古往今来的数学第一人。

    七大千禧年难题他一个人解决了四个不说,还完成了代数、几何、数论、群论等分支领域的大统一。

    这篇论文,是他在完成数学大统一理论后第一次发表的成果。

    虽然说并不不是数学上的研究,但其运用到的数学理论,却是当今数学界最前沿的。

    不仅如此,这篇论文中有关超光速航行技术领域的数学部分缺失,也引起了不少数学大牛的兴趣。

    相对比数学部分来说,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尽管的确很深邃难懂,但单纯的论文部分对于这些站在数学金字塔的大牛们来说还是能够吃下去的。

    除此之外,虚空场论中除了最精华的物理部分,论文中对数学工具的运用同样可以说是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数学领域的大牛们也纷纷将这篇论文拿着钻研了起来。

    而正当学术界所有人都在关着虚空场论的时候,Arxiv预印本网站上,一篇忽然在深夜挂出来的论文,许多生活在东半球的物理学家,都得在辗转反侧中失眠了。

    金陵。

    紫金山脚下的别墅群中,万籁俱静之下,只有那成双成对的路灯与绿化中的昆虫安静地描摹着属于夜色的轮廓。

    在别墅群的内侧,有一栋还明亮着灯光的二层小楼,照亮了周边的黑暗。

    书房中,看着小灵帮忙整理出来的论文,徐川看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日期。

    2027年5月17号,距离他从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总部那边回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一个半月了。

    老实说,徐川也没想到为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完成数学基础要耗费如此漫长的时间。

    要知道最开始他完善《虚空场论》剩下的部分也仅仅只用了一个星期左右而已。

    而剩下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了为超光速航行技术完成数学工具上。

    不得不说,耗费了如此漫长的时间才解决这个问题,的确是他一开始没有想到的。

    为超光速航行技术铺垫数学基础,难度比他预想中的还要大上不少。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徐川都曾怀疑这是否是自己或这个时代能解决的难题。

    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了,而是物理学上的四维时空与数学上的拓扑结构、微分流形杂乱交织在一起的世纪难题。

    但好在他并没有放弃,最终通过数学大统一理论将高维拓扑结构转变成了数学上的微分结构,并最终通过代数几何将其描绘成了一个可以嵌入高维余芽函数的表达式中,最终才完成对其的解析工作。

    看着手中的稿纸,徐川脸上露出了一抹愉悦的笑容,轻轻的翻了翻页面上的算式。

    “一个交织了物理维度概念与数学高维拓扑结构和能量流推动的的难题,这有点像多维庞加莱猜想,但远比那个更加复杂.”

    “如果要归类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分类,它可能没法单独放到数学的拓扑分类里面。”

    “或许它应该单独建一个分类.”

    翻了翻手中的稿纸,徐川看着上面的算式,自言自语的开口道。

    “通过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的确可以借助大质量天体自身的时空曲率来实现超光速航行技术。”

    “唯一的缺点是它可能无法跨越恒星与恒星之间的‘引力真空’地带,只能在大质量天体能够影响的范围内航行。”

    “不过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这倒也足够了。”

    这里的‘引力真空’并不是指完全没有引力的宇宙环境。

    事实上,宇宙中不存在没有引力的地方。

    如果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其本质是质量对时空的弯曲效应。

    而如果是按照他的虚空场论,引力来源于源于粒子在虚空场破缺时所产生的能量波动。

    众所周知,真空不空。

    即便是那些我们看上去空无一物的地方,也不断的存在和持续量子涨落和虚粒子对,构成动态的能量场。

    这是量子力学中的核心概念。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表明,能量在极短时间内允许起伏,导致虚粒子对(如正负电子对)不断产生和湮灭。这种涨落使得真空具有零点能,即量子系统的最低能量状态。

    而虚空场论中涉及到超光速航行技术中的‘引力真空’地带指的是大质量的希尔球半径。

    即引力能够在此范围内能有效控制天体运动,防止被其他恒星夺走的区域。

    比如太阳的希尔球半径约1光年,这一范围标志着太阳引力在银河系中相对于邻近恒星的主导区域。

    如果是单纯的引力能够影响的范围,太阳的引力影响范围早已经超过四十五亿光年了。

    毕竟理论上来说引力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只受引力传播速度限制。

    一开始的时候,徐川想要研究的是如何突破希尔球半径距离,通过两颗恒星之间的引力势差来完成‘恒星跳跃’。

    即可以在两个星系间实现超光速航行。

    但后面他确认通过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飞船一旦超出‘出发点’星体的希尔球半径,就会受到希尔球半径之外宇宙中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

    这会导致飞船的路径不稳定性与跌落宏观性的隧穿效应。

    在确认了这一点后,他直接放弃了恒星跳跃技术的研究,转而将精力集中到了如何‘固定’超光速航行技术的出口上。

    看过虚空场论的人都很清楚,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只提供了超光速航行技术的起点。

    即一颗大质量天体的附近区域。

    但它的出口却是不固定的,利用这项技术航行会让飞船最终随即出现这颗大质量天体的希尔球半径内。

    这对于利用它的文明来说很显然是必然要解决的难题,否则这项技术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一开始徐川想的便是将两颗恒星‘连接’起来,既可以解决超光速航行技术出口不固定的缺点,又可以实现恒星跳跃技术,快速的前往其他的恒星系。

    但确认做不到两个星系间实现超光速航行后,他转而将目光放到了如何确认恒星系内的出口点上。

    而对于太阳系和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并不是很难。

    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超光速航行技术在借助恒星的时空曲率进入宏观性的隧穿效应后,其跳跃的路径受重力梯度约束。

    这意味着它不仅需要恒星这类大质量天体作为节点,而且还需要避开行星的重力干扰。

    比如在太阳系内航行,需要避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类行星与大质量天体。

    这是它的缺点,但恰好也可以转成优点!

    即利用行星的重力井来对正在跳跃超光速航行过程中的飞船进行干扰,将其从宏观性的隧穿效应‘摘’出来。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超光速航行过程的飞船处于宏观性的隧穿效应,在跌落回正常形态的时候会因为引力、惯性等各种因素而直接损坏。

    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将超光速航行的过程看做是一辆正在高速路上以200码的速度行驶。

    正常情况下你要停下来应该要‘踩刹车’让车速慢慢的降低,最终停止。

    大质量天体引力效应会在希尔球半径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落,其过程就相当于踩刹车。

    但如果你用行星来干扰这个过程,让其半路停止。这就相当于在高速路上直接装了一个‘破胎器’或者说放了一颗‘巨石’

    当高速行驶的车辆从破胎器上压过去,或者是撞上这颗巨石的时候,结果必然是车毁人亡。

    如何让超光速航行的飞行器能够半路刹车还不车毁人亡就是这项技术中的另一个核心关键点。

    一开始的时候徐川想的是通过‘装甲’和‘缓冲’硬抗行星的干扰。

    因为在脱离结构宏观性的隧穿效应的时候,飞船承受的压力比太平洋海底的压力更大。

    因此船体结构需要极其坚固。即使是微小颗粒(如一毫克沙粒)以近光速撞击也会释放相当于7600万吨TNT的能量。

    但很显然,单纯的‘装甲’和‘缓冲’结构对于超光速航行的飞船来说远远不够。

    毕竟就算是飞船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飞船在脱离宏观性的隧穿效应的时候也会因为会超光速航行过程中积累的高能粒子(如宇宙射线)在减速时会剧烈释放。

    其威力理论上来说远超人类制造过的最大威力的武器‘沙皇炸弹’。

    这需要额外的防护体系,单纯的装甲根本就无法抵御如此巨大的能量冲击。

    幸运的是,在这方面他也有研究。

    早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完成的时候,他就提出过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理论。后续更是在星海研究院、海军装备处、楚江大学、华科院等研究单位的支持下有了一定的突破。

    不过遗憾的是,突破的仅仅是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技术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单纯的磁极化子·电磁护盾技术并不足以防御飞船在脱离宏观性的隧穿效应的时候积累的高能粒子轰击爆炸。

    当然,现在研究这些东西还为时过早。

    毕竟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超光速航行技术目前还只是一份理论而已,这份理论是否正确都尚且未知,更别提实际应用了。

    现在应该要做的,是验证这项技术是否真的可行!

    合上手中的稿纸,徐川将其立起来在桌上‘顿了顿’整理平整后放进了抽屉中。

    长舒了口气,他向后靠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下因为久坐而有些发酸的腰椎和肩脖,脑海中思索着该如何验证这项技术。

    “让我想想,最稳妥的方式应该是将在太阳和太阳系的边疆也就是奥尔特云附近分别布置一台激发设备和一台接收设备,但这个距离未免有些太长。”

    “.接收器放到木星轨道上如何?木星是太阳系中除太阳外质量最大的天体,也是最有可能通过行星的重力井来对正在跳跃超光速航行过程中的‘粒子’进行干扰,将其从宏观性的隧穿效应‘摘’出来的天体。”

    “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以确保进行实验的时候太阳和木星之间没有其他的行星。不过这个还是挺容易的。”

    “就这么办好了!”

    思索着,徐川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转而又想到另一个问题。

    “验证实验是放到火星地球化工程里面好呢?还是放到CRHPC机构呢?”

    思索了一会,徐川决定将验证超光速航行技术可行性的实验最终放到CRHPC机构进行。

    无他。

    因为CRPHC机构是华国全权掌握的研究单位。

    尽管如今吸纳了全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在一起研究推进物理学的发展,但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却是华国全资修建的,拥有百分百的掌握权。

    尽管理论上来说验证超光速航行技术不需要用到大型强粒子对撞机,但它却需要全世界物理学家的支持。

    毕竟理论仅仅是理论,要将其转变成应用,还是离不开各种科研设备、人才以及经费的支持的。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验证超光速技术可行并不意味着就能实现超光速航行技术。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是后者,他肯定更倾向于由国家单独出资单独设立一个研究机构来研究和推进。

    单纯的验证,那就无所谓了。

    PS:月底了,求个月票~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