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隆万盛世 > 1492又是倭国

1492又是倭国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
    “不不不,魏大人,你给的薪水太低了。”

    “每年一百五十两银子,已经不低了,而且每完工一栋建筑,我都会给你三百两银子的奖励.”

    茶室雅间里,魏广德和马里奥就他和他待遇的待遇开始商量。

    是的,就是商量。

    魏广德打算把这对师徒绑定在自己这边,不给他们去帮别人建房子的机会。

    还有,所有参与建造的工匠,他都要牢牢掌握在手里。

    好吧,他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大明朝的建筑公司。

    都已经打算在大明各大城市里搞房地产项目了,手上再多一家建筑公司,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种洋楼,其实并不需要建太多。

    一个城市里有几座就够了。

    不过他首先是占领市场,会根据当前各府城的经济繁华程度派出一个先后顺序,有现在经济繁华的府城建楼。

    因为他并不确定此时的大明百姓,或者说主要是士人是否接受。

    要知道,大明的建筑依旧是园林楼台为主,像洋楼这种结构的房屋,接受起来是需要时间的。

    就在他和马里奥商量工钱的时候,张吉带着府里几个管事也过来,他们才是魏府商业谈判的好手,府里的生意都是他们在打理。

    这就是术业有专攻。

    他们的到来,魏广德自然让出位置,由这些人和马里奥师徒商谈,他就在一边喝茶。

    不多时,芦布也匆匆赶来,把一份册子交到魏广德手里后,就退到一边。

    这是使团带回的手札,记录意大利收集到的信息,其中就包括此时意大利人的收入情况。

    好吧,不得不承认,手札里的记录超出了魏广德的想象,因为就是普通底层百姓,收入的差距就非常巨大。

    上面记录意大利各城邦之间收入有差距,但最让魏广德感到惊讶的是同一个城邦,就比如士兵和工人的工钱,差距就超过二十倍。

    大部分工人每月大约就能收到几个小银币,叫阿克切银币,是他们隔壁邻邦奥斯曼铸造的。

    此时的阿克切银币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也通行几乎整个地中海沿岸。

    而那些要打仗的士兵,即便是普通士兵,每月的收入却高达五十个阿克切银币。

    后面还有相应的换算,使团收集了阿克切银币称重,然后换算成大明的制钱,阿克切银币质量和大明银宝类似,但重量还不到大明一钱银币。

    虽然如此,但也可以换算出意大利士兵月收入大约是三两银子,一年接近四十两。

    同时他们还注意到欧罗巴各国国内还有大量非官方的佣兵存在,他们的收入是士兵收入的两到三倍。

    欧罗巴诸国大体类似,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非常低,而士兵,特别是佣兵的收入却非常高,甚至远远超过大明九边营兵的收入。

    不过对于佣兵的记录,手札里记述为“亡命徒”和“盗匪”。

    魏广德快速翻遍了手札,里面都没有看到建筑师的收入情况,虽然里面记录了包括皮毛工人、纺织工人,甚至建筑工人的收入,但每月就是几个银币,还不到大明一两银子。

    从这个角度看,欧罗巴各国此时普通百姓的收入,确实远不如大明百姓收入高,差的非常远。

    而在一边,管事和马里奥师徒的谈判也进行的很快,按照大明大匠的收入,魏广德开出年入一百五十两不算低,但是显然依旧不能满足马里奥师徒的胃口。

    他们最后开出的价格是每年三百两银子,每栋建筑完工后奖励也是三百两,这点他们倒没意义。

    “就按他们说的办,马上写契约。”

    魏广德开口说道。

    张吉点点头,马上让人开始书写契约。

    不过这时候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通译会说,但书写能力不足。

    于是,赶紧又派人去四夷馆请人。

    魏府管事开始逐字逐句争论契约该如何书写,而四夷馆赶来的通译则绞尽脑汁将其翻译成拉丁文。

    得益于早前曾经和三国签订国书,四夷馆对此也算熟悉流程,几个人钻在一起对已经谈好的条件小心翻译。

    毕竟,签字一方是魏阁老,他们可不敢有疏忽,不然契约里出了问题,麻烦就大了。

    “排他性条款,就是他只能按照我们的要求设计建造房屋,不能再接受其他人的邀请。”

    看到大体契约已经完成,魏广德这才吩咐道。

    “我们花钱雇佣他们,他们就得按照我的意思来做,就算别人有建房要求,也只能找我们,而不是跳过我们去和他们接触。

    我的意思,你能明白吗?”

    魏广德对一个管事说道。

    “懂,懂。”

    那管事急忙点头。

    这种排他性条款,其实以往也很常见,大明商业繁华,难免出现商业竞争,各种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只不过一般雇工是没这么多考虑的,而且他们是谁?

    魏阁老府上,就算有人挖墙脚,也得有那个胆量才行。

    不过既然魏广德提出要求,他们当然就要做好,把这条加入契约里。

    最后,契约完成,魏广德也没在上面签字,而是示意府里管事签上名字。

    这种充满铜臭味的合同,他魏阁老当然不能留名,只能是府里人做。

    “发钱吧,给每个四夷馆的人发五两银子,其他都按照惯例来。”

    魏广德对张吉说道。

    他们在这里和马里奥师徒谈判了半天,此时天上月亮已挂树梢,大家都还没吃晚饭。

    让人安排酒菜,魏广德叫张吉到一边又吩咐道:“去工部那边招一批年轻的匠人,以后就跟着马里奥他们盖房子,要机伶的,主要是学会他们的本事。

    所有匠人都要签二十年契约,府里给他们工钱,还有,会根据他们能力涨工钱。

    契约里务必加一条,如果离开,须赔付一百倍工钱。”

    魏广德就负责把想到的加入企鹅曰里,其他都让张吉去安排,“记得重新立个商会,所有人都签在那个商会里,以后就专门给府上建房子。”

    魏广德打算等北京城的洋楼设计图出来,他再仔细看看,或许能够让自己在大明也过上后世稍微现代化点的生活。

    还有别墅,古典园林加上别墅,似乎也不比那种木楼差。

    不过,一切都还要等城里这栋洋楼起了再说。

    魏广德在这里折腾了半天时间,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

    实际上在散衙前,锦衣卫就已经知道这里的事儿,只不过周围有魏府护卫看管,锦衣卫密探上不来。

    当然,散场后,四夷馆的人回去,消息自然就瞒不住了。

    魏广德魏阁老把使团带回来的两个来东方游历的工匠雇佣了,雇佣他们在城里建一座大房子,按照欧罗巴建筑风格建造。

    没签字,魏广德担心有人从中作梗。

    现在马里奥师徒已经签字,他就不担心了。

    值得一说的是,马里奥师徒跟着大明使团来到这里,并不是受使团邀请,而是坐着大明的船只顺道来东方游历探险。

    虽然住进会同馆,但也不是朝廷雇佣来的。

    否则,就算魏广德签了这份契约,其实也是无效的。

    当然,还有个可以影响这份契约的人物存在,那就是皇帝。

    他只要不认账,非要马里奥师徒给他建造欧洲宫殿,魏广德也是没办法的。

    总不能让他扛着皇帝旨意做事吧,这种是在欧洲可以,国王的权利并非万能。

    可在大明,就别想了。

    不过魏广德也不是全没办法,那就是内廷可以雇佣魏家的商会帮宫里建造宫殿,他会找内相冯保结算的。

    锦衣卫知道了,也就代表皇家知道了,魏广德倒是没什么好怕的。

    就算是朝中那些大臣,不管是张居正还是张四维,他都有办法对付。

    而他其实最担心的,也是很难处置的,反倒是京城那帮勋贵。

    好吧,这些人狗鼻子灵的很,魏广德几次给他们出招,多少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过去的土地、盐引上吸引开,也开始学着做生意。

    当然,在做生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欺行霸市的行为。

    凭借权贵的影响力,那些没大背景的商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而有背景的商人,当然是拾掇着官场上的人物,联络在都察院的同乡或者同年弹劾他们。

    这两年,地方上没出什么事儿,倒是弹劾勋贵的奏疏多出来不少。

    往年一年下来也就十来份,现在是暴增到三四十份。

    这帮人有点牛皮糖,粘着就不好撕掉。

    从经商到参股,都是水磨硬泡想要参股魏广德的生意。

    好吧,他眼光好,投资的项目貌似都能大赚。

    过去他们看到蒙古人,想的都是取他们项上人头,拿回去报功,赚十两银子。

    而现在,看到蒙古人必然是先问对方有没有羊毛要处理。

    蒙古商会这两年羊毛织品在大明北方卖的极好,产品甚至已经进入南方市场,在苏杭等地,富户冬季的着装已经从棉衣变成了毛呢。

    当然,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还是习惯穿皮草。

    自己这又捣鼓出一个商会来,魏广德预感这帮人很快就会有所行动,应该又是让几个国公抬着银子往府里送,要求参股。

    关键他还真不好拒绝这帮地头蛇。

    别看魏广德名头大,一张帖子就能办成很多别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事儿。

    可别忘了,这帖子也不能轻易示人。

    拿出来,那就沾染上因果,以后洗刷不掉。

    所以,商会生意上的事儿,魏广德只是站在后面,主要靠这些小股东出面摆平。

    这些人手里握着刀把子,有时候比官府还管用。

    就是在这样的等待中,魏广德又收到了宣府郑洛的书信。

    果然不出所料,三娘子不愿意改嫁黄台吉,这让黄台吉不得不推迟上位的时间。

    事儿,已经由黄台吉和三年自各自修书送到宣府。

    郑洛的奏疏,连同两人的文书一起送到京城,还有就是这封信。

    之前魏广德书信告知过遇到此事如何处理,为了表现朝廷的郑重,自然不能随便表态,把皮球踢到京城来。

    看到书信,魏广德知道明天内阁怕就是处理此事了。

    果然,第二天宣府的奏疏就直接被送到首辅张居正值房。

    然后,就是张居正召集了所有阁臣,让他们看了蒙古现在的情况。

    所有人早就被打了预防针,倒是没人觉得诧异。

    “我看此事就按照之前所说,奏上去,请宫里批红,就派人去劝说三娘子。”

    张四维开口说道,首先表达了意见。

    申时行当然也不会反对,这些天他也反复思考了魏广德的提议,确实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于是,在张居正咳嗽声中,魏广德提笔进行票拟。

    “咳咳,就是这次派去的人,到底让谁去?”

    张居正又开口说道。

    “此事最好保密,特别是涉及到私下对三娘子的承诺,票拟和批红上都不能写,所以我提议由宣大总督郑洛出面。

    现在娘子就在宣府外不远扎营,想来就是担心黄台吉用强。

    背靠宣府,她的底气更足,也更方便郑总督出行。”

    魏广德开口说道。

    他暗示过郑洛,此事尽量少人知道为宜,自然就不好再假手他人。

    “可是,郑总督出面,三娘子未必相信是朝廷的承诺。”

    张居正迟疑道。

    “那就让郑总督带上旨意,封她为忠顺夫人好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和顺义王分开册封,她如果聪明,就会明白朝廷不再封她顺义王妃,就是把她和顺义王区别对待。”

    “也好,那就加在票拟上。”

    张居正开口说道。

    “不用,我直接送去乾清宫,请陛下批红此事。”

    魏广德说道。

    内阁要在此事上尽量少冒头,把此事推到皇帝身上最好。

    至于劝说三娘子改嫁,虽然和汉家文化不妥,但毕竟属于蒙古人的传统习俗,一般来说夫子们也不会关注,最多背地里骂一句“禽兽”。

    “宣大那边,善贷,你要书信告知郑洛其中厉害,万万不能有错。”

    张居正捋着胡子想了想,终于点头。

    定下一个计策和实施一个计策,其实都是两码事,涉及到细节的把控,也是得好好思量的。

    魏广德出了这里,也没回自己值房,直接进宫去了乾清宫。

    下午,宫里旨意传出,“照蒙古传统安抚顺义王,加封顺义王妃为忠顺夫人。”

    宫中天使带着圣旨出发,而魏广德家中护卫已经早一步带着书信赶往宣府。

    就在魏广德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再次登门。

    “倭国出事了。”
最新网址:www.wbshuku.com